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的难题:制药与化工废水,它们用什么废水处理方法解决?

漓源环保 2025-02-11 09:31:46

在工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工业废水的处理成为了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其中,制药废水和化工废水以其处理难度大而备受关注,成为了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中亟待攻克的难题。

一、棘手的难题:制药与化工废水

制药行业和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普遍含有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且浓度高得惊人。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常常突破天际,有时甚至能飙升至 200000mg/L ,而生化需氧量(BOD)与 COD 的比值(B/C)却常常低于 0.2,这意味着废水的可生化性极差,普通的生物处理方法难以发挥作用。

二、难处理的根源剖析

(一)复杂的水质成分

制药和化工企业生产流程复杂,涉及众多的化学反应和工艺步骤。在原料使用上,常常采用各类溶剂类物质、环状化合物等,这些物质本身就难以被微生物分解。而且,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所使用的辅料也千差万别,导致废水的水质成分极其复杂。在制药过程中,不同的药物合成路线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中间体和副产物,这些物质混合在废水中,使得废水的成分复杂多变,处理难度大大增加。

(二)超高的废水浓度

化工企业排放的工艺废水,其浓度之高令人咋舌。部分废水的 COD 浓度能达到 32000mg/L,甚至有些高达 190000mg/L 。更为棘手的是,除了高浓度的有机物,废水中的盐分、氨氮、磷等污染物浓度也居高不下。高盐分的存在会影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使得生物处理过程难以进行;高氨氮和高磷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在预处理阶段,就需要针对这些高浓度污染物进行处理,无疑增加了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

(三)有毒有害物质的威胁

制药废水和化工废水中往往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硝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这些物质对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会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在采用生物法处理废水时,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使得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需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或者选择特殊的微生物菌群来适应这种环境,这无疑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和技术要求。

(四)高色度带来的困扰

制药废水和化工废水常常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外观,如乳白色、黄色、红色等。高色度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发色基团和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往往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难以通过常规的处理方法去除。高色度废水的排放还会对周边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和生存。

三、应对策略:组合处理技术

面对如此棘手的制药废水和化工废水,单一的处理方法显然难以奏效。目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组合处理技术,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一)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废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污染物质。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重力沉降、离心分离、过滤等。重力沉降是利用污染物与水的密度差异,让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到水底,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离心分离则是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不同的物质分离;过滤则是利用筛网、滤布等过滤介质,拦截大颗粒杂质。物理处理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成本低、管理方便、效果稳定,主要用于去除漂浮物、悬浮固体、砂和油类等,为后续的处理工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中和法用于调节废水的 pH 值,使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达到中性,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含酸、含碱废水;混凝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使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絮体沉淀,从而去除细小悬浮颗粒、色度、油份、微生物等;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转变为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氯气、臭氧、过氧化氢等,湿式氧化也是一种常用的氧化方法;电解法是利用直流电进行溶解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极反应,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氧化或还原,可分为电解氧化、电解还原、电解凝聚、电解浮上等。

(三)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借助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厌氧生物处理如水解酸化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无氧条件下,厌氧菌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醇类等,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好氧生物处理如 A/O 工艺,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源,进行新陈代谢,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去除氨氮等污染物。

0 阅读:2

漓源环保

简介:专注高难度工业污水处理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