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中国从日本进口600吨钢板,险些成了装在我国的定时炸弹

学学随心说 2024-12-09 10:01:29

在 24 年前,我国的工业水平有限,在建造三峡工程时,某些特殊地方需要使用特殊钢材,而我国当时还无法制造这种高技术标准的钢板。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工,不得不从国外招标进口特殊钢材。在那个年代,日本制造的东西质量备受信赖,不少日本企业甚至是中国企业的标杆,大家对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也颇为推崇。

三峡工程进行招标,日本钢铁巨头住友金属中标。总合同量达 4000 吨,这在当时对日本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海外订单。三峡工程的引水钢管将被用在直接相连于左岸 7 - 14 号水轮发电机组的蜗壳部位,这个部位一旦安装完毕,就会被浇铸到钢筋混凝土中永久使用,绝不能有任何质量差错。因为它就如同承接三峡工程心脏的主动脉血管,其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质量的好坏。

——钢板用途及重要性——

用作三峡工程引水钢管,连接水轮发电机组蜗壳部位,是三峡工程的主动脉血管,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内在质量。它承受着来自库内 393 亿立方米水形成的几十万吨、甚至是几百上千万吨的强大压力,所以对板材质量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等四大项技术要求极高。一旦安装完毕,就会被浇铸到钢筋混凝土中永久使用,绝不能有任何质量差错,否则不仅会给整体使用安全性能带来影响,还可能会危害到整个大坝的安全,更换是不可能的,除非炸掉整个坝体。

——初次检验结果——

抽样检测尺寸规格和外观质量合格,但实验室检验发现冲击韧性等项目不达标。经抽样检测,这些钢板每块长 13.15 米左右,宽 1.72 - 2.03 米不等,厚度均为 58 毫米,平均每块重 11 吨。抽检的样板尺寸规格和外观质量均符合合同要求。然而,5 月 11 日,从 5 块样板中截取样坯送往国营 403 厂实验室进行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能实验,检测结果却出人意料,在检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性能、冲击韧性等 4 个项目中,1 - 4 号试样的冲击韧性达不到合同要求,也与日方合格单提供的技术数据相差甚远。

由于首先检出日方钢材质量问题,引起种种猜测和议论,给三峡办的检验检疫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人认为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头号钢材生产强国,不可能有问题;也有人怀疑是我国实验室条件满足不了要求,才检出不合格。但三峡办余良主任和检验员王春来决定扩大抽样比例,进行二次实验。5 月 30 日至 6 月 6 日,他们天天守候在实验室,组织人员一次次认真地进行检测,并邀请三峡工程业主的监理单位对从制样到检测的每个环节都实行跟踪现场监理,进行全程录像。第二次的实验报告出来了,标明样品仍然不合格,还发现不少检测数据离散度很大,由此进一步判定板材整体质量不均匀。

——日方反应——

面对中方检验出的钢板质量不合格结果,日方代表坚决不承认。他们声称中国的实验室条件有限,无法检测这种特种钢材,并且出示了发货前的质检报告,试图证明他们的产品是高质量的合规产品。不少中方人员在日本制造的神话影响下,也对检验结果产生了质疑。

日方在不承认质量问题后,开始采取拖延策略。他们不断质疑实验中的细节,一会儿说中方抽样不规范,一会儿说中国实验室条件太简陋,一会儿又说检测标准不科学,总之就是鸡蛋里挑骨头,试图通过拖延时间来减少赔偿。同时,日方还抽样带回日本国内进行检测,一直拖到了 7 月。在 7 月 12 日的第二次谈判中,中方向日方下了最后通牒,如日方继续拖延,由此产生的工程误工损失必须由日方承担。此时,日方态度发生转变,承认采用了尚不成熟的 “新” 的生产工艺,致使钢板质量出现偏差。

——中方应对——

在日方拒不承认钢板质量问题后,中方决定扩大抽样比例进行二次检测。5 月 30 日至 6 月 6 日,三峡工程检验人员天天守候在实验室,组织人员认真进行检测,并邀请三峡工程业主的监理单位对从制样到检测的每个环节都实行跟踪现场监理,进行全程录像。然而,第二次的实验报告出来了,标明样品仍然不合格,还发现不少检测数据离散度很大,由此进一步判定板材整体质量不均匀。

为了彻底确认钢板质量问题,中方又找到武汉钢铁研究所进行再次实验。着重对冲击韧性和拉伸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这批钢板还是不合格。这一结果让日方的质量问题更加明确,也为中方后续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6 月 19 日,三峡办在三次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拟出了编号为 420004100002808 品质不合格证书,经省局主管副局长审定签发,给日方以明确和肯定的答复。但到这个时候,日方依旧还不认错,他们反复地质疑实验中的细节,一会说中方抽样不规范,一会说中国实验室条件太简陋,一会又说检测标准是不是不科学。

7 月 12 日,中日双方举行了第二次谈判。中方向日方下了最后通牒,经过反复检验,产品质量确有问题。如日方继续拖延,由此产生的工程误工损失必须由日方承担。这一次日本人和之前完全两个态度,他们非常认真地表示完全同意中方的检验报告,承认自己采用了尚不成熟的 “新” 的生产工艺,致使钢板质量出现偏差。

——事件结果——

在 7 月 12 日的第二次谈判中,日方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傲慢地拒绝承认钢板质量问题,而是非常认真地表示完全同意中方的检验报告。日方承认自己采用了尚不成熟的 “新” 的生产工艺,致使钢板质量出现偏差。这一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在铁的证据面前,他们无法再继续狡辩;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意识到拖延下去只会给自身带来更大的损失。

此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与启示。曾经,日本制造被视为高质量的代名词,不少日本企业甚至是中国企业的标杆,大家对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也颇为推崇。然而,这次事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日本制造并非无懈可击。日本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也会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这打破了我们对 “日本制造” 的盲目崇拜,让我们认识到不能过分迷信外国品牌,而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各国的产品。

在这次事件中,我国的检验人员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他们没有因为日本制造的神话而放松对这批钢板的检验,而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抽样、检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当发现问题后,他们敢于坚持原则,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钢板,为三峡工程的质量把好了关。

0 阅读:0

学学随心说

简介:每日分享精彩,快乐与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