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国军名将众多,老蒋唯一想救的是个师长,陈再道对其敬重有加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3-09-28 13:49:16

1947年10月19日,老蒋在青岛励志社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在会上公开表示:

过去所有失败被俘的将领,都有罪恶,将来都应该受到处分;唯有第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虽然被俘,但我一定要救他出来,而且将来还要特别奖励他。

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军名将众多,其中不乏老蒋的心腹爱将,比如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廖耀湘等人。宋瑞珂不论职务、名气还是与老蒋的亲密度都要远逊于他们。

但宋瑞珂却是老蒋唯一公开表态要救的人,对于救援宋瑞珂不力的第4兵团中将司令王仲廉,老蒋一度痛下杀心,打算将其正法。

宋瑞珂为何能在老蒋心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宋瑞珂

土木系干将

宋瑞珂出生于青岛崂山一个贫苦家庭,中学没读完便进入日本人开的纺织厂打工,因为参加反抗日本的罢工被工厂开除。

宋瑞珂参军的原因很有意思,他中学时的体育老师考入了黄埔二期,写信告诉他黄埔正在招生,他才南下考入黄埔第三期。

毕业后,宋瑞珂分配到陈诚的部队参加了东征和北伐,他担任连长时,多次担负尖刀连任务,负责从中路突破,表现亮眼。陈诚对他很器重,总是把他调到身边。

只是后来何应钦与陈诚出现矛盾,陈诚被调到军政厅当文职,加上老蒋又下野,使宋瑞珂蛰伏了两年。当时部队不断扩编,正是用人之际,各部指挥官升迁很快,宋瑞珂错过了成长黄金期。

直到后来老蒋重新上台,把陈诚调去总司令部担任警备司令,陈诚也立即把宋瑞珂调到身边。老蒋授意陈诚组建自己的部队,也就是后来国军内的土木系,宋瑞珂也成了陈诚土木系中的一员战将。

陈诚担任十八军军长时,让宋瑞珂担任该军63团团长,时年22岁的宋瑞珂是黄埔学生中最年轻的几个团长之一。

宋瑞珂的仕途注定坎坷,后来他随11师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将11师大部歼灭。

老蒋虽然及时给予整补,但毕竟伤筋动骨,该部很长时间处于整训状态,也大大影响了宋瑞珂的晋升。到1935年,国军统一授衔时,宋瑞珂还是个上校团长。而同期的王耀武,已经是少将师长了。

抗战期间,宋瑞珂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等诸多重大战役。

枣宜会战时,担任师长的宋瑞珂指挥部队,在宜昌外围的土门垭及近郊镇与日军激战两个多月。当时援军未到,宋瑞珂独自阻击日军精锐部队,击毙日军一名联队长,全师伤亡也达三分之二。

宋瑞珂指挥若定,将部队编成4个营,仍坚持战斗。他不搞背后遥控,而是将指挥所设立在战斗第一线的将军岩上,日军的炮弹多次落在指挥所附近,也岿然未动,直到战役结束。

宋瑞珂参加的战役也不少,算是出类拔萃,但与同期的王耀武相比,却有些差距。王耀武会来事,上上下下都能打点妥当,人缘很好。而宋瑞珂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也没有取得王耀武那样耀眼的战果。

所以,抗战胜利后王耀武主政山东成了一方大员。而宋瑞珂仍然是个军长,后来部队整编,他成了整编第66师师长。作为中央军嫡系,内战爆发后,他也成了先锋,最先向中原解放军发动进攻。

北伐军

不忍丢下伤兵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调集大军向山东和延安发动重点进攻。老蒋认为中原地区有黄河天险作为屏障,部署的兵力很少。

而解放军则执行把战火引向外线的战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占领郓城、巨野。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大惊,立即调王敬久的第二兵团前去堵截。

王敬久是顾祝同的心腹,两个月前因为救援孟良崮不力,害怕担责,借口跑去上海治牙病。这次被顾祝同抓回来,属于空降,对下级不熟悉,对部队战斗力也不了解。

至于下一步,刘邓大军是向东增援华东野战军,还是向南直趋徐州,他更是捉摸不透。

王敬久不敢向黄河南岸挺进,而是把兵团所属三个整编师,分别摆在六营集、独山集、羊山集,侦察刘邓大军动向。整66师是陈诚的嫡系,他不敢乱用,所以排在最后方的羊山集。

由于战线过长,三个师呈一字长蛇阵,各相距10-20公里,兵力分散,完全孤立。

刘邓首长决心围歼这三坨敌人,一纵和六纵远距离奔袭,包围了六营集、独山集的敌人,仅用两天时间便将敌两个师部及三个半旅的绝大部分歼灭。

与此同时,二纵和三纵向羊山集的敌整编第66师发动进攻,该师留了一个旅给王敬久直接指挥,实际兵力只有两个旅。

羊山集位于山东济宁金乡县西北方向,是一个较大的镇,背靠着长约5华里的羊山。有一千多户人家。这里的地形很特殊,易守难攻。

鲁西南战役地图

羊山呈东西走向,远远望去像一只卧着的绵阳,因此而得名。该山有三个大山头,东边的山头最高被称为羊头,中间的山头是羊腰,西边的山头是羊尾。

日伪占据时,曾在此设置据点,并在在羊头上修筑了许多坚固工事。山下的镇四周都有寨墙,东西南三面都有丈余宽的壕沟。当时正值雨季,壕沟内已经灌满水。

要攻打这样一个地方,显然非常困难。一开始刘邓大军便投入了陈再道的二纵和陈锡联的三纵,分别从东西两面进攻。另以冀鲁豫独立旅在羊山西南的万福河打援。

第一次进攻并不顺利,解放军在夜间占领了一些小山头和村里的部分房子。但天亮以后,国军的炮火从制高点压制,并发起反冲击。

陈再道回忆:“由于我部队暴露在敌火力网下,加上队形密集,遭到重大伤亡。”

第二次,解放军调整部署,采取稳打稳扎的战术,逐步向前推进。二纵攻占羊尾,并占领西关,向镇内发展。但激战一夜未能全歼敌军,天亮后敌军又以炮火轰击。

陈再道只能下令暂停进攻,巩固阵地,准备在夜间发动进攻。

羊山战役地图

羊山激战惊动毛主席

解放军第一次进攻后,宋瑞珂师伤亡达1800多人。由于附近没有援军,老蒋下令突围。

宋瑞珂生性耿直,有儒将风度,和他接触过的人说他与宋江有几分相似。他平时爱护士兵,不愿丢弃伤员,在召集干部开会时说:“炮可以不要,但伤兵必须带走,否则以后没有脸再带兵。”

要带这么多伤兵突围出去显然不可能,于是大家决定固守待援。得知师长不离不弃,士兵们抵抗的决心也更强。

老蒋看宋瑞珂不愿突围,便严令王仲廉指挥第4兵团经兰封、定陶向羊山集东边进攻。同时王敬久严令手上仅剩的一个旅向羊山集突击,并对旅长说:“限今晚进入羊山集,否则枪毙。”

该旅向羊山方向突击时,解放军故意放开一个口子让其深入,随后将其包围。打到最后,只剩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两个士兵进入羊山集。宋瑞珂看后哭笑不得。

该旅旅长负伤潜逃无果后向解放军自首,副旅长被生俘,一个团长被击毙,另一个团长不敢回去直接潜逃了。

解放军常用围点打援战术,另一边的王仲廉兵团非常害怕,加上天降大雨,每天才前进十来里。他们与宋瑞珂联系,说马上就到,但始终没有人影。到后来,干脆连宋瑞珂的电报也不回复了。

陈再道

苦战4天之后,宋瑞珂的3个炮兵营打光了炮弹,炮兵只能改为步兵使用,形势对他越来越不利。但该部毕竟是国军嫡系部队,配备全副美械,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很强。

羊山战场异常激烈,双方相持不下,甚至惊动了毛主席。他发来电令指示:“判断确有攻歼把握,则歼灭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

刘邓首长亲自来到羊山前线传达中央的指示。强渡黄河后,一纵和六纵歼敌三个师,而二纵却没有太大战果,战士们内心都憋着一股劲。

尽管环境非常恶劣,战士们士气却很旺。陈再道去前线视察时,战士们交给他一份按有血印的请战书,表示绝不后撤,要求当突击队,尽快总攻击!

陈再道向刘邓首长汇报情况后,刘邓首长也决心打,并下达了总攻命令。这一次又加入了六纵。

不料总攻当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只能推后。而王仲廉的增援部队已抵近冉固集,距离羊山只有一天的路程。金乡方向的敌军,距离羊山则只有20多里。

陈再道内心非常着急,如果第二天仍然下雨,敌人援军到达形势将转为对我不利。

刘邓首长

陈再道对其敬重有加

结果第二天,晴空万里。解放军发动总攻,炮火从山脚打到山顶,又从山顶打到山脚,反复多轮,持续了40多分钟,整个羊山成为一片火海。

经过激战,解放军相继占领羊头和羊尾,将敌军压迫至羊腰。但敌军连续发动了13次反扑,镇内也在进行逐屋争夺。

宋瑞珂的部队伤亡很大,事实上已经弹尽粮绝,连步枪子弹都很少,靠吃炮兵部队的马匹维持。在羊山制高点丢失后,一个旅长还打算逐屋守备,再支持三天。

宋瑞珂见大势已去,而援兵又毫无消息,一天也支撑不下去,再战也是徒增伤亡。最后派出一名联络员与解放军联系并投降。宋瑞珂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

羊山集战斗,由于我不肯突围,顽抗了半个月,使双方伤亡很大,使羊山集人民遭受惨重损失……今天回忆起来,不能不更加认罪。

也正因此,解放军战士对宋瑞珂非常恼火。他被押到二纵司令部时,一名干部出于气愤动手打了他一下。

对于这位劲敌,陈再道在几十年后写回忆录时仍然流露出敬重之情“他个儿不高,白白的。外表挺文雅,不像位战将,没想到在坚守上还真有两手”“六十六师不愧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打得相当顽强。我们每占领一个碉堡都要经过激烈拼搏。”

双方毕竟是打得你死我活的对手,在解放军将领的回忆录中,如此描述对手,并不多见。

宋瑞珂从营部一级一级往上送,一见到解放军干部就要求救治他们的伤员。这种仁爱的品格,也让人极为敬佩。陈再道说:“你放心,伤员我们已经全部抬到后方治疗。”

宋瑞珂被特赦后曾担任黄埔同学会会长,1984年该会成立60周年纪念会时陈再道也参加了。他一走进会场就问:“宋瑞珂坐哪儿?”

宋瑞珂听到后端着酒杯走到陈再道身边,向他敬酒。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没有提及战场往事,而是举杯一饮而尽。此情此景,让人很难想象,双方曾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战争让两人成为死敌,如今和平了,两人有了共同的目标——促进国家统一。

宋瑞珂被俘后,他的妻子带着5个子女去了香港,很多人劝她去台湾,但她始终期盼着与丈夫团聚。她带着子女三次回大陆,由于听信了一些传言,始终不敢去北京见丈夫,几次失望而归。

1950年,有关方面派人在香港找到宋瑞珂的妻子,传信给她,她才安心前往北京,见到了丈夫。此后,她定居在上海,政府为她安排了工作。

宋瑞珂的5个子女都在大陆上了大学,儿子宋致中还是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的高材生。宋瑞珂在功德林内积极改造,1960年底获得特赦,与家人团聚。

晚年宋瑞珂

尾声:

老蒋公开表态要救宋瑞珂,但事实上却毫无办法,军事上不是解放军的对手,连个交换的筹码都没有。他之所以要公开表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宋瑞珂原本可以突围,但不忍丢下伤兵,选择固守待援。这在国军将领中非常罕见,危险时刻他们通常将不顾兵,只身逃跑。这种仁爱之心让老蒋很感动。

其二,宋瑞珂以两个旅,坚守了15天,战斗意志十分顽强,远胜其他国军部队,这也是风雨飘摇之中的国军最欠缺的东西。老蒋希望以宋瑞珂为榜样,鼓舞士气。

其三,宋瑞珂性格沉稳,临危不乱。被围后只发过一份电报给老蒋,内容是决心与阵地共存亡。而其他将领一被围就发电向老蒋诉苦,甚至使用报话机四处求援,导致情报泄露,反而增强了解放军攻坚的信心。

直至宋瑞珂的整66师被歼灭,增援的王仲廉兵团也未到一兵一卒。事后老蒋雷霆震怒,不仅在电话里大骂顾祝同,还要求将王仲廉撤职并押送到南京审判。

王仲廉

抗战期间,王仲廉也是一员战将,参加过诸多战役,在台儿庄战役中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即便这样,老蒋照样动了杀心,可见其有多恼怒。

王仲廉是中将军衔,按照规定要安排一名上将审判他。为了避嫌,老蒋特意安排了与中央军没有联系的晋系人物徐永昌作为审判长。

结果一审徐永昌给王仲廉判了个无罪。理由是部队得到命令后匆忙出发,没有太多准备,而且连降大雨,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军。耽误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客观原因。

老蒋对此并不认可,亲笔批示,审判与事实不符,要求重审。王仲廉被关押期间,许多人替他求情,后来他的老长官汤恩伯出面力保。消气后的老蒋才同意保释,此事不了了之。

王仲廉有14个子女,其中一个儿子后来成了导演。他拍过一部叫《红柿子》的电影,讲述的是一家人到台湾后的生活变迁,非常感人。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