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普通人之所以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除了出身等先天条件的限制之外,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博弈中缺乏谋略,陷入针对人性弱点而设置的“套路”中无法自拔。而谋略高手之所以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则是因为他们具备一些“反人性”的思维,因此能够在看似困难的局面中找到翻盘的机会。

1. 舍子取势
患得患失,是普通人的天性,其本质就是害怕承担选择之后的代价。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优柔寡断,从而白白浪费了人生之中屈指可数的“翻盘机会”。兵法讲:“谋事不谋子”。真正的谋略高手知道“总览全局”的重要性,为了最终取得全局的整体性胜利,会主动舍弃一些看似金贵的“棋子”,这一招就叫做“舍子取势”。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孙膑在“田忌赛马”之中策略,以主动放弃“上等马”之间的较量,收缩势力以确保“中等马”和“下等马”两场比赛的胜利。

这一招具体使用要注意什么?(1)要主动选取“弃子”,作为误导对手的“诱饵”,作为换取全局胜利的“代价”;(2)“弃子”的选择要分量合适,代价过轻对手“看不上”,代价过重容易“伤元气”;(3)要投其所好,这点像“送礼”,如果对方不感冒,那么舍弃的代价就毫无意义。
2. 舍地争先
任何高明的谋略和计策,从形式上来看无非都是在空间和时间之间闪转腾挪,而本质上就是使得我方的优势得到积累和变现,而打乱对手积累优势和变现优势的计划。所谓“舍地争先”,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应用。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这场历时四年的斗争,前面三年朱棣拼死苦斗,取得多次重大胜利,但都无法撼动建文帝的统治根基。而当他舍弃“一城一地”的争夺,直逼南京,才获得史无前例的彻底胜利。

在市场竞争中,一些高明的企业为快速抢占市场,会暂时放弃部分区域的市场份额或砍掉一些非核心业务线,集中资源打造核心产品或经营标杆市场,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待时机成熟,再“跑马圈地”。
3. 舍近求远
《孙子兵法》强调“以迂为直”,就是辩证地看待在竞争之中路线选择的复杂性。表面上大家认为“近”的捷径,恰恰是陷阱重重的“堵路”,而看似遥远曲折的“绕路”,恰恰是无人设防的“通途”。其实这一点映射到人际关系,也有相似的效益。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当时,秦国若直接进攻远方的齐国,不仅路途遥远,且可能遭到其他国家的联合抵抗。范雎提出与远方的齐国交好,集中力量攻打邻近的韩、魏等国,逐步扩大秦国的势力范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时直接表达诉求可能碰壁,通过迂回的方式,先建立良好的关系,再提出请求,反而更容易达成目标。

总而言之,谋略高手的这三种反人性思维 ——舍子取势、舍地争先、舍近求远,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复杂局面的有效策略。在生活和工作中,适时运用这些思维,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或许就能出奇制胜,迎来新的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