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在临床使用中不仅可以调和药性,还能解除药物的毒性。在中医方剂中,甘草的调和作用与解毒作用并非对立,而是根据具体配伍和病症需求各有侧重。其核心作用可概括为 “以调和为本,以解毒为用”。
《伤寒论》:113首方剂中,70余首含甘草,除了侧重于调和寒热(如半夏泻心汤)、缓急止痛(如芍药甘草汤),还有侧重于解药物毒(如四逆汤)、解热毒、解食物毒等。
关于“甘草解百毒”的说法,主要源于中医典籍中对其解毒功效的记载。《神农本草经》称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解毒”,将其列为上品药,奠定解毒理论基础。《本草纲目》李时珍总结:“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中乌头、巴豆、附子毒,甘草入腹即定。”《千金方》孙思邈提出甘草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强调其调和与解毒功能。

一、甘草解毒的配伍实例
(一)解药物中毒
1、解乌头、附子毒
【配伍】:甘草+蜂蜜、甘草+绿豆
【参考文献】:《金匮要略》:“乌头煎,若中毒,甘草、蜜煎解之。”《本草纲目》:“中附子毒,甘草、绿豆煎汤灌之。”
【机制】:甘草酸与乌头碱结合降低毒性,绿豆增强解毒。
2、解巴豆毒
【配伍】:甘草+黄连
【参考文献】:《备急千金要方》:“中巴豆毒,甘草、黄连各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
【机制】:黄连清热,甘草缓解巴豆对肠道的刺激。

3、解马钱子(士的宁)毒
【配伍】:甘草+肉桂
【参考文献】:《疡医大全》:“中马钱子毒,急以甘草二两煎浓汁,加肉桂末三钱灌服。”
(二)解食物中毒
1、解河豚毒
【配伍】:甘草+芦根、甘草+橄榄
【参考文献】:《本草蒙筌》:“中河豚毒,速煮甘草、芦根汤解之。”《食疗本草》:“甘草与橄榄同煎,解鱼蟹毒。”
2、解菌菇毒
【配伍】:甘草+金银花、甘草+绿豆
【参考文献】:《验方新编》:“中野菌毒,甘草四两,金银花二两,煎服。”
(三)解热毒、疮疡
1、咽喉热毒(急性扁桃体炎)
配伍:甘草+桔梗(桔梗汤)
文献:《伤寒论》:“少阴病,咽痛者,桔梗汤主之(甘草二两,桔梗一两)。”
2、痈疽疮毒
配伍:甘草+金银花、连翘(仙方活命饮)
文献:《校注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饮治热毒肿痛,甘草与金银花、白芷等配伍。”
3、丹毒、烫伤
配伍:甘草+黄连、甘草+地榆(外敷)
文献:《外科正宗》:“治烫火伤,甘草研末配地榆炭,麻油调涂。”
(四)解蛇虫毒
1、毒蛇咬伤
配伍:甘草+半边莲、甘草+雄黄
文献:《岭南采药录》:“毒蛇伤,急以甘草、半边莲捣汁内服并外敷。”
2、蜂蝎蛰伤
配伍:甘草+白矾(外涂)
文献:《肘后备急方》:“蜂蝎毒,甘草浓煎汁,调白矾末涂之。”
二、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1、不可迷信“解百毒”:
现代剧毒(如氰化物、有机磷农药)需立即西医急救,不可依赖甘草。古籍记载的部分解毒案例(如河豚毒)缺乏现代临床数据支持,应谨慎参考。
2、禁忌与副作用:
长期过量使用甘草可能导致“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血钾、高血压)。与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同用可能加重心脏毒性。
三、总结
甘草的解毒作用在特定范围内(如药物、食物、热毒)有经典依据,但其应用需遵循三点:
1、配伍增效:单用效力有限,常需与绿豆、金银花等协同;
2、辨证使用:热毒用生甘草,虚证慎用;
3、结合现代医学:严重中毒需优先采取洗胃、抗毒血清等急救措施。
注:以上案例均来自《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