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和考古发现不符,中山大学团队:夏朝建立过程搞反了

聚立说历史 2024-04-30 08:26:48

先秦时期对大禹治水的真实性有着高度的认同,彼时虽然中国还没有步入大一统时代,但无论是西边的秦国还是东边的齐国,都将大禹的功劳事迹镌刻在了青铜器(秦公簋、齐侯镈)上,甚至就连自嘲为“蛮夷”的楚国,也在歌颂大禹治水的功劳。

那么大禹治水的具体地点究竟在哪呢?

按照史书给出的历史脉络,大禹治水是夏朝得以建立的先决条件,但对于治水的地点,史书的记载却显得含糊。 《尚书·禹贡》说“禹别九州,随山浚川”,这里的九州并不是我们后世所认为的冀、兖、青、徐这块华夏九州区域,而是一个泛称,意指地理范围广。

《史记》则提到尧时洪水泛滥,尧、舜二帝先后命鲧、禹父子治水。上古时期人们对洪水爆发的原因无法理解,就将罪责怪在了另一个擅长与水打交道的共工族头上,说“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尧的活动区域,由于有山西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所以我们大体可以将尧舜的地望锁定在晋南这块区域。巧合的是,《山海经》记载共工族的活动区域是在“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有禹攻共工国山”。

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据此推断:“共工氏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太行山东麓一线,即南起河南辉县,北至河北北部长城以内和山西境内”,在上古黄河未改道之前,黄河中下游的流向恰恰就是沿太行山东麓北流至天津一带入海。

我们抛开共工撞不周山引发洪水这一虚妄的传说不论,单从文献记载的前因后果来看,似乎理所当然能得出大禹治水的区域在晋南、豫西这个地理范畴的结论。

事实上,对于大禹治水的地点,《尚书》和《史记》都只提到了积石、龙门等几个地理词汇,没有详述具体位置。直到南北朝时期,学者们才将上述地点明确指向今天的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境内。

积石山地处黄河上游,大禹在这里治水,虽符合逻辑但却违背事实。

针对黄河上游的洪水问题,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民和县齐家文化中晚期遗存中的确发现一处名为喇家遗址的,被证实毁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地震和洪灾。

但这只能证明公元前2000年前后,整个黄河流域沿岸的先民们,都受到过大洪水的困扰,并不能就此得出大禹治水地点就在这里。

从逻辑上看,中下游的晋南豫西被洪水侵袭,大禹走遍九州,在上游开展源头治理似乎合理。但是,华夏自古以来对黄泛的治理,从来没有过也没有能力从上游源头进行疏导。东汉王景治河时动用的人力多达数十万,工程规模在整个古代都首屈一指,但治理的地方也局限在濮阳到渤海的黄河泛滥一线,无法把施工线拉长到黄河上游。

而在对整个地质环境进行仔细研究后,学者们也否定了有人为干预的因素。

比如古环境学教授谢孟龙对积石山地震所可能引发的洪灾进行大数据测算后得出:积石山地震形成堰塞湖的最大容量为7.8立方千米,即便一次性倾斜而下,也不会对一千多公里外的黄河中下游造成实质性影响,更不会给中下游的族群带来数十年的治水需求。

同样,地质学家丁文江对黄河砥柱、龙门进行实地考察后得出:“江河都是天然水道,没有丝毫人工疏导的痕迹……龙门砥柱我都亲自到过……龙门是天然的峡口,用不着人凿的,也非人工所能为力的。”

所以,在尚未普及青铜工具的先夏时期,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大禹,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治理整条黄河。

而诸多考古发现,也与大禹治水的地理位置不相符。

首先,晋南的陶寺遗址、豫西的二里头遗址,都没有发现被洪水侵袭冲毁的痕迹,相反,二里头的崛起反倒是大洪水退去后的受益者。

张莉教授团队在对黄河中下游的聚落研究后发现,从公元前2000年到二里头时代前夕,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倒退和人口锐减,聚落总数从1669个骤降至180个,原因可能与大洪水有关。

而随着气候趋缓,在大洪水过后,地处适宜农耕的伊洛平原的二里头遗址立刻成为众多幸存先民首选的移居地,这也造就了二里头文化的崛起和辉煌。曾任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的许宏教授,就将二里头形象地比喻为“移民城市”。

不过,在主流考古学届锁定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晚期都邑的前提下,二里头遗址的绝对年代上限只能到公元前1750年,这跟大禹治水的年代存在着200年以上的时间差。

而早于二里头且与其存在渊源的新砦遗址,只是龙山文化时代众多古国遗址中的一个,其体量和文化面貌,无法与二里头等同,更早的河南龙山文化众多遗址,同样是互不统属的情况。

换言之,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普遍因气候异常而爆发大洪水后,整个晋南、豫西、鲁西南,都没有出现一个类似于二里头一样的广域王权实体,所以,大禹治水成功,继而建立了对各部落的控制力和绝对的权威,最终成为了夏王朝的奠基人的逻辑并不通。

可见,大禹无论是治水前还是治水后,华夏松散的部落联盟政治形态并没有得到改变。如果我们试图将大禹生存年代放在二里头文化一期前后,固然可以解释治水过后衔接着二里头文化兴起,但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夏朝的建立时间也同样在压缩在了二里头文化一期,那么二里头就不能是夏朝晚期都邑,而应该是整个夏朝。

其次,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以王城岗遗址二、三期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应是考古学上探索早期夏文化的主要对象”,但考古发现以王城岗遗址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与陶寺文化没有直接继承关系。虽然史书记载大禹是受尧舜之命治水,但事实上,陶寺并不在洪水影响范围内。

陶寺的考古发掘显示,其兴起是受到山东大汶口文化影响,衰亡则是受到了北方南下的鬲族群的冲击,都和河南龙山文化没有直接关联,也与洪水无关。所以,陶唐氏没有理由耗费人力物力去支援其他部族治水。

而河南龙山文化的两大类型:煤山类型(王城岗古城)和王湾类型(王湾古城),互不统属,以嵩山为界“对抗式”分布,各自修建有城墙壕沟。崇山以北的王湾类型以使用深腹罐为特征,崇山以南的煤山类型则以使用鼎为主要特征。

煤山类型在两大文化体系中居于强势,甚至与湖北石家河文化(三苗文化遗存)存在明显的渗透式影响,这一考古发现分别印证了禹铸九鼎、禹征三苗的史书记载。所以,河南龙山文化煤山类型大概率就是大禹部族。

由于王城岗遗址的绝对年代同尧舜都邑陶寺遗址的绝对年代吻合,且远远早于二里头遗址,所以大禹的生存年代也不会晚到二里头时代。同样,大禹治水的地点也绝不会是二里头遗址所在的伊洛平原和王湾类型所在的崇山以北,这两处地点此时都不在大禹族群控制之下。

所以,考古工作者在重点对传闻中的禹都阳城—王城岗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后发现,王城岗遗址小城在被洪水冲毁后又修建了大城。也就是说,大禹治水的地点并非如记载中的那样走遍九州或者远渡黄河上游开凿积石、龙门,而仅仅局促在了煤山类型所在的王城岗一带。

那么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既然大禹治水并没有如后世所认为的那样惠及九州,为什么古代各地的先民们会如此感念大禹的功绩,原本是天下诸侯之一的大禹,又是如何拿到最高统治权的呢?

中山大学的郭立新、郭静云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大禹治水中的诸多疑问,提出了一个与主流观点完全相反的论点。

在《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这本学术专著和《夏是哪国王朝》这篇研究论文中,郭立新、郭静云(以色列及中国台湾籍俄裔犹太人)两位教授提出:

“文明并非是从北传到南,而是由南传向北”;“长江中游具有非常丰富的用水和治水经验,具备大规模治水的能力。在华北地区国家初兴之际,长江中游地区早已经历很多国家组织兴起、衰落和重组的经验。足以为类似于大禹治水这类社会公共事业提供组织保障”;

“所谓的‘河南龙山’与‘河南仰韶’,两者并不相似……偃师二里头在本土缺乏深厚基础,但湖北‘二里头’有之,所以二里头文化的发祥地应在湖北”;“大禹治水只可能发 生于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并非三苗文化,而就是文献中由尧、舜、禹等代表的族群所创造的文化”;“‘二里头’、‘二里冈’是先楚文明的北界城邦”。

“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而使大禹的足迹和对大禹治水神的崇拜几乎遍及全中国。由于典籍形成关键时期在于周秦汉唐,而此时国家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使传世典籍所反映的上古天下中心亦深深打上黄河中心(特别是洛阳)的烙印”。

显然,两位郭教授团队为我们梳理出一个完全相反的夏朝建立过程:尧舜禹是生活在长江中游的城邦文明联合体,大禹治水通过在长江中游治理水患,建立了江汉洞庭联合城邦国家。伊洛平原的二里头遗址是这个城邦国家北上的结果。

这一观点不仅颠覆了大禹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既有观点,也对所谓的禹征三苗提出了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大禹在长江治水继而建国北上的论点,同样没有石锤证据,但却为我们提供了夏史研究的全新视角。

当然,就目前现状来看,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先夏)—王湾三期文化(先夏与早夏)—新砦期(后羿代夏)—二里头文化(夏中晚期)的夏朝历史体系,还是主流。想要还原夏王朝的真实原貌,还需要依靠更多的考古发掘。

43 阅读:21945
评论列表
  • 二利 54
    2024-05-01 21:06

    犹太人科学家,还特别强调犹太裔,看看现在的以色列,就知道这俩所谓的科学家是干什么勾当的,科学没有国界不过是个笑话而已,也就中国专家信这个,确实是他们都不认自己是中国人了,确实没有国界

    魏泽培 回复:
    这俩本来就是外国人,在中国教书工作而已,取了中国名字[笑着哭]
  • 2024-05-04 13:30

    看着挺有道理,实则认真的胡说八道,先民用两条腿可能走哪么运吗?李白游走大半个中国,到死也没回过老家,还是封建社会有马车的情况下,先民两脚怎么纵横往返几千几万里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应在几百公里方园吧!

    嘎斯51A 回复:
    所以,黄帝与蚩尤在河北涿鹿大战后死亡,先民们能把黄帝运到遥远的陕西桥山安葬吗?真正的黄帝陵应该是在河北涿鹿的桥山。再说,涿鹿真有一座桥山。
    s123 回复:
    首先山海经大陆的长度怎么来的,现代人以自己想象古代,古人行走以年计算,现在有人会吗,就算以普通人日行100里能做到吗,一年应该多远,至少几万里,现代人对古人行走估算小瞧了,唯一限制古人的应该是安全,猛兽,不是距离
  • 2024-05-01 08:26

    [哭笑不得]我个人觉得会不会有那么一种可能,就是因为中国的记叙过于简单,再加上这些上古时代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口口相传,肯定是会有添油加醋的加工删减。导致现在的人考据看来都是模糊不清,充满了矛盾的。

    肖尧 回复:
    添油加醋最多的,比如,赵氏孤儿。。。。。。[无奈吐舌]
  • 2024-05-04 17:43

    古代治水只可能治河不可能治江,原先看过某文字类的专家讲甲骨文和小篆的河字与江字为分别何这样,大题因为叫河的势能较低大都能顺势改道从而人可以利用这点参与其中,而叫江的总体势能很大,水道相对稳固不容易改道所以人只能被动承受。所以古代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历朝历代治水多发生在黄淮水系少发生在长江水系。大禹治水年代久远那是人力物力匮乏要想参与治水且治水有经验还取得成绩可想治水范围该是北方黄淮水系。

    浅梦易醒 回复:
    我觉得主要的是,主张堵不如疏,应该是从入海口逐步向上,又不是全部治理,只是加宽或者疏通河道。而且按照传说来说,是两代人的努力。
  • 2024-05-01 11:38

    一些科学家思路窄。中国古代传说毕竟是传说,有英雄化的手法,仍基于事实,但这事实可能是数千年不断努力坚持奋斗的结果,如治水并不是一代人的事,但人们把数千年治水的业绩归于了大禹一人而已。

  • 2024-05-04 15:24

    史记写夏朝,相当于现代人去写秦朝时候的历史,有多少是司马迁编的谁知道?为什么殷商甲骨文上一点都没记载夏朝的事而是春秋才出现成汤夏桀?竹书纪年里记载周文王根本没有回到西岐,而是被纣王给噶了,周幽王也没有烽火戏诸侯,而是单纯的犬戎攻破了西周国都,真真假假谁说的清

    简小翔 回复: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夏朝所带来的空白期,远古石器时代我们有,商周时期青铜器能证明,那么石器时代到商周之间的夏朝怎么证明这才是问题!不可能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商周文明时代吧,商周的青铜器冶炼技术甚至于焊接技术他总得有个发展过程,就比如陶罐彩陶罐瓦罐瓷器
    飄渺遊魂 回复:
    比现在讲南北朝更难——南北朝时代已经有了和现代一直相传的统一的文字,并且有了连续不断的大量书面文献记录流传,而尚书时代1600年前可没有像南北朝以后那么多用统一文字连续不断记载的书面文献记录流传到战国时代。
  • 2024-05-04 22:22

    通篇胡说八道,中国的传说是基于事实的传说。再偏也不会从黄河流域偏到长江流域。看看我们祭祀祖宗之地吧!外国人研究几年华夏史,真敢说了解中国。我们中国信的神是存在的,是有现实原型的。传说不是历史,可是在中国传说有可能就是真实的历史。

    用户80xxx87 回复: 用户14xxx44
    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岷山导江,东别为沱①;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②;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③,入于海。(尚书•夏书•禹贡)
    用户14xxx44 回复:
    哪本书说大禹治的长江,别扯犊子了,春秋之前长江流域都没开发,还是楚国向南拓展才发展的长江流域,而且当时沿江一带还是楚国流放之地,发展极其落后的。楚国最初被封的在当时算是蛮夷之地,它的都城在淮河流域。要是大禹在长江流域建国,就没有商灭夏这一说了[吃瓜]
  • 2024-05-02 21:37

    尧都平阳,禹都安邑,尧舜禹怎么可能在长江流域?至于治水,黄河流域泛滥成灾的次数和危害比长江大得多,大禹治水在黄河流域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 2024-05-04 19:58

    夏大概率不是一个王朝,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而且在寒浞乱政以后就完结了,真空期直到商汤出现,商并不是从夏手中得到的政权,甚至和夏都没有过交集,所以甲骨文中并没有夏。而商一直在迁都,说明前期很长时间内可能只能控制都城及周边很小的范围,直到盘庚迁殷以后才逐渐扩张。商汤与周文王周武王,伊尹与周公,夏桀与商纣,妺喜与妲己,鸣条之战与牧野之战……几乎都是复刻版,不得不怀疑以及佩服周人编故事的能力。没有文字,政令不行,就不可能大范围统治,有成熟文字,就不可能不留下一点痕迹。夏也好,陶寺也好,良渚也好,都是文化,都是一个很小范围的概念,只是夏被周人利用编了故事。

    龙埝 回复:
    治理的应该是长江,或长江的一个支流。
    浅梦易醒 回复:
    我倒是觉得,华夏文明本来就是不断融合的,从三皇五帝,到后面来看都是一样的在不断融合。而且那个时候应该有很多部落,但是都是散落的那种,远古人类被取代,应该是不断南迁的部落和本地部落的不断摩擦冲突,有可能是战争,也有可能是更有才能的人取而代之。这就涉及到了厦是本地部落,商是外来部落。动物都有一个领地的王,狮群猴群,而弱者必须服从王,而新王出现,旧王谁还去服从。我觉得应该是逐渐南迁以后,不断融合以后,形成了更大的族群以后,才开始稳定下来,有的国的雏形,才开始有了记录的习惯,为了纪念不断融合南迁牺牲的先辈,就需要祭祀。而最开始的祭祀我觉得可能是杀点敌对部落的青壮年用于陪葬,后面才慢慢演变成殉葬制度。而到纣王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民族不断融合繁衍以后,已经分不清还有曾经“罪血”的后人了,而且纣王想搞一波大的,就想废除殉葬制度,然后被其他部落找到机会被推翻。
  • sunny 16
    2024-05-01 23:51

    格局小了,看看山海经,也许传说中的的上古其实是另一个文明,和我们现在考古发现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那时可能全世界都是一个文明,而我们现在只局限在中国这片土地!

    浅梦易醒 回复:
    按照山海经来说,以前陆地板块距离差距没这么大,板块直接虽然难渡但是应该也还是有办法。那个时候应该是很先进的文明,算是大同社会,一个整体,有很多小部落,还没有国,如果说有,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一个国。山海经没有记载人种问题,就说明交流平凡,彼此间并不觉得奇怪。不算奇闻异事。而山海经应该是,那个时候合部落完善出来总结出来的,百科全书,只是不知道最后为什么就分解了,有可能是板块运动加快,最后人力而不可为。不能相同了,最后就各自发展了。
  • 2024-05-02 06:48

    以鬼,有个屁资格研究我华夏伟史[点踩][点踩]

  • 2024-05-03 09:31

    西方人对华夏史极其苛刻

    五八三十 回复:
    按同样标准,西方几乎就没古代史
  • 2024-05-01 17:44

    是中原正统思想作祟,大胆猜测炎黄部就是从西边一路传过来的,本地可能有土著文明,可能像三星堆被灭族或者融合了。所以大禹治水,就是在青海甘肃那一片,根本不在中原。

  • 2024-05-04 09:46

    《考古改史赞》:货币可造假,文明可篡改;考古真伟大,乱编可改史!

  • 2024-05-01 10:18

    个人觉得夏根本不存在,商才是一切的开始。

    用户10xxx85 回复:
    [笑着哭]大兄弟,你知道么,殷墟挖掘不足百分之五!商汤灭夏,是在夏基础上建立的,考虑现有研究资料,商早期也是类似部落共主的情况,国家形成其实是在中后期,由此推断,夏估计和上古三皇五帝差不多,只不过是从推举共主,变成了共主家传,实际还是部落联盟形式,真正形成国家统治,应该是在帝乙纣王时期,但诸侯权利被侵占,所以西周反叛,建立了大周,但国家形成,大周维持没多久,春秋战国就看出来了,国家形成不可避免!
    吴亨利 回复:
    你算老几?
  • 2024-09-13 09:42

    煞笔专家太多了,要彻底研究夏商以及上古历史,还得去现在的山东一带找答案

  • 2024-05-01 23:29

    舜、尧都受令监督鲧治水,关键是谁下的令?鲧治水失败被洪水冲走,又为何有关史料记载(帝尧杀鲧)①?/姜原生后稷,又为何写成神话一样(踩脚印)②难道我周氐先祖怎么样的来历没有你们清楚吗?/又为什么大禹的真实名字不要了·非要丢給(帝俊)呢③?/帝喾就后稷一根独苗,又为什么生了一大堆的儿子呢④?/帝尧就一个儿子(夏启)·又那来的女儿嫁给亲哥(帝舜)的⑤这些事是人做的吗?/这句话真实(喾、俊、舜、尧)稷之父,可你也漏了五兄弟之首的(帝挚)啊?

    爱吃萝丝 回复:
    舜不是鲧的儿子?
    漂泊男儿周如谦 回复: 爱吃萝丝
    鲧就大禹一个独儿。
  • 2024-05-05 07:44

    夏朝之前加个虞朝,夏朝存续时间压缩到夏朝晚期,商朝早期遗址是夏朝遗址,商人在夏朝城市基础上继承发展而不是建立新的城市,逻辑这样捋,问题就解决了。即,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8世纪是虞朝,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是夏朝。夏商周的时间关系存在交叉,好比后金在入关前几十年和大明王朝同时存在,均定都北京,明朝北京和清朝北京在一个地方,这样推论,专家认定北京是商朝的,然后在北京以外,全世界找夏朝的北京,自然找不到遗址。

  • 2024-05-05 23:06

    实在想不通 大禹怎么会最后到绍兴来。绍兴有个夏履桥 就是李兰娟老家。说名字的由来就是大禹的鞋履落在此处得名。大禹生前经常徘徊在这块地方。 绍兴距离黄河流域现在交通过去都很远。在上古时期交通还都是人力,道路更是没有规模。很难想象大禹如果是黄河文明走道绍兴最后还葬在绍兴会稽。

    用户10xxx38 回复:
    攀附而已
  • 2024-05-03 07:13

    假历史[呲牙笑]

  • 2024-05-05 10:10

    假二锅(里)头又碰瓷大禹!

  • 2024-05-23 23:37

    两个字——四川。

  • 2024-05-24 06:59

    一堆大聪明研究上古[捂脸哭],黄河地上河,总是改道!

  • 2024-07-17 10:51

    中山大学教授就这样的水平?

  • 2024-07-17 12:37

    建议你们去山东省德州禹城去看看,五体投地号啕大哭,如果三十年前去看更是人类奇迹,现在正在毁坏,我研究了二十多年了,应该就在济南济阳德州一带,不信去考察。

  • 1111 3
    2024-07-17 13:44

    把五千年前的地貌复原一下,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别用今天状况想当然。五千年前,到处是原始森林,毒蛇猛兽成群结队,湖泊沼泽星罗棋布,以上古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来说,即使有王国,控制地域也绝对超不过几个县的面积,一直到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才有条件统一,别以后世大统一的面积来想当然。周朝初期,周召分陕,可见即使现在陕西和河南的一部分的面积,周王庭也无法有效管理,所以才分而治之。还有周朝分封的诸侯之一燕国,竟然能失去音信一百多年,又可见即使到了周朝初期,生产力水平也无法达到管理大地域。大禹治水的足迹绝对超不过几个县,至于大禹属于哪个文明,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个人倾向于三星堆文明。中华文明主干源头是周朝建立的周礼制度,所以三皇五帝很大可能和商朝没有关系,道理很简单,周文明征服了商文明,当然会把自己的祖先和历史当成整个周朝的历史,而不会把失败者的祖先当成自己的历史。这就是殷商甲骨文中没有任何三皇五帝记载的原因。所谓炎黄子孙很大可能是周王国和他的盟友姜子牙部落各自的祖先,黄帝和周王室都姓姬,炎帝和姜子牙都姓姜。由于周朝立国八百年,关键是周礼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源头,所以炎黄成为后世中国人的共同祖先。

  • 2024-07-23 08:51

    我觉得洛阳是夏所在的地方,有铁路、有工厂、有社区、有邮局,这都能挖出来,还有什么可说的。

  • 2024-05-06 17:56

    哪有山区治水的,治水是在平原,黄河九次改道,就是因为水患和地上河才改的,都江堰治水也是四川盆地口治,所以治水都不可能到陕西,山西有点可能,河南和山东可能最大。而从记载上看,大禹治水是导河疏水,说白了就是改道+清淤,到山区改道清淤?比愚公还厉害!我是积石山的,虽说导河积石,积石山是大禹治水的源头,但我不认同,所有记载显示大禹的足迹并没有到积石山这么远,而且四五千年前就积石山一个县城能有吗?89年我们还叫吹麻滩呢,因为从临夏县分出来才叫积石山。

  • 2024-05-07 05:53

    燧人氏和有巢氏,都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物,旧石器时代距离新石器时代有几百万年的差距,中间最关键的两位,伏羲和神农,神农是新石器时代的,伏羲介于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之间,这个跨度,也许几千年,也许百万年,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现在的人类历史,撇开夏商不谈,只从周算起,距今也不过3000年,3000年,人类从奴隶社会发展到了现在的科技时代,而百万年前的燧人氏、有巢氏,经过百万年的发展,才从渔猎时代跨越到农耕时代???虽说从0到1很难,但是,这几百万年的跨度,太夸张了[抠鼻]

  • 2024-07-16 01:10

    长江在重庆明显有四个横穿了中梁山山脉、南山山脉、明月山脉以及大梁山山脉。“这几座山脉前后均没有明显的断裂,只有在长江穿行过的位置,才有如此明显的断裂,这是一种巧合吗?重庆一直都有涂山氏、弹子石(诞子石)的典故!有理由相信大禹治水不仅仅局限于黄河!

  • 2024-07-14 11:21

    大禹治水应该在长江,娶妻重庆涂山氏,至今重庆仍有涂山氏传说和遗址。

  • 2024-07-18 10:16

    郭沫若误夏史研究久矣。夏朝早期的历史,不在河南,而在山东。而上古大洪水,不是单纯的短时强降雨,也不是上游地震造成的河道堰塞,而是大规模地质活动引起的大量能量释放,进而引起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河流径流量堉加,河道漫溢,因时海平面上升,形成海侵,这样才会有长达几十年的大洪水的效果。是以鯀治水以加固堤防的方式错了吗?没错,现在依然这么干。但是在大洪水面前肯定会左支又绌,漏洞百出,现在洞庭湖还会溃堤呢。这种灾难面前,人力不值一提。那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式为什么管用,是因为地球能量释放己趋渐结束,洪水达到高峰之后,大禹用疏导的方式排出内涝,恢复生产。而整个黄淮平原,大家躲避洪水能往哪里去?唯一的选择就是泰山-蒙山一系。这就是泰山为什么五岳独尊的原因。而大禹治水,洪水刚刚退去,定都阳城根本不可能是黄河冲积平原喇叭口的登封阳城,而是琅琊阳都。而这周围有一系列与早夏相关的遗迹,如高密(大禹之字,也是山东地名,阳都沂南之北,大禹初封之国),会稭(日照会稽山,大禹东巡崩于会稽),箕山(日照莒县最高峰,益避启于箕山),斟灌斟鄩(前者在维潍坊寿光,后者潍坊坊子区),寒亭(寒浞之国),鉏(今济南济阳区,后羿之都)

  • 2024-07-22 07:07

    人家治水全世界那是尼罗河

  • 2024-07-24 08:09

    现在的砖家能看出来几千年前洪水流过什么地方?我信你个鬼

  • 2024-07-23 14:41

    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难评对错

  • 2024-07-24 19:43

    到底治理的是那,在当时那个年代,文字不不普及,都是口口相传。

  • 2024-05-03 15:30

    欧洲两千年的衣服绳子,淘宝有的卖吗?还是拼夕夕上的古埃及文物?

  • 2024-07-14 22:32

    河南广大的平原地带,不会是上古文明的起源。了不得在伊洛一代会有一点。道理很简单:石器时代,中原大片的平原地带,缺乏最起码的生产工具(武器)。

  • 2024-07-26 01:31

    大禹时期,四川还是海,大禹治水应该在四川一带

  • 2024-05-02 06:52

    [抠鼻]

  • 2024-05-06 06:55

    我就想知道《山海经》里边儿记载的人.物是怎么回事啊?

  • 2024-05-06 08:47

    禹生在四川北川,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应是现在发源于四川的石亭江,江边有一镇称为洛水,下面即是广汉三星堆文明

  • 2024-07-13 19:54

    大禹治水,治尼罗河,治密西西比河,治亚马逊河。[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因为它们原来与黄河,几条河在一起吹牛的,后来被砖家分开到三大洲去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7-16 01:05

    禹的老家不是在汶川嘛!

  • 2024-07-15 21:24

    大禹治水在湖北,这说法值得考虑

  • 2024-07-17 10:32

    额⊙﹏⊙这个跟考据狮驼岭究竟在哪有什么区别?[无奈吐舌]

  • 2024-07-22 19:35

    这就是专家说的话?文明从南到北?拜托,以前的南方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慢慢产适合人类生存的[笑着哭]

  • 2024-07-23 13:37

    有没有可能就是四川啊,四川被淹没了,然后东出凿开重庆那一段出口,长江水东出奔流大海。四川从内陆湖变成陆地

  • 2024-07-27 08:27

    政权由投送能力的极限决定。看看当时交通能力就大概知道有没有。

  • 2024-07-29 06:37

    四川有太多关于神话中的人物了,大禹治水有没有可能就在四川盆地这一带!

  • 2024-05-02 23:52

    齐成国不是说了嘛,大禹治水在两河流域

  • 2024-05-05 13:35

    夏朝也许没有达到很强的区域控制,也许就是一个较为松散的部落联盟

  • 2024-07-20 14:52

    大禹就是最后一个金乌,一只作风不好的强奸犯去治谁的睡。

  • 2024-07-23 19:22

    先有虞朝后有夏

  • 2024-07-22 22:30

    禹会诸侯与会稽,诛防风氏,娶涂山氏皆是南方

  • 2024-07-26 11:56

    呵呵,夏国可能是个大一点的部落,为了5000年,比国外文明更长,被人为杜撰为一个好几百年的朝代

聚立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