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国外英伟达还是国产AI芯片厂商,在国内AI服务器一旦规模上量最终首要选择都是浪潮信息,其真正核心竞争力,并非所采用哪家的AI芯片,而是独步全球的供应链管理和面向大客户的大规模交付能力。
1、JDM模式,浪潮信息供应链能力的“王牌”
JDM (Joint Design Manufacture, 联合设计制造)模式,是浪潮在为国内互联网客户供应服务器中采用的模式。JDM模式并非单纯地把产品卖给客户,而是与客户展开全面合作,让客户参与到服务器产品的设计、研发和交付的流程中。IDC认为,浪潮的JDM模式是对传统ODM的延伸,将设计、开发、制造以及供应链运营扩展到与客户、合作伙伴协作进行“开放硬件”导向的高级架构设计,硬件和软件定制(集成和优化)。定制化的产品并且让客户也参与到开发设计环节,成为帮助浪潮在竞争中胜出的一个关键性的差异化优势。

服务器研发:新品研发周期低至8个月,交付样机最快3个月。研发是客户需求实现的第一步,服务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高科技产品,一台服务器有10000颗以上的器件,50余种模块,线缆800余种,参数30000多项。研制一台服务器要经过23个设计环节、7个测试环节,十几个岗位的交叉协作,流程活动高达6000多个,各类设计检查超过5万条。所以,传统模式下研制一台服务器至少需要1.5年。
当下的服务器市场,正在面临行业的快速迭代发展,服务器作为算力的中间核心环节,同时面向上有芯片厂商与下游客户的双重研发需求。浪潮信息研发的敏捷度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每年可完成新配置、新产品评审30000多个,产品设计变更达9000余次。自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来,浪潮信息新品研发周期压缩5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50%,电子料管理效率87%,配置验证评审效率提升54%。一款新品的研发周期从1.5年压缩到8个月,客户提出需求最快可以3个月交付样机。

人工智能科技革命到来,服务器或迎来海量新产品研发需求。随着生成式AI的科技革命到来,作为大模型升级迭代的基石,AI算力迎来加速建设的趋势。国产GPU厂商也有望迎来发展机遇,进入互联网大厂、电信、金融等重要客户的供应链中。浪潮作为服务器领域的领军角色,同时具备极高的研发效率与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国产GPU厂商选择服务器合作伙伴的一个首要选择之一。
2、供应链管理与交付:“缺芯”时期充分展现
服务器作为一款高度集成化的智能产品,工艺十分复杂,一款服务器仅是产品层的需求就会有500个以上,经过拆解会超过1,000个。在研发设计阶段,一台服务器最多有10,000颗以上的器件,50余种模块,800余种线缆,这些模块和器件组合形成不同参数30,000余项。
“缺芯”时期,服务器供应能力再度体现。凭借全球市占率第二,中国市占率第一的龙头地位,浪潮打造了竞争力极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我们复盘近年来浪潮信息的营收与存货的表现,可以看到在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单季度营收172.77亿元,同比增长48%的同时创下Q1营收历史新高。在当时疫情出现,原材料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浪潮凭借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前做好原材料以及关键物料的备货,从而在当时保证了服务器的交付。

服务器交付:14条产线,高度智能化,保证服务器交付效率。浪潮信息是全球第二大、中国最大的服务器企业,服务器年销量超过130万台,绝大部分的订单都是个性化的,很多都是5台以下的订单,有的是特殊的配置,也有的是从0开始设计的全定制产品。公司凭借JDM模式的优势,以及数字化的深入应用,实现了订单、交付方案、物料准备、产线生产、多地交付的一体化能力。从2018年到2021年,浪潮信息交付效率提升40%,业务及时率提升50%,97%订单24小时内交期答复。交付周期能从10天缩短至6天。

3、龙头地位稳固,算力建设加速
浪潮龙头地位稳固,有望充分受益于国内AI算力需求高增长的红利。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对技术创新迭代的热忱,让中国市场对于人工智能服务器的关注度和需求量均明显增长。ID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30亿美元,同比增长55.4%。而根据IDC预测,2022 - 2027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3.9%,同期通用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6.6%。
根据IDC的数据,浪潮在2023第三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二,市占率达到9.1%。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AI技术迭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