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若是选择叛汉自立,胜算有多大?能打败刘邦吗?

野史转记 2025-02-13 10:56:56
前言

韩信在历史上那可是相当有名的大将,还是“汉初三杰”中的一位。刘邦能打下江山,韩信可是出了大力的。可惜,这么厉害的韩信,最后却落了个死得很惨的结局。

他逝世了,后人觉得特别遗憾。想当年,要是韩信不在刘邦手底下干,而是自己单干当王,那他有多少赢的机会?

一、性格决定成败

大家老是讲性格能决定成功还是失败,这话放在韩信身上那可太恰当。韩信那样的性格,就注定了后来会被刘邦猜疑。

韩信的悲剧,虽说有一部分和刘邦脱不了干系,可实际上,他这性格的因素占比更大。韩信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军人,这是对他军事才能的一种肯定,不过这也意味着他没什么政治头脑。

韩信绝对是个超厉害的军事家,可他就只是个军事家罢了。对于称霸天下这事儿,韩信打一开始就没这个想法,哪怕后来跟着刘邦,立了超多战功,韩信想的也就是当个一方诸侯。

这就意味着,哪怕他后来有了远大志向,韩信也不见得有那股子狠劲能战斗到底。在这儿就得说说韩信的仁义之心了。

他面对项羽多次劝说都不答应离开刘邦,就是因为心里一直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这事儿搁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可能没啥大不了的。

可对于当时受尽各种冷眼的韩信而言,那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就是因为年少时一直处在社会最底层,韩信才特别看重权势。

韩信就这么走错了一步,常言说一步走错,后面就步步都错了。韩信用军功要挟刘邦之后,他俩就再也没法回到从前那样了。

在帝王那儿,居功自傲那可一直是大忌。从古到今,只要是居功自傲的人,能有几个落得好下场?

实际上从这儿就能看出来,韩信特别没政治头脑。这么说吧,要是韩信能看透君主的心思,就不会干出这种事了。

天才往往都是自负又骄傲的,韩信同样如此。不过,人要是骄傲的话,可别忘了自己是个臣子。他可不是孤家寡人。也许到死,韩信都没搞懂为臣的道理。

就是他那骄傲的性子,让他变得一意孤行,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不管是刘邦还是萧何,都悄悄提醒过他,可韩信还是该咋做咋做,一点都不改变。

韩信一直都特别相信刘邦不会对自己下毒手,就这份自信,最后让他把命都丢了。他身边的人也没少提醒他,可韩信,总是犹犹豫豫的,一直都没反叛,最后就被砍头。

这么一看,韩信在性格方面有不少缺点。也许有人会讲,是人就会有缺点嘛。可韩信的这些缺点,在他碰上刘邦或者项羽的时候,就足以让他失败了。

怎么说,哪怕后来韩信起兵反叛了,就他那性格,想成功几乎是没门儿的。

二、危机重重

大多人都觉得韩信的人生是个悲剧,为啥?很多人都说,是因为他想造反才这样的。大家肯定都知道“怀璧其罪”这个词吧。只要韩信还在刘邦心里有位置,刘邦就不可能对他放心。

刘邦老早就想把韩信给除掉了,为啥?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原因就是功高震主呗。对于刘邦这种开国君主来说,更是如此。韩信的存在对刘邦的统治威胁可太大了,刘邦活着的时候还能盯着韩信。

可刘邦死了以后,要是韩信哪天起兵造反了,这事儿刘邦可不敢去赌。再一个原因就是,刘邦打心底里就从没完完全全信任过韩信。

不管啥时候,在刘邦心里,谁都没他那些嫡系重要。这事儿张良可看得透透的。刘邦,其实也被封建思想影响得挺厉害的,他心里就想搞成“家天下”。

他以前是封过几个异性王的,可后来能得善终的没几个,甚至有比韩信死得还早的。

楚汉之争刚起的时候,他们可都起着大作用。可是等到项羽自杀,刘邦当上皇帝之后,他们就没价值,还成了刘邦统治的阻碍。他们怎么就一直不明白兔死狗烹这个道理。

三、多重原因

韩信的性格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别的因素。最关键的是,韩信已经错失了起兵的最佳时机。当然,司马迁在《史记》里也说了:“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简单讲,如今这天下都已经安定了,你韩信却要谋反。以前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咋不趁着乱子谋反?

可以讲,光凭这个原因,就已经决定了韩信造反能成功的可能性特别小了。

要说最好的时机,都不用多说,大家肯定都知道是啥时候,就是韩信刚把齐灭掉的时候呗。

那时候,韩信手里可是有着整整30万的大军,刘邦和项羽他俩的大军加到一块儿才30万。

这时候他起兵是再好不过的了,就跟后来三国时期的三足鼎立情形差不多。要知道,最先向韩信提出这个办法的可是项羽。不过,韩信听了项羽的游说之后,那是一点儿都没被打动。

直接就把项羽给拒绝了。就像前面说的那样,韩信一直都记着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哪怕他向刘邦要官,也只是想让自己的势力再壮大一点,可没有丁点儿背叛刘邦的想法。

项羽的人走了之后,韩信的谋士蒯通也开始给韩信提建议了。真要是韩信一直听蒯通的,最后也不至于落得那样的结局。蒯通都跟韩信说了,刘邦不会特别信任他,还不如趁机自己当王。

可韩信到了这个时候,心里还念着刘邦的知遇之恩,压根就不想背叛刘邦。蒯通见韩信这么坚决,也没辙了。

今天这么一看,在这个时候韩信就已经错过了起兵的最好时机。

退一万步讲,就算韩信在最有利的时候起兵造反,他也会碰到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无人可用。

刘邦自己都说了,要是没有韩信、张良、萧何这些人,他可拿不下天下。哪怕是像刘邦这样很有政治手段的人,要想得到天下,身边也得有人帮衬。

对韩信而言更是这样,要是韩信真的起兵反叛汉朝,那他身边可以说是一个人都没有。从某种程度上讲,韩信和项羽还是有相似的地方的,他俩都是很骄傲的人。

所以,就算身边有谋臣,也不一定就能好好用人家。一个人单干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像当年秦始皇,他身边不也有好多得力的大臣嘛。

结语

一开始,韩信是打算做个臣子的。可他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做臣子该有的界限,到最后就弄得既不像个臣子,也不像个朋友。

韩信最要命的地方就是没政治头脑。刘邦都当上皇帝了,哪能容得下他?所以,他的悲剧是注定了的。

韩信就算起兵,也不一定能成功,好多因素早就决定了后面的发展趋势。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