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丙辰:干支纪日,具体日期需结合历史纪年推算。
2. 徽猷阁待制:宋代官职,徽猷阁是收藏皇帝御制等的场所,待制为阁中的官员,从四品。
3. 提举江州太平观:提举是管理的意思,江州太平观是宫观名,宋代有提举宫观等官,多为闲职,用以安置年老或罢职的官员。
4. 刘观:人名。
5. 知彭州:担任彭州知州,彭州是宋代的行政区划。
6. 右迪功郎:宋代文阶官名,从九品。
7. 江袤:人名。
8. 敕令所删定官:敕令所是负责编修、删定敕令的机构,删定官是其中的官职,负责删定相关法规条文。
9. 己未:干支纪日。
10. 枢密院: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
11. 北面房、河北房:枢密院内部的机构名称,负责不同区域的军事事务。
12. 诸路制置大使:诸路指各个地区,制置大使是负责一个地区军事、民政等事务的高级官员,权力较大。
13. 吕颐浩、李纲、席益:均为人名,当时担任诸路制置大使。
14. 次第之镇:依次前往镇守之地。
15. 诏内侍往劳:皇帝下诏派内侍(宦官)前往慰劳。
16. 银合茶药:银制的盒子装着茶和药,作为赏赐之物。
17. 国子监丞:国子监是古代的教育管理机构,丞是其中的官员,协助祭酒等管理事务。
18. 张戒:人名。
19. 守秘书郎:担任秘书郎一职,秘书郎负责掌管图书经籍等事务。
20. 右承议郎:宋代文阶官名,正六品。
21. 李维行:人名。
22. 维纲弟也:李维行是李维纲的弟弟。
23. 史馆修撰:史馆是负责修撰国史等的机构,修撰是其中的官职。
24. 范冲:人名。
25. 学问操履:学问和品行操守。
26. 台省:汉代尚书台在宫禁之中,称台省,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27. 遂召对:于是皇帝召见并询问。
28. 直秘阁:宋代官职,秘阁是宫廷藏书之所,直秘阁负责管理秘阁事务。
29. 李革:人名。
30. 兴元府:宋代的行政区划。
31. 中书:即中书省,宋代中央行政机构之一,负责决策、起草诏令等。
32. 协忠大夫:宋代武阶官名。
33. 华州观察使:华州是宋代行政区划,观察使是地方军事长官兼监察官。
34. 王俊:人名。
35. 向子忞(mǐn):人名。
36. 落职:免去官职。
37. 罢宫观:取消其提举宫观的职务。
38. 依冲替人例:按照被降职或罢官的人的惯例。
39. 系事理重:属于事情情节严重。
40. 守衡州:担任衡州知州。
41. 视事:到职办公。
42. 再阅月:再过一个月。
43. 诸司:各个官府机构。
44. 徒流编配:古代的刑罚,徒是徒刑,流是流放,编配是将犯人发配到指定地方。
45. 无虑:大约。
46. 率皆:大多都是。
47. 报复仇怨:报复个人的仇怨。
48. 任情废法:任意行事,废弃法律。
49. 灭门刺史:形容刺史(这里指知州)行事狠辣,不顾他人死活。
50. 乞送所司治罪:请求送交相关部门治罪。
51. 奉祠:提举宫观等清闲职务,这里指请求担任此类职务。
52. 辅臣:辅佐皇帝的大臣,如宰相、枢密使等。
53. 监司:宋代各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提举常平司等官员的统称,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54. 外台耳目之官:监司如同朝廷在外的耳目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55. 按劾:检举弹劾。
56. 推治:审问治罪。
57. 证左:证人,“左”通“佐”。
58. 淹延囚禁:长时间关押囚禁。
59. 动经岁月:动不动就经过很长时间。
60. 干证:牵扯作证。
61. 黜责:贬黜责罚。
62. 镌罢:削职罢免。
63. 取勘:调查审问。
64. 庚申:干支纪日。
65. 太府少卿:太府寺的少卿,太府寺掌管国家财货等事务,少卿是副职。
66. 沈昭远:人名。
67. 计臣:指掌管财政事务的官员,如三司使等。
68. 祖宗时:这里指宋朝的前代皇帝在位时期。
69. 三司使:宋代主管财政的最高官员,掌盐铁、度支、户部。
70. 陈恕:人名,曾任三司使,以善于理财著称。
71. 傥能:如果能够。
72. 爵秩:爵位和官秩。
73. 褒宠:褒奖宠爱。
74. 数易:多次更换。
75. 张浚:人名,南宋时期的重要大臣。
76. 殿中侍御史:御史台的官员,负责监察朝廷官员的言行举止等。
77. 周葵:人名。
78. 试司农少卿:试任司农少卿,司农寺掌管粮食积储、仓廪管理等事务,少卿是副职。
79. 入对:入宫面见皇帝并回答问题。
80. 天步尚艰:国家的处境还很艰难。
81. 讽谏:用委婉的语言劝谏。
82. 务虚文:追求表面的形式、文章等,不注重实际效果。
83. 形迹:这里指以小事来挑剔、指责。
84. 相十许人:任命了大约十个人为宰相。
85. 极意委之:全心全意地委托他们。
86. 卒以公议不容而去:最终因为公众舆论不能容忍而离职。
87. 固志:坚定的志向。
88. 纳忠:进献忠言。
89. 易意:改变心意,这里指改正错误。
90. 沮国大计:阻碍国家的重大计划。
91. 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负责教育诸王宫(皇室宗亲居住的地方)中大小学生的官员。
92. 刘长源:人名。
93. 大理寺丞:大理寺是掌管刑狱的机构,丞是其中的官员,协助卿处理事务。
94. 黄圭:人名。
95. 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官员,负责监察百官。
96. 上虞县:宋代的县名。
97. 当职官:负责相关职务的官员。
98. 贬秩一等:降低一级官秩。
99. 提刑司:提点刑狱司的简称,负责监察地方刑狱等事务。
100. 无住卖盐数:没有按照规定的数量售卖盐。
101. 会稽:县名,宋代的行政区划。
102. 鬻盐:卖盐。
103. 辛酉:干支纪日。
104. 起居郎:官职名,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起居。
105. 潘良贵:人名。
106. 中台省:即尚书省,是中央行政机构之一,负责执行政令。
107. 出纳王命:宣布和传达皇帝的命令。
108. 敷政四海:在全国施行政治教化。
109. 喉舌之司:如同皇帝的喉舌,负责传达旨意。
110. 六曹:尚书省下属的六个部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111. 遵奉成宪:遵守已有的法令制度。
112. 各扬乃职:各自发扬自己的职责。
113. 兵火以来:指战乱以来。
114. 苟简玩习:草率简略,玩忽职守。
115. 视为传舍:把(中台省)看作是过往旅客居住的客栈,形容不重视。
116. 勘当:审核判定。
117. 格法:法令制度。
118. 操两可之说:持有模棱两可的说法。
119. 更合取朝廷指挥:还应该听取朝廷的指示。
120. 冲改:改动、更改。
121. 长贰郎官:长官、副职和郎官,如六部的尚书、侍郎和郎中等官员。
122. 循默奉行:因循守旧,沉默不语地执行。
123. 干求请托:请求、托人办事。
124. 严饬:严厉告诫。
125. 协心:齐心协力。
126. 供报:上报。
127. 钜细:大小。
128. 惟有司格法是从:只听从有关部门的法令制度。
129. 杜侥幸之门:堵塞侥幸获取利益的途径。
130. 仰称:对上符合。
131. 沈与求:人名。
132. 法守之地:遵守法律的地方。
133. 徇情:曲从私情。
134. 寖废:逐渐废弃。
135. 申严:重申并严格执行。
136. 诏敕令所删定官监登闻检鼓院官:下诏让敕令所删定官兼任监登闻检鼓院官。
137. 登闻检鼓院:宋代的机构,负责受理臣民的申诉等。
138. 转对:轮流进宫面见皇帝并陈奏时政得失。
139. 癸酉:干支纪日。
140. 川狭路:即川峡路,宋代的行政区划,包括今四川、重庆及部分周边地区。
141. 不并差:不一起派遣。
142. 绍兴令:绍兴年间的法令。
143. 徐林:人名。
144. 比元丰敕差误:和元丰年间的敕令相比有差错。
145. 申明行下:申明并向下传达执行。
146. 别立法:另外制定法律。
147. 甲子:干支纪日。
148. 屯田郎中:屯田司的郎中,屯田司负责管理屯田事务。
149. 樊宾:人名。
150. 都督府:军事指挥机构。
151. 随逐去:跟随前往。
152. 江淮措置屯田:在江淮地区安排管理屯田事务。
153. 张浚再出江上:张浚再次到长江边上(主持军事等事务)。
154. 谋大举:谋划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155. 画一而去:制定统一的规划后出发。
156. 建言屯田者甚众:提出建议进行屯田的人很多。
白话翻译:
丙辰日,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刘观被任命为彭州知州。刘观被罢官回家后,多次不赴任,于是就任用了他。右迪功郎江袤被任命为敕令所删定官。

己未日,将枢密院的北面房改为河北房。各路制置大使吕颐浩、李纲、席益依次前往镇守之地,皇帝下诏派内侍前往慰劳,并且赏赐他们装在银盒子里的茶和药。国子监丞张戒担任秘书郎,右承议郎、主管江州太平观李维行担任国子监丞,李维行是李维纲的弟弟。史馆修撰范冲推荐他学问和品行都好,认为把他安置在中央政府机构没有不合适的,于是皇帝召见并询问他后下达了这个任命。直秘阁李革被任命为兴元府知府。中书省认为兴元府在遭受破坏之后,长时间缺少正职官员进行安抚治理,所以选用了他。当时宣抚司已经任用协忠大夫、华州观察使王俊镇守兴元府,李革无法上任,于是改任雅州知州。《兴元帅题名》记载,王俊在今年五月到任,《日历》记载李革在明年九月己卯日被派任雅州知州。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向子忞被免去官职,取消其提举宫观的职务,按照被降职或罢官的人的惯例处理,因为事情情节严重。向子忞担任衡州知州,到职办公再过一个月后,各个官府机构共同弹劾他,被判处徒刑、流放、发配的人大约有数十人,大多都是他为了报复个人仇怨,任意行事,废弃法律,他自称是“灭门刺史”,请求送交相关部门治罪。在这之前半个月,向子忞已经请求担任提举宫观的清闲职务。辅佐皇帝的大臣向皇帝进奏,皇上说:“监司是朝廷在外的耳目官员,既然已经检举弹劾了(向子忞),自然应当审问治罪。然而有罪的人在家等待命令,而那些无辜的证人,往往被长时间关押囚禁,动不动就经过很长时间,实在是非常可怜。向子忞的罪状已经明确,不需要再牵扯其他作证的人,只贬黜责罚他本人就足够了。”赵鼎说:“我们共同商议,想要将向子忞削职罢免,不必再进行调查审问。”皇上同意了。向子忞在这个月乙巳日自己陈请担任提举宫观的职务。

庚申日,太府少卿沈昭远请求让掌管财政的官员长期任职。皇上说:“祖宗在位的时候,三司使像陈恕任职时间最长,被称为称职。现在朝廷内外掌管财政的官员,如果能够称职,就增加他们的爵位和官秩来褒奖宠爱他们是可以的,不需要多次更换。”张浚说:“不仅是掌管财政的官员应该长期任职,其他官员如果有称职的,也应当这样。”殿中侍御史周葵试任司农少卿。周葵曾经入宫面见皇帝并回答问题时说:“现在国家的处境还很艰难,不是臣子用委婉语言劝谏的时候。我愿意直言国家的失误,大概是追求表面的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于是列举了二十多项所施行的不当的事情。皇上说:“赵鼎、张浚为我处理事务,不可以因为小事来挑剔他们。”周葵说:“陛下即位以来已经任命了大约十个人为宰相,起初都全心全意地委托他们,最终因为公众舆论不能容忍而离职。大臣们也没有坚定的志向。假如陛下有过错,还希望大臣进献忠言,难道大臣有过错,进言的人指出并陈述就成了挑剔指责吗?我希望因为有人进言能让大臣改变心意,这不仅可以补救朝廷的缺失,也可以保全大臣。”皇上说:“这个议论很奇特。”到这时,朝廷商议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周葵上了三道奏章极力进言这是国家存亡的关键,不必再讨论安危治乱,没有不先治理好自己国家就能成就大功的。有人说周葵阻碍了国家的重大计划,于是有了这个任命(指周葵试任司农少卿)。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刘长源、大理寺丞黄圭都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皇帝下诏将上虞县负责相关职务的官员降低一级官秩,命令提刑司治罪,因为这个月没有按照规定的数量售卖盐的缘故。会稽等七个县卖盐数量少的,都要责问。
辛酉日,起居郎潘良贵说:“中台省(尚书省)宣布和传达皇帝的命令,在全国施行政治教化,是如同皇帝喉舌的机构。六部遵守已有的法令制度,各自发扬自己的职责。战乱以来,(官员们)草率简略,玩忽职守,把中台省看作是过往旅客居住的客栈。其中最严重的情况是,遇到朝廷送下来审核判定的事情,并不依据法令制度来确定是非,总是持有模棱两可的说法,说还应该听取朝廷的指示。这导致朝廷临时又有改动,长官、副职和郎官们因循守旧,沉默不语地执行,不再有自己的坚持。每当废除一项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