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高等法院3月26日的一纸判决,将政坛风云推向高潮——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案二审改判无罪。这一裁决不仅为其冲击总统大选扫除关键障碍,更与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形成戏剧性对照。当李在明的政治绿灯亮起,尹锡悦的司法红灯已近在咫尺。
自2021年总统竞选期间被指控发表虚假言论,李在明耗时909天完成两审程序,远超韩国《公职选举法》规定的270天上限。他通过拒收诉讼文件、缺席庭审、申请违宪审查等策略,将审判拉长至法定时限的3.37倍。首尔高等法院最终认定,其言论属“主观意见表达”而非捏造事实,推翻一审有罪判决。但检方仍可上诉至最高法院,若终审定罪,李在明将面临10年禁选期。
就在李在明脱罪同日,韩国宪法法院正审议尹锡悦弹劾案。8名法官需在4月18日前作出裁决——届时两名法官任期届满。根据韩国法律,弹劾通过需至少6票支持,而当前法官阵营分裂明显:3人倾向保守派、3人属进步派,2人为中间派(来源:韩国宪法法院)。焦点人物郑桂先法官由在野党推荐任命,曾主审前总统李明博贪腐案并判处其15年监禁,保守派质疑其“政治倾向过强”,要求其回避。
尹锡悦的命运或与朴槿惠案形成镜像。2017年朴槿惠弹劾案以8:0全票通过,法官们用“一致裁决”平息社会撕裂。如今尹锡悦因“紧急戒严”程序违规面临弹劾,宪法法院同样面临抉择:若出现分裂投票(如6:2),可能激化极右翼势力反弹;若全票通过,则需承担冲击司法机构的暴力风险。
李在明案的“技术性脱罪”与尹锡悦案的“政治性审判”,暴露出韩国司法系统的结构性矛盾。进步派指责保守派利用司法打压政敌,保守派则抨击法官“选择性正义”。首尔大学法学教授金宰贤指出:“当8名法官的法袍下藏着党派标签,韩国宪政危机已不可避免。”
这场司法与权力的角力,终将决定韩国政治的下一章——是李在明踩着“无罪台阶”问鼎青瓦台,还是尹锡悦成为宪政史上第二位被罢免的总统?答案或许藏在8名法官的投票器中,但韩国社会的裂痕,恐难随法槌落下而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