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看似平静,实则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国际和个人层面的转变

诚明和情感 2025-01-24 11:50:44

社会层面:从“卷”到享受生活的转变

十多年前去德国,发现国内外生活节奏差异明显。当时国内热火朝天,成功学大师满天飞,东南沿海省份大家拼命往前冲。直到2020年左右,“卷”这个词爆红,具象化了这种状态。

记得当时有个一起工作的德国老外,四十多岁还在一线敲代码,每天按时上下班,坚决不加班,甚至还在租房。后来才知道,德国一大半人在租房,城里比例更高。这跟国内情况差太多,那时候我们觉得租房就是给房东供房贷,晚买房子房价一涨你就成冤大头了。

其实德国以前也不这样,二战后的三四十年经济腾飞时,大家也是拼命工作,着急攒钱买房。但大概从70年代开始,经济增速放缓,人们的心态发生变化,意识到牺牲健康和生活换来的进步并不值得。于是观念逐渐转向,房子不着急买了,因为涨幅越来越低,甚至有些地方还在跌价。这种观念在日本也发生过一次。

观念转变后,大家发现没房贷压力后,不仅攒钱容易,而且工作也不用那么紧张。随之而来的是“溜达风潮”,旅游和自驾游兴起,欧洲人给人留下悠闲的印象。我国这些年也在经历类似变化,2024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租房观念盛行,旅游景点爆满。最火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喊难,但各个旅游景点都爆满,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转变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中国正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进。假期政策调整,鼓励大家出去花钱,提振内需。全社会加大消费,更多人能赚到钱,生活质量提高。为啥不能多放几天假?为啥要调休?都是为了让大家出去玩,花更多的钱,拉动内需。

国际层面:中美博弈与中国的策略

2024年,中美博弈进一步加剧,但作为有核国家,双方无法直接对抗,结果是大量“边缘战争”。类似于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势力范围的边缘不断爆发冲突。欧美把俄罗斯、伊朗、哈马斯等视为中国的盟友,施加压力。但实际上,中国更接近一个重商主义国家,只想做买卖,不想分庭抗礼。

耿外交官在联合国讲话嘲讽道,如果真支持俄乌战争,结果会完全不同。这表达了中国立场:不会对外侵略,也不会姑息挑衅者。通过强大的军事威慑来保持贸易畅通,专心发展自己。未来可能采取类似美国在一战前的策略,不需要盟友,专注于自身发展,成为新的灯塔。

第六代战机的研发加快,军舰下饺子般出现,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潜在威胁。树欲静而风不止,接下来无疑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我们深知这一点,所以必须做好准备,确保贸易畅通,继续发展下去。

个人层面: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24年无疑是艰苦的一年。自从毕业到2022年左右,收入逐年上升,但这两年却陷入停滞或倒退,让人体会到“周期之苦”。不过好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哪怕现在处在一个低速期,除非欠债过多,否则痛苦往往是精神层面的。房价房租下降,物价便宜,基础设施一流。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赚钱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时代的产物。更重要的是身体健康。于是运动风潮席卷全国,马拉松等体育活动流行。这两年各个城市特别热衷举办马拉松,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摇号,我居住的城市也在3月份进行了一次全程的马拉松比赛,全民都可报名参加,只是经过了简单的体检,根据身体素质,可以选择5公里10公里半程和全程的比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像波士顿那样严格筛选参赛资格。

这也带来了新机会,科学减肥和健身成为热门赛道,健康产业崛起。大学体育专业的博士生们找到了新方向,未来健康产业将成为头部产业。很多人开始明白,钱少点没关系,孩子成绩差点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开心和健康。

尾声

2024年看似平静,但太多东西都在发生转变。关于工作、房地产、健康、婚恋,几乎所有领域都在发生变化。多年后回头看,就像黄仁宇笔下的1587年,这一年标志着太多深刻的改变。

作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我认为2024年的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虽然面临挑战,但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更加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也觉得这个话题有意思,请点赞、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事情的全貌,并一起讨论。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交流看法。

0 阅读:10

诚明和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