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对科技来说,堪称落难日,一日三惊!

先是大早小米公告配股,当然利空,而且收盘跌到6.3%,精确控制在配股价附近。行情的龙头,这是天外飞仙一击,肯定有影响。

梳理一下港股三角博弈逻辑,外资态度短期向下,等4月2日明朗;国内降息降准推迟;市场热钱回流美股、成交额下降造成短期流动性紧张。
以上逻辑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比如随时会降准降息,也可能随时会有新科技突破,而行情的发起逻辑(东大科技重估、龙头股业绩)并未真正动摇。

第二个是阿里蔡总认为数据中心建设要警惕泡沫(看似特指美国,并非东大),大佬的意见我们普通人没有资格反驳,但凡事都是两面性的。

蚂蚁近期公布了AI训练成本降低的进展,使国产芯片实现与英伟达H800相当的性能。这与DeepSeek的标签:省算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降低AI成本似乎在东大聪明人面前不是事儿,而且打在美国的强项上,算力需求重估本来就是大势所趋。
可另一面,AI训练现在占据大模型算力成本70%以上,省了训练的算力,其实利好AI场景落地,加速普及,而从行业观感上东大的AI场景迭代速度远超世界水平。
可要回顾一下:DeepSeek当初刚出来时,确实把算力短期砸了,但全民接DS却把这个利空碾压了,算力后面新高。
AI现在最关键的是应用场景发力,这个趋势未变。

第三个,高盛降低全球AI服务器销量预测,这个是对第二条的火上浇油,不过看今天液冷和CPO的表现,影响不大,不再赘述。
上面聊的,都是科技主题的价值问题,可市场并非是完全价值导向的,我们梳理一下泛科技(含AI、半导体、机器人、低空等)的预期节奏。

如上图,一条是价值路径,这是我们中长线投资的基础。
也就是投资者会坚定认可东大的科技进步,坚信AI普及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价值,并且积极预期利好政策的频率。没这个信念,就成了出纯热点炒作了。
另外一条线,是炒作路径,其关键因素在于资金的共识、利好更新的频率等。虽有波段,但大体上围绕价值线震荡向上。
其关键风险因素,在于其他风格的资金分流(比如消费、顺周期)以及强利空逻辑(外资态度……)等,可由于中期价值逻辑清晰(相比消费),一旦调整稳固之后,反弹迅猛直接,可能一两天就修复了跌幅。

拿科创芯片来说,一直说难投(主要因寒武纪),但事实上依然走出震荡向上的轨迹,内在的价值逻辑有资金看得比我们清楚。
因此,如果你坚信中长期价值逻辑,要等的加仓、补仓点,在于重新获得共识的那个点。
过去两周我们多次强调,加仓要等新的刺激因素特别是技术突破,比如Manus国内版如果火爆了,算力需求会再次爆发。
但在等待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如果出现了其他方向的热点,要么控仓要么均衡配置规避炒作路径下行压力。

比如育儿养老消费明显上升为国策,接下来预期政策频率会很高。不管能涨多少,短线就是分流了主线资金。
而如果煤价持续大涨,这个就夸张了,找到抱团理由就有人带头,量化光速强化风格因子,这个才是最危险的。

科技一日三惊,但评估下来,只是炒作路径上的常态。中长期价值路径是否受影响,独立判断不强加。
我们需尽力控制的,是炒作路径回落的风险敞口,能做到就做到,做不完美的话关注下次共识的节点,小投资者不指望完美操作。
木鱼ETF原创分享,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