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安,又灵又安,有趣且充满灵气的地名,如就此湮灭,实在可惜

桐城一派 2024-05-17 08:22:09

文/桐城一派

在之前的推文中,我已经写过浙江桐乡灵安这个名称的由来,今天再来详细说说。

关于灵安地名之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个说法,相传唐朝时,这里建有灵安寺,镇以寺名。第二个说法,灵安此地建有尼姑庵,唤作灵庵,后来改名为灵庵寺。

《清光绪石门县志》记得明明白白:“灵庵寺在千乘乡,已成小市”。虽然寥寥11字,可见当时的灵安集镇已成一定的气候了。

灵庵灵庵,因庵与安读音一样,后人渐渐就将此地叫做“灵安”。因此这两个说法,我更倾向于相信县志的记载,白纸黑字,胜过谬误百出的口口相传。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我不信145年前的余县长会热衷于造谣传谣,那时还没有微信微博和自媒体,既没有流量,也不会变现,图啥?

如果你不信1879年由石门县知县余丽元总纂的县志,那么我加点料,说个流传于灵安一带的民间故事,来加深你的印象。

清乾隆年间,碗大桐乡城有一姓徐的妙龄少女,二八年华,虽然出生在贫苦人家,但长得眉清目秀,水灵灵的。话说鱼行汇有一个纨绔恶少,整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城里的姑娘没少被他祸害的。不幸的是,徐小姐被这恶少盯上了。

恶少托人上门提亲,徐小姐家里当然不同意。恶少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上门抢人。徐小姐誓死不从,乘夜黑从南城门出逃,一路狂奔。当徐小姐逃到现在灵安的地方,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就是后来的灵安港,这时恶少派出的狗腿子追了上来。

前有小河,后有追兵,徐小姐走投无路,万念俱灰,只好牙一咬,跳河自尽。

天下第一弄——安弄

徐小姐因为冤屈而死,阴魂不散,半夜三更经常出来啼哭不已,附近人家谈“鬼”色变,终日惶惶不安。有一次乾隆皇帝南巡,经过桐乡,听说了徐小姐的事,称她为烈女,赐建小庵一座,作为徐小姐灵魂寄托之所,并赐名 “灵庵”。

灵庵建起来后,附近人家再也听不到徐小姐的半夜啼哭声,灵庵灵庵,真灵哎!为感谢徐小姐,四面八方的人来庵里祭拜她,香火越来越盛,到了嘉庆年间,便改庵为寺,名灵庵寺。

咸丰十年(1860年),灵庵寺毁于战火。后来恢复重建,人气渐旺,到了光绪年间,灵安已成小集镇。

灵安,灵安,又灵又安,蕴含睿智、灵气和安定的意思,在桐乡所有的地名中,寓意属于首屈一指。

遗憾的是,灵安已死,有事烧纸。再过几十年,后人恐怕要从书本中才能找到这个地名

灵安不再,灵魂何以安放?

灵安,如此有趣充满灵气的地名,如果就此湮灭、消失,实在是太可惜了。

1 阅读:3

桐城一派

简介:一本正经的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