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群雄并起,最终出现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人们称这一时期为三国。不过也有人认为,三国时期,出现过燕王国,因此,也有一些人认为,燕王国为三国时期除魏、蜀、吴之外的第四国,而实际上,燕王国对三足鼎立的格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燕王国存在的时间,仅仅只有一年,以燕王国的实力,并不能被称为第四国。
要想了解燕王国的历史,还得从公元189年开始说起,这一年,董卓进京,在徐荣的推荐之下,公孙度任辽东太守,公孙氏开始在辽东形成一股势力,起初,在公孙度的治理之下,辽东曾繁荣过一段时间,根据史料《三国志·魏志·王烈传》中的描述,当时的辽东是“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而成语“市不二价”便是出自这个记载。
众所周知,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董卓,这便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后两年,战败的袁绍便病逝了,其两个儿子袁熙与袁尚,兄弟间兵戎相见。
官渡之战后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204年,辽东太守公孙度病逝,将衣钵传给了他的长子公孙康,而这一年诸葛亮还未出师,还隐居在隆中潜伏着。
到了公元207年,原本内讧的袁熙与袁尚早已重归于好,然而此时的形势对他们两兄弟并不利,于是袁尚带着袁熙逃亡辽东,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然而,公孙康却杀了这两兄弟,将他们的首级献给了曹操,因此,公孙康被曹操封为襄平侯。公元207年,对于刘蜀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后主刘禅诞生,同时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师。
到了公元209年,第二任辽东太守公孙康病逝,由于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尚且年幼,于是公孙康将衣钵传给了他的弟弟公孙恭。
直到公元220年,曹魏发生了重大的变故,这一年,曹操病逝,六年之后的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继位。
此时,当年尚且年幼的公孙渊,已经长大成人,曹叡看准时机,其继位后的第二年,便封了公孙渊为扬烈将军。
公元228年,公孙渊从其叔父公孙恭手中,夺回了权位,而曹叡也顺势封了公孙渊为第三任辽东太守,恰巧这一年,诸葛亮开始北伐。
公元233年,蜀国与魏国打得不可开交,东吴的孙权便趁机染指辽东,他向辽东派遣使者,然而,当时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却斩杀了东吴来使,并且俘虏了东吴万余名士兵,这件事也为后来的公孙渊埋下了祸端。曹叡见状大喜,封公孙渊为大司马。
公元234年,是个巨星陨落的年份,这一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失败,病逝五丈原,而司马懿也完成了与诸葛亮的对峙,逐渐从对抗蜀国的战役中抽出身来。
公元235年,曹叡心中已经萌发了征伐辽东的决定。
公元236年,曹叡派出了重臣同时也是将军、诗人、文学家的毌丘俭,发动第一次伐辽。
公元237年,经过毌丘俭伐辽无功而返,此时的公孙渊更加嚣张跋扈,竟建立燕王国,立年号为绍汉,并且设立百官。
终于,在公元238年,从对抗诸葛亮北伐之后,元气恢复的司马懿出场了,他率领牛金、胡遵等大将,领着四万吴军,直奔辽东,仅仅一年的时间,东吴的这第二次伐辽,取得了完胜,
期间,兵败之际的公孙渊曾向孙权请求援兵,但是,由于当年斩杀东吴来使的事情在先,东吴并未给予实际性的援助。公孙渊与公孙修父子最终被司马懿所杀。
以上,便是三国时期,公孙渊建立燕王国的历史,可见,公孙渊建立燕王国,仅仅一年时间,便被曹魏派司马懿给剿灭了。而在此之前,无论是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还是公孙渊,他们的辽东太守都是东汉或者曹魏给册封的,可见,辽东的整体局势,还是被曹魏给牢牢把控着的,因此,三国时期的辽东,并不对三国鼎立的格局产生太大的影响,而燕王国的实力并不强大,不足以称为三国时期的第四国。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