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吴三桂,大家肯定都会想到他“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儿。然后就觉得他是大明的千古罪人,为啥?就是因为他让清军入关了,这一下子就把大明几百年的家底儿给毁了。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大家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可在韩国发现的一封信,却让这件事有了不一样的说法。
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相当深。而且,又有陈圆圆引发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事儿,就更有戏剧性了,老百姓可喜欢这样的故事情节了。
这一下子就让吴三桂变得更出名了。当然了,他的那些事迹大家也都清楚得很。知道了这些事之后,骂吴三桂的人可比夸他的人多多了。
尤其是他当年投奔李自成之后又反叛,要知道,降而复叛这种事向来都为人所不齿,后人就更瞧不起他了。
在康熙朝,一直都把吴三桂看作是这样的人:他投靠了李自成之后,爸妈都被人给杀了,没辙了才投靠大清的。
《清圣祖实录》里写着,大清对吴三桂那可真是仁至义尽。吴三桂有难的时候,大清收留了他,后来还给他加官进爵。可谁能想到,吴三桂最后竟然起兵造反了。在康熙看来,这就是恩将仇报,太不仁不义了。
特别是吴三桂当年引清军入关,这事儿再加上别的事,就让后人对吴三桂这人的印象更差了。不过,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明清两朝的时候,有不少藩国前来朝拜,这当中朝鲜可不得不提。朝鲜使团不但会留下来,还会把看到的事儿都记下来。最后,这些记录下来的事迹被汇总成了一本书,叫《燕行录》,当年的事儿在这本书里记得可清楚了。
燕行录里有封信,是尚善写给吴三桂的。这时候,他俩地位可差老多了,尚善是清朝的大将军,吴三桂,却是起兵反清的对头。吴三桂当时重兵在握,清朝特想把他给招安。就这么着,尚善写了这封信给吴三桂,打算劝他归降大清。
信里就有这么一句话,大明还没亡的时候,你吴三桂不就只是个小官嘛。可到了国家快完蛋的时候,你是死也不肯投降。后来借着清军灭了李自成的军队,就为了报李自成推翻大明王朝的仇,这可算得上是忠心耿耿的人了。
得说一下,尚善和吴三桂那可是分属两个阵营的人,所以尚善压根儿就没理由去给吴三桂掩饰啥事儿。
所以,这封信的可信度相当高。吴三桂压根就没投降过李自成,从这儿也能瞧出来,康熙说的话还得考证考证。
更得提一提的是,在康熙之前,史书就记载过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的关系了。可史书里描述的和康熙说的完全不一样。
顺治帝时期的史书上有记载,想当年李自成打算把吴三桂招揽到自己这边,结果被吴三桂拒绝了。康熙,那也是特别痛恨吴三桂的,之前的三藩之乱,这事儿一直让康熙心里过不去。所以,他涂改历史好像也能说得通。
在明末的时候,崇祯皇帝可重用吴三桂了。不但封他做平西伯,还把最要紧的任务交给了他。啥任务?就是带着兵回京城,保护京城还有崇祯皇帝。吴三桂接到命令后就往西边走,等走到现在河北唐山那一片儿的时候,嘿,吴三桂突然得到了一个超级震惊的消息: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了。
一时间,吴三桂开始思考起自己未来的路该咋走了。他可是大明的官员,大明就像他最后的靠山一样。现在崇祯都死了,这就意味着大明已经没了。那他该咋办?这时候,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吴三桂其实是有个选择的,那就是去投奔李自成。
当然了,这时候吴三桂也已经想到这事儿了,可他还是有点犹豫。当然,咱们现在没办法知道当时吴三桂到底是咋想的,不过能确定的是,大明灭亡跟李自成脱不了干系。
所以这时候吴三桂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李自成特别想把吴三桂招揽到自己旗下,为了拉拢吴三桂,他派人给吴三桂的军队送银子和粮草,好帮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
不可能不感动,这锦上添花的事儿谁不会做,可雪中送炭就难。吴三桂心里的天平,就开始朝着李自成那边偏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吴三桂收到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是他父亲送来的,信里让他去投靠李自成。
还有一封信上说,吴三桂他爸被刘宗敏给抓住了,刘宗敏对他严刑拷打,还说吴老爷子窝藏赃物,让他交出来二十万两银子。吴三桂一看到这消息,立马就火冒三丈,紧接着又听说刘宗敏把陈圆圆给霸占了。这下可好,新仇加上旧恨一股脑全涌到吴三桂心里去了,他当场就放话,跟李自成那是死对头,绝对不能并存。
这边李自成知道这事儿以后,立马就带兵去讨伐了。这时候的吴三桂哪是对手。没办法,他只好跟多尔衮结盟。可多尔衮又不是好糊弄的,和多尔衮合作,那就是跟老虎商量着扒它的皮,自找危险。
山海关之战刚打响的时候,吴三桂和李自成两边就展开了激烈争斗。可这时候,多尔衮却有点想坐收渔翁之利的意思。前面也说过,吴三桂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为了能让多尔衮出手帮忙,那就只能签不平等条约了。
这时候,吴三桂的军队打了一场血仗之后,就只能投靠清朝。
好多人都觉得,后世的人都说,吴三桂要是选择跟李自成站一块儿那才是最对的选择。可现在都这样了,再唠这个也没啥用了。哪怕吴三桂心里头还对大明抱有幻想,他也没那本事去改变啥了。
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后来,大明王朝连正统继承人都没了,这时候就算想起兵,都找不出个合适的理由来。吴三桂就只能顺着形势走了,而且在多尔衮他们到处征战之后,清朝的皇位已经越来越稳固了。这个时候,吴三桂也就只能想办法保全自己。
吴三桂后来的反叛那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觉得,自己手里的军队到这个时候已经能跟八旗子弟好好较量一番了。可没想到,吴三桂最后还是被自己的自负给害了,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上文说过,从康熙朝往后,就开始把吴三桂定性成降闯了。吴三桂这一辈子确实干了不少坏事,可这么冤枉他还是不太公平的。
这可不是康熙头一回篡改明史了。你想,在康熙他老人家嘴里,倭寇居然成了清朝建立之后才被平定的。也不知道当年把倭寇打得屁滚尿流的戚继光和俞大猷要是知道了,会不会被气到吐血。
结语吴三桂对历史的影响那是明摆着的,他的是非对错就留给后人去评判吧。不过清朝修改明史这事儿也是有证据可查的。
这种情况下,真得让人怀疑,当年吴三桂那事儿是不是还有别的说法。不管怎么说,吴三桂对大清建国也是有恩的,大清薄恩寡义又不是头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