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年十月十九日,唐肃宗从凤翔动身,返回长安,同时派太子太师韦见素去蜀中迎接太上皇李隆基。十二月初,李隆基返回阔别一年半的长安。
就在多数人狂欢胜利时,李泌依旧冷静。李泌深谙居安思危之道,也明白此时的自己,已经因为之前皇帝的信重,遭到朝臣甚至皇帝本人的忌惮和猜忌,成了众矢之的,唐肃宗又越来越展现出一个昏聩君主的气质,索性请求归隐山中。唐肃宗挽留无效,最终允许他返回衡山隐居。
一番狂欢后,唐军再次展开攻势,相继收复河阳、河内、陈留等郡,以及河南、河东道大部郡县。
安庆绪逃奔邺城的时候,叛军大将李归仁并没有继续追随安庆绪,而是率领其麾下精锐的曳落河、同罗将士以及数万胡人士卒,退往范阳。胡人士卒本就劫掠成性,惨败之后,更是凶暴,因而这一行人马所过之处,满目哀鸿,所有人和物都被劫掠一空。
安居范阳的史思明得知消息,一面派大军严加防备,一面派人前往招抚。其他士卒都归降了史思明,只有同罗将士不服,被史思明派出大军击败,劫掠的财物都被史思明所部抢走。
本就实力强横的史思明,更加强大。
安庆绪在邺城暂时稳住形势后,既忧虑自己麾下缺兵少将,又忌惮史思明兵强马壮,于是派亲信将领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前往范阳,征调史思明所部将士前来邺城,同时让二人暗中找机会除掉史思明。
可惜,安庆绪那点儿小心思,根本瞒不过史思明。此时的史思明,也下定决心,准备先暂时投降朝廷,看看形势发展再决定自己未来何去何从。
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率领五千骑兵到达范阳,史思明率领数万大军相迎。史思明客客气气的将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等将领引入大厅,盛情款待,同时派人悄无声息的收缴了其部下的兵器,愿意留下的,收编入自己麾下,不愿留下的,给予一笔遣散费用让他们回家。
史思明兵不血刃吞并阿史那承庆所部,随后将这些将领也全部抓了起来,能收服的收服,不能收服的斩杀,然后派使者赴长安,向唐肃宗上书,愿意以自己所控制的十三郡及八万将士向朝廷请降。
唐肃宗见到史思明的使者,大喜过望,当即接受,加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史思明的七个儿子也都封为高官,并派内侍李思敬与官员乌承恩前往范阳,安抚史思明,希望说服史思明率军前去讨伐安庆绪。
朝廷使者一路走来,史思明投降朝廷的消息彻底传开,依然控制在叛军手中的河北各郡,纷纷投降。
史思明当然不会接受朝廷命令去讨伐安庆绪,因而,只是推脱搪塞,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唐肃宗也有他的谋划,派去范阳的使者乌承恩,身上也带着秘密使命。
乌承恩的父亲,平卢军使乌知义,当年曾经是史思明的上司,对史思明有恩。安史之乱爆发后,当时担任信都太守的乌承恩,举郡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对乌承恩颇为照顾。朝廷收复两京,安庆绪逃到邺城,形势大变,乌承恩不但自己准备投降朝廷,同时力劝史思明,最终促成史思明投降朝廷一事。
李光弼认为史思明投降并非真心,最终还会叛乱,于是建议唐肃宗,派一个史思明信任的人为使者去范阳,暗中谋算史思明。唐肃宗于是派遣了乌承恩。
李光弼还建议皇帝,可以让乌承恩拉拢阿史那承庆,并承诺只要阿史那承庆愿意配合乌承恩除掉史思明,就加封高官显爵,并赐予他免死的丹书铁券。唐肃宗也同意了。
之前在范阳的时候,乌承恩就做了不少工作,收买了一批史思明的部下,并多次化装潜进军营,试图说服军中将领背叛史思明,却被人暗中告发到史思明面前。
史思明将信将疑,于是在乌承恩以朝廷使者身份返回范阳后,暗中安排。他先派人藏在乌承恩居住房间的床下,然后将一直在范阳城中为官的乌承恩的小儿子找来,让父子见面叙话。父子二人聊着聊着,见周围没人,乌承恩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是受皇帝命令,诛杀史思明,成功后自己可以升任范阳节度使。
话一出口,床下藏着的人大喊着冲出。史思明抓起乌承恩,搜索其行囊,找到给阿史那承庆的铁券以及愿意跟随乌承恩反叛将士的名单。史思明斥责乌承恩忘恩负义,然后将乌承恩父子乱棍打死,其余参与此事的两百多人也全部斩杀,随后上书向皇帝抗议。
唐肃宗阴谋败露,不敢承认,只得安抚史思明,推脱这些事都是乌承恩一个人的主意,和朝廷及李光弼等人无关。
史思明借此事明确了朝廷的态度,索性不再与朝廷继续虚与委蛇,再次造反。这个时间,是758年六月。
由此可以看出,当初李泌制定的先攻打范阳,再收复两京彻底平灭叛军的策略的正确性。如果当初唐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攻打范阳,不管是彻底消灭史思明,还是逼迫史思明献城投降,之后都可以任意处置史思明及其所部叛军,最起码可以用高官厚禄将之软禁在长安或者洛阳,使之兵将分离,再慢慢将范阳叛军拆散安置,这样也就没有了后患。可惜,唐肃宗不听,导致现在只能小心翼翼、偷偷摸摸的用阴谋诡计处置,还没成功,使得史思明再次造反。
当然,以史思明的性情,即使唐肃宗没有这些小动作,也不会真心听从朝廷命令,等他找到合适时机,还是会再次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