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同年参军,同样级别转业,但后来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青梅煮酒英雄汉 2025-04-19 17:38:45

李文禄和李文举是我们村里的两个小伙子,他俩在1964年一块儿报名当了兵。

李文禄这人特别会打交道,天生嘴巴甜,碰到谁就能跟人家聊得来,说啥都中听。反观李文举呢,他就是那种不太爱讲话的人,见到谁都不咋吱声,不过干起活来那是一点不含糊,实实在在,非常靠谱。

到了部队,他们俩被分到了同个部队但不同的两个团里。李文禄嘴巴甜,又会来事,很快就受到了重用。他一步步往上升,升到营级干部后才选择转业。转业前,他在农村的老婆孩子也都跟了过来,一家子都享受到了部队待遇,吃上了公家粮。

李文举起初并不像李文禄那般走运,长时间里都只是个小兵,没啥名气。就在快要退伍的前一年,一场大洪水给他带来了转机。在抗洪的时候,他豁出命去帮忙救灾,这一幕被一个大报社的记者给拍下来了。

他背着大麻袋跳进水里的那张照片,占据了报纸一小块地方。照片旁边的文章,把一个在抗洪抢险中不顾一切的英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他的举动突然间就让上面的领导给盯上了,从那以后,他的晋升之路就顺畅多了。没过多久,他还把老婆孩子都带上了,一起随军。到了同一年,他和李文禄一块,从营级干部的位置上退伍回了咱县。

听说他们是一起去县里相关部门办的手续,但不知道是基于什么考虑,给他们分配了完全不同类型的工作。

李文禄被调到了县招待所,担任起了副所长的职务;而李文举呢,则被分配到了县服装厂,直接当上了厂长。

乍一看,这两个单位规模挺相近,但服装厂管的人数可比招待所多出好几倍。那时候,不管干啥工作,待遇都差不多,工资都是按工龄来算的。李文举是头头,李文禄呢,就是二把手。村里人那时候对李文举都挺尊敬的,毕竟他管着两百多人的大厂子,而李文禄呢,干的却是服务人的活儿。

其实吧,很多人都不知道,农村人光看表面情况,没了解到内里的门道。李文禄那家伙,干的活儿才叫一个美差呢。在那个年代,县招待所可是专门用来款待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虽说从明面上看,他的待遇跟李文举差不了多少,但他接待的那些大佬私下给他的好处,根本就不是钱能比的。

李文禄当上副所长第二年,就搞定了个大事。他那个小舅子,以前在我们这儿可是有名的坏蛋,啥坑人骗钱偷东西的事儿都干过。二十几岁时,因为偷羊还伤了人,被抓起来判了十年牢。

出狱以后,他小舅子本以为这辈子就得打光棍了,但李文禄利用自己的人脉,帮他谋了个差事。没多久,还有人给他小舅子牵线搭桥,娶了个临时代课的老师。再后来,这小舅子的媳妇儿也因为李文禄的关系,从代课老师变成了正式编制的老师。

李文禄这人挺讲义气,经常给亲戚们搭把手,没过两年,他自己就当上了正所长。当了头儿后,他在县里、周边县,甚至市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里,都能说走就走。这背后的原因,大家心里都有数。那会儿,说到李文禄,那可是火得不得了!

他的娃们都长大了,俩闺女念完了高中,儿子初中也算是混毕业了。大闺女现在在检察院工作,小闺女干的公安,儿子则在卫生局开车。他们找的亲家都是县里响当当的人物,这家的势力是一天比一天大,在县里头谁不知道啊。

李文禄过了五十岁后,一直顺风顺水的他碰上了一件大事。他家的大女婿,是县里某个局领导家的孩子,工作相当好,但和老婆关系却不咋样。

李文禄的大闺女模样挺俊,就是身高稍微差点儿。她那大女婿吧,其实心里头一直不太瞧得上,但无奈老爸同意,他也只能将就。在很多有权有势的家庭里,儿女结婚往往都是他们巩固地位的好机会。

那时候,这位少爷遵从了老爹的意思,娶了李文禄的大闺女当媳妇,可心里头始终没装上她。等他们的小家伙才刚满一岁多,他就在外头找了个情人。那情人是个大专生,出身农村,在一家企业里头干活。

这女孩挺有手段,搭上了他这个大款后就不想放手,一门心思想靠他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她硬逼着这位有钱公子跟她结婚,还放出狠话,说不答应就去他单位闹事。

那时候,要是谁搞外遇被人告发了,惩罚可是相当重的。那位富家子弟呢,一方面怕老丈人李文禄,不敢跟老婆离婚;另一方面,那边的女人又催得紧。他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留在老婆身边。后来有一次,他的情人又来纠缠他,他一气之下,竟然开着单位的车,在半道上把姑娘给撞没了。

这事儿一出,县城里的人们议论纷纷,好一阵子都没平息。李文禄和他的亲家为了摆平这事儿,可真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

那时候,街上没有现在这么多摄像头,事故过程没人能看得清。再加上双方老人都参与进来,最后这事就只能按一般的交通事故来处理了。给了女方一笔赔偿金,事情就算解决了。

在处理这事的过程中,李文禄发现了一个事儿,他当了这么多年招待所的头儿,虽然结识了不少人,但也肯定得罪过一些。这次的事情里,他明显觉得有人想趁这个机会对付他。

经过这次棘手的公关风波,他感觉像是被剥了一层皮,心力交瘁。虽然女婿的事情解决了,但他这么大岁数了,心里总嘀咕,以后会不会再有啥事儿被人揪住不放!他担心自己哪天会栽个大跟头,没法收场,所以干脆不等退休了,直接提前办了因病退休。

退休之后的李文禄,过得那叫一个滋润,退休福利是一年比一年好。他每天的生活不是到公园跟大伙儿杀几盘象棋,就是去河边悠闲地甩几杆钓鱼。一到节假日,他还惦记着跟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聚聚,特别是那些也退了休的老干部们。大伙儿都说,李文禄这人,活得那叫一个明白。

李文举可不像李文禄那么走运。他接手掌管服装厂的时候,是八十年代中期那会儿,那个服装厂啊,起初就是为了解决回城青年的工作问题才建的。它原本就是一个街道上的小服装缝纫组,后来才慢慢扩大的。设备不咋地,技术也不过关。生产出来的衣服根本卖不出去,年年都是亏本的买卖。

厂里头好多工人都是靠上头的关系进来的,就为了在厂里占个坑,不干活白拿钱。在以前那个计划经济的时候,厂子里亏了有上头给担着,虽然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李文举当厂长没几年光景,县里头建了个商业城,大半的摊位都是卖衣服的。从四面八方涌进来的新潮服装,一下子就把那个本来就没什么生气的服装厂给挤垮了。

那些有关系门路的工人,早早就托人找路子离开了。剩下的那些,因为工厂倒闭,也都丢了饭碗。李文举呢,他一直陪着那个改制小组忙前忙后,直到把整个厂子都卖给了从台湾过来的一个新老板,那老板有别的打算。之前上级领导答应过他,等改制弄完了就给他重新安排工作。可等所有事情都办妥了,他那重新安排的工作却迟迟没动静了。

等了足足两年后,他原来所在的工业局被撤了,并进了计划经济委员会里。几个单位一合并,人员就显得多余了,不少人被调走或者提前退了休。李文举呢,也就借着这个机会办了退休。他这个人吧,身份有点特别,虽然在企业里是管理者,但退休待遇却不上不下——比企业退休人员高点,又比行政管理者低些。这待遇,真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他比李文禄结婚得迟,只有一个儿子。他没办法给孩子找更好的出路,但孩子挺争气,自己考上了大学,还留在了外地。等儿子结婚后,李文举和老婆就一起搬到外地去了,从那以后就没人再见过他们夫妻俩。

村里人都讲,李文禄的好运气,大半是因为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再加上他那颗机灵多变的脑子,帮他拉拢了不少人脉!

李文举这人吧,运气真是不咋地,主要是因为他一门心思只知道死干活,不懂得去跟上面的人搞好关系。你看他那时候在厂里,那些白拿工资不干活的人,哪个背后没有个硬气的后台撑腰?要是他当时机灵点,趁着厂子还在转,去跟这些人拉拉近乎,说不定他现在的情况会大不一样呢。

这人生,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道不尽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