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和平谈李连杰:我觉得最能打的,从武术来讲,非李连杰莫属

陈耳朵先生 2025-04-27 20:38:46

1992年的时候,导演袁和平受到李连杰的邀请一起合作电影《太极张三丰》,这部电影也是两人再度合作的经典之作。

袁和平当时已经很有名气,袁和平出身武术世家,父亲袁小田是香港电影和戏曲界著名的武打替身和武术指导。袁和平自小跟随父亲习武,同兄弟姐妹一起接受父亲和父辈师父对于戏剧和武行方面的教导,60年代往返于戏行和武行工作。1962年,17岁的袁和平参演岳枫指导的电影《白蛇传》,以演员身份进入演艺圈,后担任多年龙虎武师和龙套演员。

1978年,袁和平初次担任导演,拍摄了由成龙主演的电影《蛇形刁手》和《醉拳》,两部电影添加了杂耍性动作,让传统练功过程更有趣,还将“黄飞鸿”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创新,两部电影均名列当年香港十大卖座电影,《醉拳》更是高居票房第二位,也让袁和平有了名气。

作为武术指导,也是导演的袁和平,在这部《太极张三丰》中提出了“以武写情”的核心理念,将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哲学融入到了角色塑造与剧情发展之中,摒弃了传统武侠那种“硬桥硬马”的武术风格,转而通过“水缸推水”、“玩树叶”等生活化的动作,具象化呈现出太极拳的“借力打力”的精髓。如电影中,李连杰饰演的张君宝在水缸中悟道的戏份,既是武术招式的创新演绎,也隐喻角色从迷茫到顿悟的心境蜕变。

袁和平还将舞蹈元素融入了陈氏太极拳中,设计出飘逸灵动的武术动作,使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太极“借力”、“化力”、“发力”三个阶段的武术逻辑。

在拍摄这部戏的时候,李连杰当时并未系统学习太极拳,但袁和平对李连杰的武术天赋很有信心。为了呈现角色特点,李连杰为此减重了10斤,还闭关3个月研习太极拳,并邀请太极拳大师指导,最终将袁和平设计的动作演绎得行云流水,片中水缸戏的“太极推手”的动作,实际上是李连杰当时的即兴发挥。

当时在拍摄战争大场面戏份的时候,袁和平因为群演表现力不足,而导致拍摄进度一度减缓,李连杰就动用了北京的人脉调来了一个营的战士参演,这些战士不仅军姿严整,还在李连杰的指导下练习武术基本功,原计划1个月的戏份,仅用了半个月就拍摄完成。

这部电影中,袁和平将太极拳的“无招胜有招”的理念通过电影传播到国际,也启发了后来的《卧虎藏龙》、《一代宗师》等电影,李连杰也因为这部电影,从“功夫明星”升级为“动作哲学家”,袁和平则巩固了“天下第一武指”的称号。

在一次节目当中,主持人问袁和平说:“对你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武打明星是谁,谁最能打?”袁和平回答说:“我觉得最能打,最好的,从武术来讲,非李连杰莫属。”

0 阅读:1

陈耳朵先生

简介:情感作家,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