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的秘密,
都藏在购物车里
两间土房,40多个小孩,是广州人刘建华刚到凉山州依惹村小学时看到的所有。
2014年2月,辞掉工作想完成大学时支教梦的刘建华,从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广州市,来到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尔其乡依惹村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原计划只支教一年,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又一年,之后他竟在这里选择陪山区孩子度过了8个春秋。小山村的一草一木与依惹村小的学生们,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是孩子们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这群孩子”,很多支教老师同刘建华一样都说出了这句话。
是什么让这些支教在西南边陲或是东北边境的老师们,愿意领着微薄补贴扎根乡野?是什么让这些从大城市来的老师们甘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如果是谈教育理想太过宏大,我们在几位老师的购物车里,发现了他们的一些故事与秘密……
一
一把尤克里里,
重塑山区孩子的自信
开学第一天,升入中学的曲沙在新学校自我介绍时,演奏了一段尤克里里。在大凉山里的这所中学,很多同学和老师没见过也没听过尤克里里的表演。大家惊讶同为山区孩子的曲沙,为什么会弹奏这么好听的乐器?
课间时,很多人凑到曲沙身边,好奇地想摸摸这把尤克里里,这也让他很快成为新班级里最受欢迎的同学之一。
手中的尤克里里是曲沙在依惹村小学作为优秀毕业生时得到的奖励,而他在村小学习尤克里里,也有一年多光景。
依惹村小学支教老师刘建华与冯磊,共同出资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购买了10把尤克里里。
他们在放学后无偿为孩子们教授尤克里里已有三年时间。然而最开始时,这个让城里小孩羡慕不已的免费兴趣班,却也遇到一些阻力。
“有些家长就不愿意啊,觉得学乐器太浪费时间,耽误孩子学习。”刘建华努力说服这些家长。兴趣班是老师用课外时间教学,不会影响孩子学习。同时孩子拥有一项兴趣爱好,可以更好的打开思维。
“后来这位家长的女儿,考了我们当地很好的中学,成绩没落下,其他也得到很好成长。”刘建华自豪地说。在带孩子们到外地演出时,拥有一项特长让这群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同台表演时,丝毫不露怯。音乐帮他们交到朋友,也为他们树立自信。
如今在刘建华带领下的依惹村小学,不仅有了漂亮的校舍,还开拓出一片农场。刘建华买了一些种子,他希望孩子通过在农场的播种,去观察植物生长,去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付出后的收获。
“除了课本上的东西,我觉得更应该立志乡土,让孩子热爱这片土地,赋予种植上更深层面和生命方面的思考,去做一些乡土教育的尝试。”
刘建华的努力与付出,让他在2018年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来自社会的认可,也让原本不理解他的父母,开始认同他。
刘建华今年35岁了,他觉得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路会越走越坚定。“我知道待在这里,会失去某些东西,但我选择接受。”
虽然支教的收入不高,但他还会把很多钱用到学校和孩子身上,“学校是我的家,孩子是我的家人。能陪伴他们成长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二
体育,改变村小命运
把学校当家的还有齐齐哈尔的扎龙中心学校校长李全。一年365天,几乎有350多天他都待在校园。
学校里的足球队队员是他最放心不下的,除了上学,训练吃饭休息他们几乎都在一起。
扎龙中心学校足球队
坐落于齐齐哈尔扎龙湿地边上的扎龙中心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和留守儿童。在解放战争时期扎龙曾是远近闻名的匪窝,民风彪悍,轻视文教,常发生斗殴。2007年李全接手担任校长时,学校里的孩子逃课辍学是常有的事,再之后便是混社会。
“整这支足球队的目的很简单,孩子不念书年纪又这么小,我就是把那些辍学‘混社会’的娃儿们提溜回来,圈到我周围跟我一起玩。把那些还不懂事儿正在往歪路上走的孩子拽一拽”李全说,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因为足球的设备门槛最低,“在我们这样什么条件都没有的学校,选择足球是最好的。”
“20个足球,35双足球鞋,66套足球服,120双足球袜……”
在李全这些年长长一串的购物车记录里,满满都是和足球相关的一些物品。在球队没踢到全省第一,没有奖金与关注的前几年里,球队所用物品和球员比赛吃住所花的钱都是由他个人承担。
李全带着这群差点辍学的“问题学生”组成的足球队,在2014年拿到了全省校园足球联赛的冠军。而后又代表黑龙江省,获得一个全国第三,两个全国八强,共培养出近30名国家一级运动员,也让扎龙中心学校从一个差点濒临倒闭没有太多人关注的乡村学校,一跃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试点校。
因为足球引来的关注,让原本因为校舍危房居无定所,甚至还曾一度租赁鸡窝的扎龙中心学校,“挣得”了现在这处耗费2000多万的新校区。人工草坪铺就的标准足球场,也让曾带孩子们在坑洼土地上踢球的李全感慨良多。
但最让他骄傲的是,因为这些年球队踢出的成绩,扎龙中心学校成为齐齐哈尔市几所重点高中的体育生源供应地。最早那批踢球的孩子,有几个考进如大连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一本的也有一半,剩下的也都考进二本,“没有考不上大学的。”
靠体育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除了“足球校长”之外,江西麻田中心学校(以下简称“麻小”)的朱志辉校长,便是用摔跤将山里孩子带出一条好出路。
朱志辉和孩子们在训练中
1996年从体校毕业的朱志辉刚到学校任教时,学校里都没正儿八经的体育老师。“都是由语文或者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发个球拍让孩子自己玩玩就行。”
农村娃通过考学出人头地,其实并不容易。朱志辉希望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家长们,练体育可以让孩子拥有拼搏精神,获得像他这样令人羡慕的教职岗位。
他坚持普及摔跤等体育项目,“摔跤能锻炼抗压能力,也能让强身健体!”由于朱志辉的努力,麻小成为远近闻名的“摔跤学校”,14年间,这所村小走出了上百位摔跤运动员,不少人选入省、市一级的体校,还有进入国家队的。学生中获得摔跤奖牌的,不胜枚举。
作为教练,朱志辉曾一度执着于奖牌,“没有教练不期待队员可以获得金牌看着国旗升起吧”,他笑着对我说。但在麻小渐渐有了名气,甚至校园里还建成一个承办省一级比赛的摔跤馆后,朱志辉不再过于强调培养摔跤冠军,“孩子们的兴趣与天赋是多样的,摔跤只是运动的一个载体,培养孩子们终身参与体育的兴趣。”
早些年间购物车里的护具、摔跤垫,现在学校已经有了更为标准化的采买。但他的购物车里,还是会有很多跟体育相关的物品,比如给学校体育老师看的运动服,比如想给学校买的篮球架等等。
朱志辉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幅写有“积善成德”几个字的书法。“我觉得做教育就是一件积德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身上,可以克服自已一些时候的委屈和迷茫。”
三
一个九五后男生
购物车里的粉色发夹
今年22岁的老师艾豪,最近就有点迷茫。在同龄人工作收入几千上万的时候,他每个月拿着几百元的微薄补贴,不停被家里人催促找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艾豪在2019年毕业后,就来到凉山州做支教老师。除了在侯古莫乡瓦尔觉村爱慕小学做四年级数学老师外,还担任学前班和学校教务德育等工作。
本科学工程造价的他“觉得支教这事不错”,带着奉献爱心和一些逃避进入社会的心态,来到大凉山成为了“艾老师”。
他笑了笑说:“支教这事上瘾”。
一开始抱着试一下的心态,觉得大不了就离开的艾豪,慢慢和学生与村民建立了一种情感。这个20出头的男生,一期又一期的续约支教时间,陪着孩子们成长,是学生们的大家长。
最开始带学前班的艾豪没经验,买了很多相关的书去学习。但他购物车里最多的,是小女孩戴的头饰与发夹。艾豪用这些作为给学生的小奖品,有时加入一些小玩具。
去年他所带的班里有一个孩子的期末成绩非常好,不仅是年级第一更是全乡第一。他用每月补贴的钱给这个孩子奖励了双旱冰鞋。
“农村娱乐活动少,旱冰鞋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也不至于沉迷上瘾。”作为男老师的艾豪心思无比细腻。除他之外,有位男同事也自费买了灯串挂在校园里,这样晚上学生去厕所时不会黑的让人害怕。
“把学校装扮的像农家乐一样”,艾豪开玩笑说。学校是支教老师的家,他们伴孩子长大。
噶勒爱慕小学校长贺珍珍觉得,不止是他们支教老师陪孩子长大,“是当地的孩子教会我更多的事情。”
比艾豪只大三岁的她,也是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当地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贺珍珍很喜欢孩子们,手机里拍了好多孩子们的照片,冲洗出来贴到班级和校园里。
“我一学期基本要拍几千张照片,会打印出来些,孩子们也很喜欢看我记录的一些他们的精彩瞬间。”
为了更好的记录,她在购物车里加入了一台相机,打算攒够钱后再买。除此之外,药品与创可贴,也是她购物车里的常见物品。
农村小孩没有太多安全意识,总会有一些磕绊受伤。有些不敢告诉父母,有些告诉父母了也随便潦草解决,所以很多当地孩子受伤了不会哭闹和做处理,自己一人把疼痛扛过去。
令贺珍珍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四年级学生回家路上摔倒,留下好长一条流血的伤口。“她回家没告诉大人,还忍痛给年纪更小的弟弟妹妹们做好了饭,直到第二天上学伤口才被支教老师们发现做处理。”
贺珍珍好心疼这样的孩子,在她支教期间,不厌其烦的教孩子们一些健康知识,教导他们如有受伤应该怎么处理。“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生,但可以教会他们一些东西。”
她不觉得物质条件的悬殊,使得大山里的孩子比外面城市的孩子差多少。“我们这里的小孩,过得真的很快乐。”
从东北到了西南,我们和五位老师聊完之后看到了支教老师们的生活真相。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存在什么个人英雄主义,只有一群普通人看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深入乡村教育之苦却处之坦然,老师们保持着热爱的平凡。
购物车里的东西有贵到老师不敢买的相机,也有单价极低的发卡,它们便是老师们每日的生活,平常,却不平凡。平淡,却分外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