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4月3日的十点钟,贵州省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桦,昔日织金县脱贫攻坚战中的“功臣”,原县委书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贵州省纪委监委的通报犹如一道惊雷,撕开了他身上“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光环。

2014年的统计数字刺痛着人们的神经:126万人口中,超过28万身陷贫困,贫困率高达惊人的22.72%。换句话说每五个织金人中,就有一个食不果腹。可以想象当时的织金县,如同一艘在贫困泥潭中挣扎的巨轮,亟待一位能掌舵领航的关键人物。

2016年2月,53岁的杨桦临危受命,从毕节市林业局长的位置上调往织金县,接过了县委书记的重担,力争把一个贫困县摆脱贫困。人们疑惑为何放着安稳的市局一把手不当,偏要跑到贫困县啃硬骨头?殊不知,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机遇。

为了脱贫他把工作放到了田间地头,走访村寨农户,与百姓同吃同住,成为了他工作的常态。杨桦的“一线工作法”,很快在织金县传开,乡镇的食堂,工地的板房,都留下了他办公的身影。这种身体力行也确实激发了织金县人民摆脱贫困的决心与干劲。
2020年3月,经过4年的努力,织金县宣告脱贫摘帽,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杨桦似乎也因此迎来了人生的巅峰。他获得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还高配为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享受副厅级待遇。这样也许就是当初很多人不明白他要去一个贫困县的原因吧,这种“双喜临门”,羡煞旁人。

但世事难料,仅仅五年之后,62岁的杨桦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这样的反转令人唏嘘不已。一个曾经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功臣,为何会走上腐败的道路?
杨桦在脱贫攻坚中的贡献不容抹杀。组织给予的荣誉与待遇,也是对其功绩的肯定。但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曾经的功劳,就对腐败行为网开一面。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织金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71.20亿元。脱贫摘帽带来的发展红利,正在逐步显现。织金人民的生活也确实一天比一天好。然而,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
当拥有了荣誉,得到了提拔,杨桦是否因此放松了警惕,迷失了方向?纪委的调查将最终揭开真相。对于任何腐败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这是对法律的尊重,更是对人民的负责。无论曾经做出过多少贡献,都不能成为贪腐的挡箭牌。在反腐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可以例外。

杨桦的被查警示着所有官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不可被一时的成就冲昏头脑,最终走上歧途。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才能真正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老炮儿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这位贵州省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桦,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