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觍颜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回看往期内容,还能进行讨论与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9年,当原油从洞口喷涌而出的时候,喜极而泣的黑龙江省委书记提笔将“松基三井”这个专业的名字,改名为“大庆油田”—— 献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
1979年,大庆油田所在的“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可以说“大庆”这个名字,见证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的艰难成长,也给了那些断定“中国不可能有大油田”的西方专家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人占领了中国东北14年,在东北找油找了14年的,却连一滴石油都没有找到。
为什么日本人找不到石油?是因为国运吗?
— 以下,请细品 —
一、日本人信奉西方理论,认为东北内陆没有石油二战时期,人类的主流学说,是“海相生油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石油的产生,是海洋里的浮游生物死去,并沉到海底,和海底的淤泥、盐分长时间沉积腐烂形成的。根据这种理论,寒冷的中国东北,尤其是中国东北内陆,是不可能产生石油的。
找石油并不是在全世界满地打孔碰运气,而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寻找,然后在可能有石油的地方打孔试探。日本人信奉的是西方的理论,自然不会去尝试在东北内陆去寻找石油,他们只会在沿岸地区去想办法寻找石油。
二战打到后期,日本缺油缺得很厉害,开始在中国东北到处找石油,然而最终却一无所获。这恰恰让西方学者更加坚信“海相生油”的正确性。
日本占领中国14年都找不到石油,不恰恰说明理论是正确的,中国不可能有大油田吗?
然而,我国科学家的不先入为主、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创新,给了这帮西方科学家一个响亮的耳光。
实际上,与“海相生油理论”相对应的“陆相生油理论”,本身就是我国科学家们创立的。
为什么我国科学家坚信大陆里也有石油?
—— 因为老祖宗有记载!
二、悠久详实的历史记载,给了理论创新的自信:老祖宗有记载,那大陆肯定有石油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发现石油的国家之一,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易经》一书。
商末周初,周文王写下《易经》,其中“革”卦卦辞的“象曰”说,“泽中有火,革。” 说的便是石油蒸汽在湖泊之上起火的现象。如果古人不是看到了石油喷涌和燃烧的具体画面,是不会说的如此具体的。
无独有偶,记载西汉历史的《汉书》 中也提到了石油,并且明确提及了石油喷涌的位置 —— “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意思是说,在高奴县这个地方,有一条河叫“洧水”(洧,读音伟),河中的水可以燃烧。
北宋的沈括亲自到了高奴县这个地方,去看了传说中“可燃”的洧水,并在自己的杂谈《梦溪笔谈》里说:“洧水燃烧过后的烟黢黑,如果收集在一起可以作为墨汁使用。”这已经是很明显地说明,洧水之中有石油的成分了。
记录东汉历史的《后汉书》也有类似的记载,后汉书中说:“县南有一座山,从石头里会流出泉水来,这种泉水可以燃烧,火光极其明亮,当地人把这种泉水称为‘石漆’。”
此后唐宋元明皆有类似的记载,唐代我国便已经开始利用这种“火油”进行火攻了。
正是因为历朝历代皆有对“石油”的记载,所以我国的科学家坚信,中国内陆一定有油田存在,并由此提出了“陆相生油”学说。
根据陆相生油学说,1955年,我国在新疆准格尔盆地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并相继在内陆多地发现了大大小小的油田。
这个时期的成功,极大鼓舞了我国的科学家们,事实已经证明,陆相生油学说是正确的。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广袤的东北平原上。
三、再评日本的失败:文化基因的弱势,注定成不了大国!按照陆相生油理论,东北一定有油田,而且应该是大油田。
果然,1959年,“松基三井”钻出油来,我国在松辽盆地发现了特大型油田。当原油从洞口喷涌而出的时候,喜极而泣的黑龙江省委书记提笔将“松基三井”这个专业的名字,改名为“大庆油田”—— 献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
来自1亿多年前白垩纪的生物精华,在埋藏了一亿年后,再一次沐浴在了阳光之下。
得益于中国人自古以来记录历史的习惯,得益于中国人自古以来不信邪、敢于创新的习惯。在千年前古人的指引下,我们的前辈们以更广阔的眼光,找到了来自白垩纪的馈赠。这些生物陈腐亿万年形成的精华,将成为中国工业的血液,用来自一亿年前的营养,哺育新中国的茁壮成长!
中国在东北发现特大型油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日本。
日本人一方面积极打听大庆油田的信息,试图推断大庆油田的具体产量。另外一方面,日本人开始总结失败经验。在总结会上,日本人将失败归结于理念错误和技术落后。
日本人反省说,因为日本是个岛国,所以日本始终坚信“海相生油理论”,因此错过了大庆油田。
我觉得这个反省并不深刻,自己是个岛国,不过是日本失败的原因之一,而且是比较小的那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自身的文化基因。
正如美国人在《菊与刀》一书中所讲的那样,日本是一个看上去创新,实则极为保守的民族。 是一个逞匹夫之勇,而在关键时刻又会犹豫怯懦的民族。
没有深厚的历史沉淀,没有作为主体文明的文化自信,历史上要么学中国、要么学西方,没有自己的东西,且始终带着小国占便宜的狡黠,自然难有大的作为。
日本的短视,从日本对外扩张的历史上就可见一斑。
日本在近代的先发优势,其实有机会让日本成为亚洲文明的领头羊,然而日本却选择了和西方人一样,将亚洲各国作为殖民地来对待,这种做法何其短视,又何其自毁长城。
无独有偶,上个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原本可以凭借丰厚的外汇储备,通过支援亚洲国家渡过难关,来成为亚洲的领导者,甚至亚洲经济的核心。然而,日本却做起了放高利贷的买卖,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放弃了大蛋糕,岂非舍本逐末?
而同时期的中国,却通过援助香港,支持东南亚,打开了东南亚市场,成为了地区实质上的经济领袖,对比之下,太过于让人不忍直视。
这就是文化基因的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大国放眼长远不计小利。日本自古便是小国,纵然有一二远见卓识之人,却难改国家整体鼠目寸光的大局。不懂得“让”才是“得”,或者说,即便懂得这个道理,但在实际做决定的时候却又总是鼠目寸光。
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国运”吧。
— 本期完 —
时间向后,而人类向前,
历史人物会离去,但历史本身不会。
以史为鉴,照出的是千年兴衰,
也是人类的未来。
都读到这里了,
不妨点个赞,点点“+”号关注吧!
我是史劲说真话,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