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攻占广州后对外国客商大肆杀戮损害了唐朝的经济利益和形象

史海撷英 2024-11-27 21:35:20

乾符六年(879年)9月,黄巢在攻陷广州之后,下达了一个可怕的命令,那就是对城中的外国商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短短数日之内,就有十多万外国商人被杀,城中到处都是尸体,鲜血染红了珠江,这一惨绝人寰的悲剧,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黄巢起义是为了推翻唐朝,为何要杀光广州的外国商人呢?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就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格局,唐朝的统治力大大削弱,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唐朝末年,统治者为了维持自身统治地位,对百姓横征暴敛,加之官场黑暗,导致大量农民和商人破产,可以说是民不聊生。黄巢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残酷的时代,但他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他出身于一个私盐世家,靠贩卖私盐为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山东菏泽一带的盐贩首领,家里很有钱,生活得很好。

原本,黄巢是可以继承家业,成为一个盐贩子的,但他偏偏喜欢上了读书,而且书读得很好,他从小就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从而实现从商人到士大夫阶层的跨越。黄巢不但很有才学,在武艺方面也很见长,史书说他善骑射,剑术也很不错,可谓文武之才。然而,黄巢的运气很不好,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不是因为他的才学不够,而是因为他的出身和科场的黑暗,导致他无法中举。

在最后一次落第之后,愤怒的黄巢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然后回家继承了家业,成为一名盐贩首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黄巢因为科举开始不利,对唐朝的黑暗统治产生了极大不满,已经初步表露出了造反之意了。

黄巢

黄巢回到家乡之后,原本希望像往常一样,可以继续过富足的生活,但天不遂人意,由于唐朝统治者“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导致他的私盐生意很难做下去了,他的生计因此成为问题。

刚好那时候,另一伙私盐贩子王仙芝、尚君长等人聚集了数千人,在濮阳揭竿而起,发起了对唐朝的反叛。

黄巢得知消息后,毫不忧虑地与子侄们一起聚集数千人,响应王仙芝起义。

由于百姓们对“苛政猛于虎”的唐朝心生不满,因此大量百姓跟着黄巢一起起义,后来黄巢与王仙芝合兵一处,很快就攻掠了十几个州郡。之后数年,王仙芝与黄巢南征北战,取得了傲人的战绩,然而起义军快要攻克长安之时,王仙芝却接受了朝廷诏安,准备向唐朝投降,这让那个黄巢十分愤怒,认为这一行为无异于背叛,便出拳打了王仙芝。

之后,黄巢脱离王仙芝独立门户,很快就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后来,迫于唐军的压力,黄巢与王仙芝再度合体,但王仙芝不幸战死,黄巢由此成为起义军唯一的首领,还被诸将推荐为王,号“冲天大将军”。

与唐朝末年其他起义军不同的是,黄巢是个有学问的人,因此有着明确的政治和军事主张。在政治上,黄巢提出“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同时积极拉拢底层群众,对大贵族、官僚和地主阶层实施打压,这也是为何许多世家大族被黄巢剿灭的原因;在军事上,黄巢严明军纪,禁止扰民,采取流动作战的战略,避免与唐军主力交战,从而发展壮大自身,再谋求与唐朝的决战。

在黄巢的带领下,无数农民和底层士兵加入起义军,他们跟着黄巢一起打土豪,先后转战十二个省份,沉重打击了地方封建势力。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在中原鏖战一番之后,为避免唐军主力围剿,于是率部南下,在湖北、江西、浙江等地摆脱唐军之后,于三月肆虐福建,到九月的时候,就已经打到广东,将广州包围起来了。

黄巢为什么要攻打广州?只因当时的广州堪称“聚宝盆”。

汉武帝派遣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开辟了南海至印度洋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后来经过几百年发展,到唐朝的时候,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十分繁荣了。

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途经地,在唐朝的时候已经是全国第一大港和外贸中心了。这座坐落于珠江口的城市,是唐朝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因其地理位置便利,是连接阿拉伯、波斯、东南亚等地重要港口,所以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外国商船抵达,带来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同时将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运走。

对于这么重要的一个城市,唐朝当然很重视了,为了便于管理,唐廷在此设置市舶司,而为了促进对外贸易,则颁布了一系列优待外商的政策。比如,唐朝规定,外国商人可以自由在广州经商,经过朝廷批准,他们不但可以在广州居住,还可以修建学校、寺庙,开设餐饮等,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去生活,这些政策都是唐朝包容性强的一种体现。

由于唐朝积极对外开放,使得大量外国商人云集广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广州就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商业繁荣昌盛,聚集了大量财富,简直就是个聚宝盆。

黄巢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当然知道攻占广州,不但可以占据一座重要城池,还可以获得巨额财富,这对于起义军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反过来讲,丢失广州就意味着唐朝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财税来源,此消彼长之下,起义军推翻唐朝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南海市舶利不赀,贼得益富,而国用屈。”

黄巢起义军抵达广州城下之时,广州城内的守军其实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黄巢前进的速度很快,唐朝根本没来记得及加强广州的防御。

当时,负责广州防务的是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面对黄巢大军,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还是有点骨气的,硬是没有投降:“巢陷桂管,进寇广州,诒节度使李迢书,求表为天平节度,又胁崔璆言于朝,宰相郑畋欲许之,卢携、田令孜执不可。巢又丐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书闻,右仆射于琮议:‘南海市舶利不赀,贼得益富,而国用屈。’乃拜巢率府率。巢见诏大诟,急攻广州,执李迢,自号‘义军都统’,露表告将入关,因诋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皆当时极敝。”

黄巢下达攻城令后,仅仅只花了一天时间,就攻克了广州,之后他下令攻打各州县,不久就占领了整个广东。

黄巢进入广州城后,发现这里不同于内陆城市,如何实施有效统治是个难题;他还发现,广州有大量的外国商人,这些人社会关系十分复杂,与当地官府和朝廷都有往来,这些人的存在是个不小的麻烦。

占领广州初期,黄巢派人接管了市舶司,并派人与外国商人代表进行谈判,试图说服这些商人与他进行交易,但这些商人似乎不是很买他的账,毕竟他是造反者,外国商人担心得罪唐朝。这件事让黄巢十分不快,但他保持了克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则却让愤怒至极。原来,有人向黄巢报告,说广州城中有外国商人与唐廷暗中往来,传递了起义军的消息,还试图资助朝廷平叛的军队,这让他大吃一惊,对外国商人好感全无。刚好那时候宰相王铎毛遂自荐,率大军准备进攻广州,之前黄巢就与他有过节,现在广州城中的外国商人资助他,黄巢当然生气了。很快,黄巢就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最终他做出了决策:杀光广州城中的外国商人!

杀掉广州城中的外国商人,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们不支持黄巢,而是支持唐朝政府,但实际上黄巢还有其他考量。

黄巢采取的事流动作战的战略,所以他不会长久占据广州,事实上他也制造自己无法做到长久占据广州,朝廷一定会派遣大军夺回广州,因为广州实在太重要了。也就是说,广州迟早要还给朝廷,这一点黄巢无法改变,但他能决定的是,将一个什么样的广州还给朝廷。黄巢会将广州的地主土豪打倒,但他不会将普通百姓杀死,百姓们未来还是唐朝的子民,这一点他也无法改变,也没准备改变。但是,黄巢绝对不会将一个外贸繁华的广州交给朝廷,因为那是在给自己挖坟墓,那怎么做才能避免呢?答案就是杀光广州的外国商人,黄巢这样做,既可以从外国商人们身上大捞一笔,也可以断绝日后朝廷继续通过外贸赚钱。广州的外国商人来自全世界各地,他们如果死在了广州,而且死在大屠杀当中,那以后哪个国家的商人还敢到广州做生意?当时,许多国家本就对唐朝怀有敌意,这些国家的商人如果在唐朝被杀,正好给了他们出兵攻打唐朝的机会,这是不是在间接助攻黄巢呢?

基于以上几个因素,导致黄巢做出了屠光广州胡人的极端决策。

其实,这不是由黄巢的个人意志可以决定的,他手下的将士们也很有这个意愿,这些人跟随他很久了,因为军纪比较严,所以一直过得比较苦,现在有机会大捞一笔了,怎么能放过机会?毕竟杀的都是外国人,而不是唐朝子民,黄巢如何拒绝?

在作出决策之后,黄巢就派人展开行动了,在一个冬日的清晨,各队人马准时出发,他们将外国商人的居住地分别包围,包括外国商人建造的学校、寺庙等场所,也被包围起来。

由于行动十分隐蔽和迅速,所以当外国商人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很快大屠杀就开始,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死在了起义军的屠刀之下。有些外国商人侥幸逃出去,对地形又比较熟悉,以为自己可以逃出生天,却不知黄巢亲信将领林言早就做了安排,所有的出入口都有人把守,根本没人能逃出去。屠杀整整持续了三天,尽管被杀的只是外国商人,但哭嚎声惊动了广州城的居民,他们都感到十分害怕,躲在屋子里不敢出去。最终,有多达十二万外国商人被黄巢起义军杀掉,这一史实被记载在《新唐书》当中,由于黄巢是造反者,所以这个数字可能被夸大,但屠杀是确实存在的,也是惨烈的。

当然了,在屠杀外国商人的过程中,与之关系密切的广州本地官员和商人也在屠杀之列,他们被黄巢以通敌的罪名杀害。

由于黄巢起义军杀红了眼,只要是外国人都杀,所以难免将一些外国使节杀掉,比如阿拉伯帝国的使臣阿布・伊斯哈克,他就很倒霉,他原本是带着和平使命来到唐朝的,但抵达广州没多久就遇到了黄巢起义军,结果惨死在屠刀之下。

在杀光外国商人后,黄巢起义军又对他们的财产进行了大肆搜刮,他们的住宅、船只和仓库都遭到了搜查,值钱的东西被全部带走,一些被黄巢用于犒赏将士,一些用于军需,还有一些则被黄巢自己拿了。

为了掩饰杀人的事实,黄巢下令将所有死者的尸体抛入珠江,随着珠江水进入大海,结果河水都被染成了红色,广州居民看到后惊恐不已,曾经繁华的城市突然变得空空荡荡的,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很久。

黄巢起义示意图

表面上看,黄巢在广州的屠杀,让他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却贻害无穷。

黄巢对广州的外国商人实施大屠杀之后,短时间之内,起义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但这仅仅源自于军费开支的增加,而不是将士素质的提高。

在一些史料当中,当黄巢在广州的大屠杀作为其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因为它给黄巢起义军带来了以下几个危害:首先,黄巢起义之初,以军纪严明而著称,因此受到百姓拥护,但他在广州展开大屠杀之后,农民起义军的劣根性被唤醒,习惯使用刀枪来解决问题,军纪开始涣散,滥杀无故之事时有发生。比如,中和二年(882年)黄巢起义军再度攻入长安之时,愤怒的黄巢及其部下为了泄愤,就对八万无辜百姓展开了大屠杀。大屠杀虽然可以解决一时之困,但伤害的却是人心,是起义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据,这也是黄巢起义军最终覆灭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广州大屠杀中,黄巢及其部下尝到了甜头,对富足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变得更加贪婪和难以控制了。离开广州之后,黄巢起义军所到之处都对财富进行了掠夺,虽然是以打地主土豪为主,但很多时候都伤及到了无辜,在民间烧杀抢掠之事时有发生,黄巢都很难约束。并且,黄巢起义军的将士们因为学会了享受,所以战斗力开始变差,当遇到唐军主力时,时常打败仗。就拿黄巢本人来说,他在广明元年(880年)称帝之后,就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都城,不再前往前线指挥战斗,而是躲在后宫饮酒作乐,享受惬意生活,这就给了唐军以可乘之机,其内部也因此分裂。

再次,尽管黄巢极力掩饰他在广州的暴行,但纸包不住火,很快就传遍全国,许多人对他进行指责,就连普通百姓也认为他杀伐太重,不再支持他。

在广州的大屠杀和对财富的掠夺让黄巢的名声变臭,让他逐渐丧失人心,让起义军逐渐丧失战斗力,直至最终灭亡。

黄巢

黄巢称帝之后,原本形势是很好的,他很有希望消灭唐朝,进而统一全国,但各地对起义军的反抗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士大夫阶层为主,百姓们也自发组织起来,配合唐军发起反攻。而抵抗最强烈的地区则是广东地区,因为广东人是大屠杀的见证者,他们害怕黄巢,所以驱赶起义军,最终将起义军赶走。

黄巢在广州的大屠杀,影响还不止于此。

对于广州来说,这座曾经的繁华都市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外国几乎断绝与广州的联系,商人不再来广州,广州港一夜之间萧条。到了宋朝,广州的地位逐渐被泉州所取代,沦为全国第二。

对于唐朝来说,正如黄巢预想的那样,失去了重要的财税来源,而这一影响还波及到其他港口城市,唐朝的外贸因此遭受重创,茶叶、陶器和丝绸等商品滞销,百姓因此遭殃,而国外的商品也不再进入唐朝。

唐朝在世界的形象也大大受损,虽然大屠杀是黄巢干的,但黄巢毕竟是唐朝人,外国普遍认为唐朝无力保护外交使节和商人,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与唐朝的关系,甚至有些国家直接断绝了与唐朝的往来。比如阿拉伯使者阿布・伊斯哈克,他的死亡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但断绝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还在其控制的海域对唐朝的商船发起攻击,致使中国商人损失惨重。

所以,黄巢在广州的大屠杀,是唐朝末年继续转向衰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唐朝为此失去了重要的财税来源,让所有人看到了唐朝对地方控制及保护的无力,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