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返乡置业到金三银四,2025年楼市很悬

买房有策略 2025-03-19 12:49:17

近期楼市动态频繁,诸多关键事件相互交织,对2025年楼市走向影响深远。

若你正面临买房或卖房决策,不妨耐心研读。

先来看返乡置业潮的变迁。

曾几何时,春节返乡置业是热门话题,即便在欠发达县城,春节期间楼市也热闹非凡。

但到了2025年春节,这一话题却彻底沉寂。饭桌上,房价不再是讨论焦点。根本原因在于房价持续下跌,且接盘者匮乏,城市能级越低,房子越难售出且价格越低,市场信心遭受重创。

例如,部分县城即便推出买房送车位及十年物业费的促销手段,依然无人问津。春节期间,三四线城市找房热度大幅下跌,跌幅达28%。“楼市分化”这一观点早在8年前便已提出,多年来反复提及。

如今,楼市分化已演变为“分裂”。全国楼市普遍回调后,多数地区房子的金融属性基本消失,那些靠宏观叙事与炒作支撑的房产,成为历史遗迹。政策层面也不再对低能级城市房价反弹或复苏给予大量资金支持。

不过,像昆山、江阴、张家港、慈溪、义乌、龙口、寿光等经济较强的三四线城市或百强县,经济仍在增长,能吸引周边更低能级地区的劳动力,其学区房和改善房仍有上涨潜力。

而其他三四线及更低能级城市,若有卖房打算,今年3月是全年相对较好的楼市窗口期。一二线城市则呈现不同景象。

春节期间,35个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约23.46万平方米,同比上涨。广州新房网签量同比增长47%,北京增长5%,成都、南京、武汉等二线城市成交量显著增加,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创近三年新高。

土拍市场也在加速复苏。深圳首宗居住用地溢价超70%,北京朝阳区地块以87.3亿元成交,溢价率10.5%,郑州金水区地块溢价率达87.5%,杭州多宗土地溢价成交,拱墅区甚至刷新土拍最高成交楼面价。

上海、武汉、昆明、金华、江阴等城市也都出现不同程度土地溢价。溢价表明开发商愿意高价拿地,这是市场信心的重要体现,预示房价已有反弹趋势。

预计3月,全国将迎来小范围的小阳春行情,深圳和上海率先引领,北京和广州紧随其后,杭州、成都、武汉、苏州、南京、宁波等城市也将跟上。

这些城市房价已触底,局部反弹可能性极大。

全国各地还推出了新一轮楼市政策。

其一,专项债收储。

各省两会结束后,多个省份在文件中提及房地产相关举措:发行专项债,收储存量房和存量土地。

这是去库存的有效手段,既能盘活房企和土地,为下游市场注入流动性,又可将存量房屋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吸纳就业人群。

不过,收储规模受地方财力制约。广州节前已启动大规模收储,预计今年将大幅减少库存,新房供应短缺会传导至需求端,推动房价触底回暖。

但部分城市连消费券都难以发放,财力和基本面仍是楼市发展的基础。

其二,“4取消、4降低、2增加”。

诸多城市跟风取消限购、限售、限价、非普标准,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首付比、存量房贷利率、换购税费负担,增加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增加4万亿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房价回稳,但当下楼市最关键的是信心。只要人们对房价上涨和收入预期增长有信心,即便政策不出,也会踊跃买房。

实际上,当前房价并不高,全国普遍下跌超30%,已回到2016年水平。

在成都、武汉、重庆、苏州、南京等二线头部城市,非核心区房价每平米1万-2万多元的房源众多,80-100平米的房子总价在100-200万区间,首付15%,利率约3%,小平米住房首付20万左右即可入手。

然而,多数人仍在观望。一方面担心房价继续下跌,期待更多利好政策,认为当下买房不划算;另一方面,普通房子无法满足需求,而心仪的大且优质的房子价格昂贵,需考量未来就业形势和薪资收入能否承担房贷。

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真正复苏,需超预期力度的真金白银刺激。

再来谈谈当下的“确定性”买房逻辑。

房地产已告别政策驱动、全民炒作的时代,2025年买房回归纯粹理性的价值逻辑,经济因素至关重要。以杭州为例,春节期间楼市火爆。DeepSeek概念爆发,使杭州成为中国的AI硅谷。

加之宇树科技、游戏科学等科技企业发展,以及马云回归后阿里的反弹,杭州经济动能强劲。

未来AI规模效应将在杭州落地,吸引全国AI人才,创造高薪岗位。这直接带动了杭州豪宅需求,拱墅区智慧网谷地块楼面价破8000元/㎡,核心区新房单价预计超10万/㎡。

深圳春节楼市同样热闹,节后二手住宅带看量同比大幅增长。1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销售和二手住宅网签成交均同比显著增长。

背后得益于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2024年GDP增速达5.8%,居四大一线城市之首,其高端制造业带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进出口规模去年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

产业繁荣、大公司众多、经济强劲,人才流动活跃,房价走势已在经济数据中得以体现。

第二个“确定性”是“好房子”。

北京楼市出台新政策,明确“好房子”标准。如可增加封闭或开敞阳台,部分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允许套内面积较大的住宅在起居室设置挑空空间。这意味着可送阳台、送高度,极大弱化公摊面积。

这是市场信号,后续众多城市将出台类似标准。2024年下半年,四代住宅和类四代住宅项目已大量涌现。这类“好房子”凭借产品设计优势,将对同级别房产形成降维打击。

由此产生两个确定性,一是购买此类房子,二是出售受影响的同类房子。需注意,这类房子将在城市非核心区以改善房和豪宅形式大量出现。

未来,一二线城市非核心区资产将受冲击,小平米刚需房面临保障性租赁住房竞争,大面积改善房则受到“四代住宅”冲击。

地段和资源或许是唯一壁垒,在大基建降速背景下,优质城市配套难以复制,人口将再次向核心区域集中。

第三个确定性是租售比。

近年来,房价与租金均下跌,但房价下跌速度更快,导致租售比直线上升。复盘发现,许多城市房价回调后,租售比大幅反弹,上海部分区域租售比达2.5%,接近房贷利率。

这表明房产租金现金流已能覆盖或接近覆盖贷款利息成本,市场从依赖房价上涨的投机逻辑,转向以租金收益为核心的现金流逻辑。

例如,总价100万元的房产,若年租金3万元(租售比3%),在房贷利率2.85%时,租金收益可覆盖利息成本。未来房贷利率还将下降,趋近2%,机会利差将进一步扩大。

不过,买房需判断城市经济处于上行期还是下行期。

经济发达、有大量高薪人口的城市,房产投资主要收益来自房价上涨,租售比次之;经济欠发达且下行的地区,买房则需充分考虑租售比,因为这关系到房产的流动性和风险性。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 2025-03-19 18:31

    没人口没经济没收入了,100万30年还160万,这不就是30年花了两套房的钱得到一套房吗,谁能不生病不失业,一个出现就钱房全没了,这不就是一个深坑吗,房价涨一万,人口出生率的少一成,你还担心什么,全国还是卖土地盖房,房子还是越来越多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