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为几年前出过一个段子;
一位北大毕业的新员工刚刚入职,就华为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建议书给任正非;
这就是网络上著名的“万言书”。
但没想到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马云也曾说过: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
你认为自己很有想法,很有战略思维,但是在不合适的状况下提出的长篇大论,可能并不能得到领导赏识,更无法被提拔;
而且,当你连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没做出成绩时,你提出的建议是没有说服力的。
(2)
职场上还有个35岁现象:
有位网友是从事从事的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的,对于团队贡献度自认为不低于40%;
在35岁之前,每周都有猎头找上门,主动送上机会;
38岁左右时,也能每隔1-2个月,有猎头找自己;
然而,40岁之后,几乎没有猎头找过自己。
从实际能力上衡量,这位网友不折不扣的认为自己这么多年岗位行业经验,还能不如那刚出校门1-2年的小白吗?
但是,实际情况是,自己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市场价值却在降低,还不如那些便宜的小白们受欢迎;
自己目前找工作,只能拿到原来薪资的1/4,而且hr还挑三拣四。
怎么过了35岁,越在一个行业深耕,越绝望啊?
(3)
有观点,有想法,不一定就会脱颖而出,受到重用;
同一个行业,深耕细作,过了35岁也不能让自己更受市场重用;
那么职场中,什么特质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如果是职场小白,没经验,没特长,那么脱颖而出的特质就是勤奋,努力,技能精湛,并且打造说与做的闭环;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与领导同事建立信任关系,才能获得上级和平级对自己的支持,自己脱颖而出的几率才能加大;
此时,自己是在不断增加职业的宽度,厚度。
但是勤奋,努力,拥有一技之长,并且深耕细作,并不能真的让自己无法替代;
一般性的行业,一般性的职位,凡是可以通过勤奋努力掌握的技能,都不是不可替代;
到了35岁上下,仍然要面对被市场淘汰,价值降低的危机。
想要突破35岁危机,就要在危机来临之前,向高处发展;
让自己代替以前的上级,做他的岗位,做上级的上级,此时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开始逐渐凸显;
此时自己的人生事业上升到了更高一个层次,不再与那些普通岗位的人竞争,开始在更高价值的岗位上竞争;
在这个岗位上自己仍然是个新人,仍然是个学习者;
通过自己的灵性,活性和悟性,不断打磨技术,人员管理,行业发展,市场营销,战略布局,自己也就成为了和那些取代自己的年轻人一样的人。
自己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稀缺,成为猎头眼中不可多得的高价值种子;
毕竟能够长期学习,能够坚持不断努力的人,是少数的;
越往上发展越稀缺,价值也就越高。
(4)
职场竞争激烈,今天还是个小白,明天又要35岁危机了;
勤奋和终身学习能力,才是一个人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的底层特质;
能够做到不断超越岗位天花板,让自己逐渐转移到更有价值的岗位上,也就不存在什么35岁危机了。
但是这种学习,这种勤奋和努力,不仅需要打造职业的宽度,更需要打造高度;
任何一个岗位都有瓶颈和天花板,如果自己的努力深耕却始终突破不了这些局限,那么在达到临界点以后,继续努力也不会带来更大价值;
这就是边际效用理论。
还有,当一个行业进入了下降期,进入了紧缩阶段,没有那么多空缺岗位了,此时就要更换到高增长,处在红利期的行业;随着行业的发展给自己更多机会,能力升级,让自己脱颖而出。
所以,想要脱颖而出,就是要通过终身学习能力,在技能,努力,行业发展,时代趋势这几者之间,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空间,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才是不二选择。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