记张家口市张北县优秀共产党员赵月莲同志

浩慨说历史 2024-12-23 06:32:34
记张北县优秀共产党员赵月莲同志

作者:吴金岭

她是一名有着五十八年党龄的共产党党员。她从小出生在冀北的农村,天生拥有一种不怕吃苦受累、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精神;她从小喜欢文艺,天生拥有一种写作与表演、传承与创新的禀赋;她从小积极勤奋、活泼好动,天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事业充满无限的热忱和动力。她做过师范生,梦想着长大做一名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光荣园丁;她当过坝上的二人台演员,传承和创新了东路二人台表演艺术的多个类型多个曲目,梦想着为坝上的父老乡亲带来艺术的快乐、梦想着为坝上的东路二人台唱红全国能做一点贡献。她做过当地的县文化局局长,梦想着把一个坝上苦寒的北疆穷县,打造成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一举叫响全国的文化大县;她还在当地的一家民办学校创办青年党校,梦想着把红色的种子洒遍校园、梦想着能让在民办学校读书的孩子们也同样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她是一名地方上的文化工作者,几十年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一辈子甘于奉献、热衷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她叫赵月莲,一个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老前辈的名字,一个将一辈子的智慧和精力完全奉献给坝上张北的优秀共产党员。

一、甘愿扎根坝上苦寒之地,只为张北文化发展奠基

1948年10月22日,赵月莲生于张家口市宣化县大仓盖村,她从小酷爱文艺。1968年从张北师范毕业时,她刚满20岁。那时她的梦想竟然是让张北这块荒凉贫瘠的土地和家乡宣化一样有歌有舞有戏曲。为了这个梦想,她毅然选择留在了张北,这一留就是一辈子。她如一粒种子,在坝上群众文化工作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顽强地一年年长大,最终开出了满眼的灿烂繁花。

在职工作的三十多年来,她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乡下,她的足迹走遍了张北的21个乡镇、以及察北管理区的8个分场,300多个行政村。她扎根在基层开展艺术培训,为张北培养了近千名文艺骨干和文艺人才,凭借一己之力,把张北建成全区第一个普及文化站的先进县。她为提高当时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多次举办培训班,在她的争取下,张家口地区群众文化现场会多次在张北召开。她帮助基层建剧团、办图书室、办展览、举办故事会。她带领二人台演出队,深入基层巡回演出,把精神文明的火种洒向当年张北县文化生活匮乏的每个角落。她不辞辛苦,扎到田间炕头,搜集整理抢救那些频临消亡的民间艺术瑰宝。她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编创排导了上百个剧目,其中有10个获县优秀奖,21个获地市优秀奖,1个被省台播放,1个获省一等奖,2个被中央台播放。

毫不夸张地说,她是当年坝上地区群众文化的领导者、组织者、辅导者、表演者、理论研究者;同时她也是张北文化事业的先行者、建设者、和传播者。她为坝上地区二人台艺术人才的培养、群众文化和艺术理论研究,繁荣和发展张北的群众文化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十多年风里来雨里去,当年的风华少女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但是她却赢得了人生的无数个辉煌。她先后担任过张北县的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副局长、局长;是中国群文学会会员、中国社会舞蹈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研究中心调研员、创作委员;河北省群文学会员、河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剧协会员;张家口市文联委员、张家口市舞协副主席、张家口市民协名誉主席、张家口市音协理事、张家口市群文学会理事;县政协第11、12届委员。先后荣获“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巾帼建功获奖者”、“河北省基层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河北省彩色周末先进个人”、“河北省繁荣发展河北舞蹈艺术事业贡献奖”;“张家口地区劳动模范”、“张家口地区三八红旗手”、“张家口地区为发展企业文化做出突出成绩的主管文化局长”、“张家口市优秀文化干部”、“张家口市德艺双馨文艺家”、“张家口市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其业绩被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当代文艺家名典人《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大典》、《中国当代妇女儿童事业成就大典》、被中国改革发展丛书编纂委员会评为“跨世纪优秀人才”。

二、常年扎根基层无怨无悔,一心建成张北文化强县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中共党员秉持的初心,更是赵月莲同志在鲜红的党旗下发出的誓言。为了这个誓言,她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和增强张北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连在了一起,为张北的文化事业奋斗了一生。2002年,拥有正高职称研究馆员的赵月莲到了退休年龄,但是她退而不休,继续献身文化事业,把自己的余热奉献给社区文化宣传和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去。

她走进社区辅导群众文艺活动,为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社区宣传队大都是由爱好文艺的老年人自发地组织起来的,他们热情足、肯学习,但文艺功底欠缺。每排练一个新节目,她都得事先精心地策划、编排,然后一句唱词一句唱词地念、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一遍又一遍。在辅导时,她既要耐心讲解,又要做示范动作,往往是一天排练下来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中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但她毫无怨言、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坝上气候恶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天寒刺骨还是雪大路滑,也不论排练场地的远近,每次她都会风雨无阻,准时来到排练现场,一门心思想着把节目排练好。

几十年来,她为本县多个社区编排了《农友歌》、《南泥湾》、《天上的太阳红彤彤》等20多个红色经典节目,录制光盘20多个,辅导许多二人台节目。每遇县里每有重大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带领她的团队为县里的各类文艺晚会演出了多场节目,并参加了县春晚的策划和辅导。她编排的三个舞蹈节目被选送到市里参加比赛,其中,《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一举获得市“首届电视舞蹈大赛”金奖,另两个也分获一银一铜奖项。

2003年,她应聘到张家口私立一中(今张北县德智中学)做党建和工会工作。她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为学校成立了 “百灵艺术团”。策划、组织了二十多场学校“元旦春之声文艺晚会”,并为县里的重大活动进行专场演出;组织了十多个百人师生合唱队参加县里歌咏比赛并获奖;和校团委一起组织了十多场学生“诗歌朗诵比赛”;策划组织举办了张市私立一中十年校庆《风好正扬帆展览》;收集了张市私立一中十年的文艺创作成果,编辑出版了《张家口市私立一中师生文艺作品集》。

她为弘扬传承二人台艺术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重大文艺活动,为市、县文化事业出力献策,除经常深入县二人台业余剧团进行帮助和指导外,她应邀参加市、康保举办的“二人台艺术研讨会”,参加“晋冀蒙陕五省”及“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专家学者一起研讨二人台艺术的发展创新,并在张市电台《大茶坊》、张北电台《我爱二人台》栏目专题演讲张北二人台,她担任“张北县首届全友杯二人台大赛”、《张北县二人台电视大奖赛》专家评委。担任“张北县青歌赛”专家评委,促进优秀青年歌手的脱颖而出;担任县招聘“艺术辅导干部”评委,为文化事业的后继有人严格把关;担任 “张家口市ZTV电视舞蹈大赛”专家评委,对全市24场参赛舞蹈进行鉴赏评判。

为进一步挖掘抢救整理张北民间文学,她和县人大原副主任党巨金一起将33年前张北县搜集的民间故事、谚语和歌谣原稿进行整理、改写、排版、打印、校对,编辑出20多万字的张北民间故事续集和民间谚语歌谣集《金钥匙》,为张北保留住珍贵的文学遗产。此外她还主编了《张北文化志》、《张北文艺演唱材料》。

20世纪末21世纪初,她担任张北县文化局局长。恰在此时,坝上张北的文化旅游事业方兴未艾。如何能让地下的文物与今天的人们直接对话?如何能让学术界模棱两可的本县历史遗存有个权威的定论?时任文化局长的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四方奔走,搭建平台,邀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到张北来,对元中都遗址进行全面科学的权威考证。终于为张北县打响元中都这张国家级的文化品牌攒足了筹码。元中都遗址被评为1999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无数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张北县一夜变身坝上历史文化强县。在此基础上,她向县委提出发展张北旅游文化的四条建议,还与舞蹈艺术家杭鹏飞共同创作出六场歌舞剧《中都春秋》,进一步扩大了张北县在河北省内的历史文化效应。

因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退休后的赵月莲依然收获着赞誉和荣誉:2011年6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中国高级专家学者联合会、中国发展报告杂志社评为“时代影响力人物.爱党敬业时代楷模”。2012年6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文化传播研究所、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授予“时代创新领军人物”荣誉称号。这期间,获得了张家口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张北县“优秀共产党员”、“研究、创作、传承文化与艺术先进个”、“文化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干部”等一系列荣誉。

三、著书立说尽显人生智慧 笔耕不辍自成文艺名家

赵月莲的一生都是属于二人台的,她对坝上二人台的热爱可以用“痴迷”来形容。为了厘清二人台传承的脉络,将二人台这个艺术瑰宝留给后人,多年来她潜心研究二人台的艺术理论。努力探索、总结二人台艺术产生、特征、创新发展规律并著书立说,为二人台艺术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理论和文史资料。

她多次参加二人台艺术的学术会议和艺术论坛,和专家学者一起研讨二人台艺术的发展创新。尤其是在二人台的舞蹈创新方面,可以说她独树一帜的观点为传统的二人台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二人台舞蹈艺术时尚、多元的先河。她撰写的艺术论文《二人台舞蹈的产生、特征及创新》参加了《中国秧歌节论坛》并被《河北舞蹈》刊登,获“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全国征文评比一等奖;论文《特征.困惑.出路》获河北省舞协和省艺研所举办的《舞蹈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怎样改革和发展坝上民间舞蹈》获省文化厅、省群文学会举办的“面向21世纪河北省群众文化理论改革与发展”论文评选“一等奖”。

在文化局任职时,她发表了关于二人台发展创新方面的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了《赵月莲文化论文集》;其中获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14项。退休后,又被聘任为“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理事、研究员,张北县文联名誉主席,政协文史参事、民协名誉主席。

对于赵月莲这样一个二人台艺术家,退休,只是又一次的出发!如果说在职时她的创作只是见缝插针的收获,退休了,她则开启了人生之路上真正意义的著书立说的里程碑。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自费四方奔走、走访问民间艺人。老伴则成了她的车夫,他们四方奔走,行程达万里,走访了多名民间艺人。有时汽车在半路抛锚,她和老伴儿会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推车走上几里;雨天道路泥泞,他们挽起裤腿淌着泥水走家串户;烈日炎炎,他俩头顶骄阳走在烫脚的柏油马路上自得其乐。她随身带着录音机,通过和当事人谈话,捕捉收集文化信息。白天走访收集、晚上回家边回放录音、边整理撰写。为记载张北二人台先辈史桂兰的从艺历程,她八次奔波到市里史老的家中,根据她讲述的故事,回来再翻阅大量的文史资料,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创作完成了3万多字的人物史料。

退休后,她为《张北文史资料》撰写了《张北二人台的产生与发展》、《民间艺人高鼓匠》、《民国时期张北县文化史略》、《张北大鼓的产生和发展》《张北二人台在张北文化中的地位》、《雄鹰从这里飞起》、《从张北走向世界的二人台笛子演奏家冯子存》、《草原马兰》等十几篇文史资料。并积极参加张北《张北民间文艺汇编》的资料收集和文字攥写工作。攥写的论文《坚持四个中心、弘扬东路二人台艺术》在2012中国文学创作与创新发展座谈会上,经组委会专家评审,荣获一等奖,并在2012年《创作》会刊第二期公开发表。论文《坚持二为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农村群众文化》被《河北文艺》发表并获省文联征文三等奖。论文《浅析二人台的唱腔及其艺术特征》被《当代作家创作文集》刊载。论文《二人台艺术的产生》被《河北文化》刊载。论文《活在民间的张北大鼓》被河北工人日报刊载。论文《以群众文化活动促坝上经济发展》入选《新时期论文选》及中国当代决策文库《改革与探索》。

在退休后的十余年里,她又在国家级刊物登载中篇小说1篇、群文论文4篇,在省级刊物登载二人台小戏1个、群文论文17篇,在市、县刊物登载论文40余篇,其中4篇论文获国家二等奖,2篇论文获省二等奖,3篇论文获省三等奖,4篇论文被《河北群文论文集》收录,3篇论文获市优秀论文奖。并参加国家、省、市理论研讨会20余次。她由此入选《中国当代人才库》、《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共和国建设档案》、《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

2011年,她光荣地在中国政协礼堂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幕式暨时代影响力人物颁奖会”;又在石家庄的革命圣地西柏坡,作为全市文艺工作者代表向“五大书记”雕像敬献了花篮。

赵月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用她的心血写成了一部张北县县域文化发展的历史年鉴。她几十年来扎根坝上,甘于奉献,为张北的文艺发展,为张北能成为北疆的文化大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每每听她回忆她这一生的峥嵘岁月的时候,赵月莲老师总是面带微笑、而又带着几分严肃的神情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党旗下当初的那句誓言!是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赵月莲同志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一辈子的认真工作和无私奉献,真切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这句铮铮誓言。

向赵月莲老同志学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