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外交部原部长,1985年被邓公怒批“胡说八道”,享年98岁

广洲谈过去 2024-11-02 12:53:01

黄华在大学期间,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他曾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指挥者,在历经战火考验之后,他果断加入党组织,彻底走上了革命道路。

由于黄华才华出众,外语水平高,上级领导便派他前去为来延安采访的美国进步记者斯诺当翻译。

自此,他便与外事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参与我党对外交往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极端复杂的条件下,更能展现出他优秀的外交才华。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党组织赏识的外交才子,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竟被邓公怒批“胡说八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高校才子弃笔从戎 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黄华是河北磁县人,1932年,19岁的黄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燕京大学。

在这所教学思想自由的学校中,黄华接触到很多马列主义方面的书籍,和一些进步书刊,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对共产主义革命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校的抗日救国活动。

1935年5月,黄华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就在这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日本鬼子没费一枪一炮,就将我国华北五省的领土行政权攫取了过去,北平、天津随时会丢失。

清华和燕大的爱国学子们,被国民党的卖国行为彻底激怒了,12月9日,这两所大学的学生们,联合其他大、中学校,在北平我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抗日运动。

黄华组织领导同学们上街游行示威,当众斥责国民党的投降卖国政策,结果被反动军警逮捕,后在几所知名大学校长的联合保释下,黄华等被捕的学生才被释放。

黄华出狱后不久,便加入到南下扩大宣传活动的队伍,前往津、京地区附近的农村,去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美国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华后,看到的中国的现状,对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表示同情和支持。他在燕京大学新闻系当讲师时,黄华等爱国学生经常到他家做客。

1936年6月中旬的一天,斯诺悄悄告诉黄华,中共中央同意了他前往陕北参观采访的请求,但自己的中国话说的不行,问黄华能不能陪他一同前往,给他做翻译。

黄华一听可以去陕北,可高兴坏了,便不假思索的答应了。

黄华随斯诺来到延安,见到毛主席后,毛主席同他谈到了一二.九运动,并称赞这是五四运动之后,又一次伟大的群众运动。

斯诺在陕北除了采访毛主席,还对上百位党中央领导人和红军官兵进行了访谈。

斯诺听红军将士们讲述长征,连声感叹红军创造了诸多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

采访结束,斯诺、黄华等人准备离开陕北时,毛主席交给黄华一个任务,让他将斯诺整理好的采访记录,翻译成中文,交由通信员送回陕北。

黄华利用跟随斯诺去前线采访途中的休息时间,完成了毛主席交付的任务。

斯诺在前线对彭德怀、左权、聂荣臻等我党的高级将领们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斯诺拍摄了大量照片。

他本想将黄华也纳入镜头,但黄华已下决心留在苏区,觉得自己的照片或名字,出现在斯诺的文字报道中,对自己今后的革命工作很不利,因此叮嘱斯诺,不要将他的名字和照片放到文章或书中。

斯诺表示理解,在照相时很注意,不让黄华出现在镜头中。

采访全部结束后,斯诺回到北平,他将采访内容和对西北苏区的美好印象,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西行漫记》。

这次与斯诺的陕北之行,让黄华果断放弃未完成的大学学业,留在陕北参加了红军。

一步一步成长为优秀的外交家

1944年6月23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他在与蒋介石进行会谈时特别强调,美国空军在华北地区与日军进行空战,随时有可能被击落,需要共产党控制区的军民们对美飞行员进行及时营救。

因军事需要,美军急需了解华北和华中的军事情况,准备派遣美军观察组前往延安,这不涉及政治问题。

对于美方的要求,蒋介石勉强同意。

毛主席和主管外事的周总理,对美国军事观察小组的工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延安中央军委外事组,黄华成为外事组成员,主要负责翻译和联络工作。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常驻期间,派出几个小组前往我各根据地进行观察,他们亲眼目睹了我军与日军交战的情况,以及那些被日军烧光、抢光、杀光的无人区。

据统计,我军民营救的美国飞行员约有一百多名,经黄华接待的几位被营救的美军飞行员和军人,他负责将他们安全的转送到了重庆。

接待美军观察组是我党的外交工作,更是与西方开始交往的重要开端,对于黄华个人而言,是他步入外交领域的起点。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美三方于1946年1月在北平成立了军调处,黄华是我党军调处代表叶剑英的秘书,同时还是我方新闻处的处长。

在当时那种复杂的环境下,黄华巧妙揭露了美国帮助国民党政府,准备发动内战的阴谋,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付的任务。

1949年4月中旬,南京解放后,周总理点名调黄华到南京外事处,去接管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并处理与外事相关的事务。

黄华到南京后,对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一些外事问题,都按照我党政策进行了妥善处理。

黄华在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方面越来越成熟,中央领导对他更加信任。

为中国外交事业鞠躬尽瘁 却被邓邓公怒批“胡说八道”

新中国成立后,黄华全身心投入到外交事业。

上世纪五十年初期,他陪同周总理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会议,这是两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国际会议,他配合周总理扩大了新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但搞外交也会有危险,美国和蒋介石为了阻挠万隆会议的召开,在会议开始前,中国和越南参加会议的先行人员,和十多位中外记者乘坐的飞机被国民党特务安装了炸弹,飞机上的人员几乎全部遇难。

这次教训之后,黄华更加谨微慎行,遇事考虑的更加周到仔细。

1971年7月上旬,美国高层基辛格来华访问,黄华成为中央外事三人组成员,协助周总理、叶帅完成秘密接待任务,为中美顺利建交做出了贡献。

在随后担任中国驻加拿大首任大使期间,黄华一边努力做好与加方的合作交往工作,一边积极配合我国对美的调研工作,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美国各界人士的联络工作。

1971年10月25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终于得以恢复,黄华成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的首任代表。

黄华进驻到联合之后,他发现在联合国的一些文件、条约以及其他材料中,经常有“中华民国”、“台湾”的提法,明显给人一种“两个中国”的印象。

为此,黄华向联合国指出,既然联大已通过恢复我席位的决议,联合国的一切刊物和文件材料上,都不应该再出现含有两个政府之意的内容,不能将台湾作为单独实体提及。

1972年1月,中国被选入联合国繁殖特委会后,黄华发现香港和澳门,还一直被联合国列入殖民地名单。

针对这个严重的错误,黄华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名义,据理力争,后来经过一系列的交涉,香港和澳门被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

黄华凭借过人的外交智慧和坚定立场,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6年11月底,黄华被召回国内,接替乔冠华,成为我国新一任外交部部长。

对此任命,人们丝毫不感到意外,甚至有媒体表示,如果被任命的不是黄华,那才让人感到意外。

由此可见,黄华走马上任外交部长,那是众望所归。

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党中央将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提上了议程。

经过两年多的谈判,中英两国终于于1984年9月,达成协议。

在1985年的全国全国人大和政协的会议期间,香港记者们最感兴趣就是关于香港回归的问题。

那天,时任全国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刚走出会场,就被一群记者给围住了,这些记者中,有不少都是香港一些大的传媒派来摸底,打探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决定及立场的。

他们一见到黄华,就展开了劈头盖脸的提问,当记者问到“香港回归之后中央会不会派驻军”的问题时,黄华面对这个敏感的问题,未作回应。

记者们看从黄华这里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于是便又去追着刚才会场出来的耿飚进行提问。

耿飚可能是不太了解香港回归的具体情况,因此便模棱两可的回答了一句:“也有可能不驻军!”

结果第二天,香港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上,便出现了这样的报道:“中国某领导人表示,香港不必驻军......”

邓公得知此事,大发雷霆,因为党中央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坚持的是“必须驻军”,这与媒体报道的意思截然相反。

邓公以为这话是黄华说的,于是拿起电话便打给了黄华,怒斥他对媒体胡说八道。

电话这边的黄华被邓公一顿怒批给弄懵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知道被批的原因后,他确定自己没有说过此话,于是便打电话给邓公,表示自己被冤枉了。

邓公对这件事也很重视,经过调查后,发现确实错怪了黄华,立即进行了道歉。

这件事虽然给黄华不小的压力,但也让他更加明白作为一个外交工作者,肩负的责任。

黄华退休后,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他创办了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仍在想着为祖国争取更多的朋友,为了中国的外交事业,他真可谓是鞠躬尽瘁。

2010年11月24日,黄华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8岁。

在黄华离世当日,美国一家知名媒体发表了一篇悼念文章,称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外交家。

党中央对黄华这位外交帅才的逝去更感痛惜,与黄华遗体告别那天,国家领导人们纷纷前往八宝山为他送行。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