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长江新区与武汉大学共建的长江新区科创港、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创新园区举行开工仪式,三大项目-----宇航研究院、低碳能源科创园、药物科技创新园十分吸睛、引爆网络,但仍有不少看官对项目不甚了解,今天本号从3个方面进行简单解读。
一、志存高远,对标先进
长江新区是教育部批复的全国第4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据悉,长江新区武大园区更是于2024年3月拿到了教育部批文!
在国家级西咸新区,长江新区科创港有一个孪生项目,它便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其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创新港由平台区、学院区及孵化区构成,项目一期占地5000亩,围绕“理工医文”四大领域,30多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400多个科研机构和智库入驻,汇聚了包括数十名院士在内的30000余名科研人才。
无独有偶,在武汉市经开区,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创新园区也有一个孪生项目,它便是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该园区是华中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拓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主要围绕先进制造与新材料、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碳中和与环境保护、生命科学与医疗卫生等交叉创新学部,建强国际联合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领域,着力打造“创新开放、交叉融合、教科一体、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创新园区。
参考前二者,我们可以大概展望一下长江新区科创港、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创新园区:锚定“科创新地标、学科新高地、产业新集群”发展方向,布局生命健康、空天信息、低碳新能源和数智交叉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园区,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出高水平原创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五链融合,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智领航、创新驱动、交叉汇聚、产教协同”的科教融合示范园。
二、仪式规格相对更高
2024年11月30日,长江新区与武汉大学共建的长江新区科创港、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创新园区举行开工仪式,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全体在汉校领导、武汉市委常委兼常务副市长、武汉市委常委兼长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长江新区管委会主任等领导、武汉大学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武汉市直各部门负责人悉数参加开工活动。
对比而言,2023年5月开工的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市委常委兼常务副市长则没有出席,由此可见,作为中部地区一流大学的扛把子,武大的开工仪式规格略高一筹,凸显武汉市级层面的重视。
三、规模大,区位优,环境佳
据了解,长江新区科创港将实现三区融合,即实现创新园区+人才社区+产业园区互相融合。其南至长江/西至泵站河/东至四环线/北至四环线,总占地面积约万亩!按照“新区所需,武大所能”原则,重点打造南北向创新研发孵化走廊,通过校地合作,产城融合,抢抓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新区主导产业结构有序变迁升级。
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创新园区则位于四环线以内/江湾大道以南,交通区位好,生态环境优,其紧邻江北快速路,青山长江大桥和武汉地铁21号线。这一区域,有着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地铁21号线武湖停车场据悉将被改造为TOD地铁站,武汉大学专用!武汉大学园区配套的江滩公园也已经启动了招标流程,配套的市政道路江湾南路/江湾六路也已启动招标。本号注意到,长江新区4A级大型园林景区农耕年华也将被融入到科创园区之中,为“中国最美大学”这一美誉锦上添花!
结语:武汉大学创新园区落户长江新区,带来的不仅是宇航研究院,水利水电学院,医科学院,测绘学院在内的产教研一体,更将大大促进长江新区乃至武汉江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发展和高端人才引进,对湖北省/武汉市产业均衡布局起到极大的推动矫正作用,若干年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汉口地区的人们不用再奔波大几十公里远赴东南角落上班了,拥堵无解的南三环/东二环车流也将得到进一步疏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