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孩子,上大学都是第一次独自离开家。
之所以会说大学是个提前锻炼孩子的小社会,不单单是因为大学更加开放的学习模式,也因为大学是将孩子从家庭中剥离出来的独特方式。
不少学生都声称自己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第一次没有父母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第一次依靠自己搞定一切。
不舍的幸福,安庆一女生独自乘高铁上北大安徽一个女生,考上北大,为全家人增光添彩,就在父母为她准备上学的东西时,却想到,女儿只能自己一个人坐车去北京报到。
还不是因为家里经济有限,虽然可以送孩子去上学,但是来回坐车、吃饭、住宿都需要很多钱,这些钱或许能顶得上整个家庭的生活费。
所以,在女儿坐车的那天,父母只能看着女儿独自的背影,默默感叹,默默擦眼泪。不知道女儿即将面对的,是好是坏。
父亲:想送,但是没钱这个父亲其实心中是有遗憾的,女儿去上大学,做了他一辈子都没做,甚至是做不到的事情,他怎么不想亲眼见证呢?
就算是现在家庭不允许,在孩子毕业之前,自己一定会想办法去一次的,让女儿和自己都不留遗憾!只是,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呢?
或许这种家庭的无奈,很多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感受的,我们不足为奇的车票,却是他们家全家人的希望和梦想!
穷人家的孩子考北大会面临什么?尽快融合全新的学习氛围
这个小村子里的女生,能够考上北大,听起来很令人振奋,实际上透露出来的,更多是心酸。
首先,是生活方式的不同。从小养尊处优的孩子好似在蜜罐中长大,没吃过苦,就很难理解小村子里女生的行为处事。
其次,就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学习方式不同,他们接触到的兴趣班,参加过的活动,是小村子女生闻所未闻的,那种自卑感已经深入骨髓,想要摆脱谈何容易?
不被歧视就是万幸了
这个小村子女生就好像是小镇做题家,说白了就是一个没有什么见识的学习工具,每天只专注于做题,接触不到任何新鲜事物。
但从她的舒适圈走出来,来到国内顶尖学府,一时间的新奇很容易让她迷失自己,或是变得和环境一样,充满了保护色,沾染了很多不属于她的社会气息。
或是她还是保持原样,总是受到其他人的歧视和排斥。无论是哪一种,都难免会让他感到痛苦。所以,不禁让我们产生疑问,这样的顶端优势,能不能避免?
写在后面:综上所述,这也是很多人并不支持小镇做题家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原因,强行进入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层,最后受苦的只能是自己,不是吗?
与其说委屈自己,不如稍微放弃,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去处,就更加实际一些!
话题讨论:你觉得家长这个操作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