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要派杨得志去朝鲜,问有啥要求,他只提一个:朱德到我这看看

牛辅饭前娱乐 2024-12-19 15:40:41

1950年,朝鲜战争战火起,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正雄赳赳气昂昂的准备出征。

就在大军开拔前夕,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在接受中央征询时,只提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要求,不是需要武器枪炮,而是希望朱德总司令能到他哪里看看为何杨得志将军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紧急出征

1950年的一天,杨得志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军务,正准备略作休息,突然,一名警卫员匆匆敲门闯入。

“司令员,中央急电!”杨得志接过电报时,心中已有预感,这必定不是什么普通命令。

果不其然,电报的落款是“毛泽东”三个大字,作为军中宿将,他清楚这样一封亲署的电报意味着什么。

电报内容简短,但分量极重。

上级的命令是:杨得志和他所率领的19兵团需要迅速整装待命,可能将参与一场事关国家安危的重大军事行动。

虽然电报没有明确提及“朝鲜”二字,但杨得志几乎可以断定,这正是针对半岛局势的部署。事不宜迟,他当即召集部下召开紧急会议,将电报内容传达下去,并下令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各连队顿时陷入一片忙碌的氛围,战士们虽然对具体任务一无所知,但在军旅生涯的岁月中,他们早已学会从上级的神情和命令中捕捉战事的征兆。

整装、检查装备、调试枪械……每一个动作都迅速而有条不紊。

数日后,杨得志率领的19兵团顺利抵达山东兖州一带驻地。

但就在大多数人以为可以短暂休整时,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却突然接到一道新的命令:二人即刻启程,赶赴北京中南海,中央有重要领导要亲自与他们会面。

长途跋涉从不是军人生活中的新鲜事,可这次从山东到北京的行程难免让杨得志倍有压力。为何中央会选择这个时刻召见?会面究竟与19兵团即将肩负的任务有何关系?

到达中南海后,他们终于见到了此次召见的主要人物——朱德。

这位“红军之父”虽已年过花甲,但依旧目光如炬。

当朱德向杨得志询问“是否需要中央解决问题”时,杨得志沉思片刻,最终提议:

“总司令,能否请您到兖州一趟?到我那儿看看?”

对于这个要求,朱德同意了,而杨得志提出这样的要求,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力挽狂澜

杨得志坐在朱德总司令面前,细细讲述着部队当前的状况:士兵们从解放战争的胜利中走来,一度满怀对和平生活的期待。

但朝鲜战局骤然升温,不仅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更让这支多次披荆斩棘的劲旅再次背负起守卫国土的重任。

与他们过去在国内作战不同,此番跨过鸭绿江,将面临的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

即使士兵们身经百战,也难免有些忐忑,如何提振军心,成为横亘在杨得志面前的一道难题。

所以,杨得志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朱德。

这位在解放军历史中地位无可撼动的老总司令,仿佛是一座精神灯塔,不论在何种险境中,总能以无声的力量稳住军心。

朱德,这个名字在解放军官兵中几乎拥有无与伦比的感召力。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长征到抗日战争,他的名字与中国革命最艰难、最辉煌的时刻紧紧相连。

老兵们提起他,无不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

甚至年轻一代的士兵,虽然未曾亲历那些烽火岁月,但从部队传颂的故事中,也能感受到他仿佛与生俱来的领导魅力。

这种“神秘般的信任”,是朱德用无数次行动和牺牲换来的。

杨得志十分清楚,朱德的出现,不仅是“到场”,更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力量。

他就像是战场上的定海神针,能让所有人迅速冷静下来,从迷茫中找到清晰的目标。

19兵团的历史荣光让它成为解放军中的王牌之一,但也让他们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作为一支百战百胜的部队,19兵团的每一次行动都被寄予厚望。

这次赴朝作战却非同一般,对手是装备精良的美军,这支军队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甚至原子弹,敌人的经济实力和工业水平与中国相比犹如天壤之别。

如何打赢?这些问题需要每个人思考。

更重要的是,这些战士刚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没几年,部分人甚至已融入了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中。

有人参与了修建铁路,有人忙于种田养猪,还有人刚刚与家人团聚,开始筹划未来的生活。

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比任何战斗技能的训练都更加艰难。

杨得志意识到,普通的战前动员或许不足以消除这种情绪,他需要的,是一种具有震撼力的精神力量,一种能够穿透每一个战士内心深处的鼓舞。

“朱老总来了!”

想到这里,杨得志不由得露出一丝期待的笑容,他几乎能想象到,朱德出现在部队时的场景。

杨得志坚信,朱德的到来不仅能提振士气,还能将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注入每一名士兵的心中。

战士们会从他身上看到中国革命的延续性,看到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责任感。

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都会从朱德的言行中获得一种无形的力量——这就是革命信念的传递。

当杨得志向朱德提出请求时,老总司令没有半点犹豫。

他只是微微一笑,用笃定的语气说:“去,当然去!”仿佛这件事根本无需多言。

动员会

1950年12月,64岁的朱德总司令如约而至。

他的到来没有太多排场,甚至没有什么特别的接待,对于这位久经战阵的老将帅而言,舒适的住宿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即将面对的一群将走向战场的战士们。

朱德到达的消息在19兵团驻地传开后,整个部队掀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

他是红军的奠基者,是带领千千万万士兵从革命低谷一路走向胜利的领导者。

对于这次能亲眼见到朱德,不少战士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19兵团的军官们自然希望给朱德安排一个舒适的住处,但朱德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坚持要住在和杨得志等年轻将领同样的四合院里,与大家“挤一挤”。

“战士们是怎么住的,我就怎么住。”

朱德走进一个连队驻地时,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战士们正聚集在一起检修武器,准备次日的训练。

“同志们冷不冷?”朱德一边走进营房,一边亲切地问道。

他的话音刚落,所有人几乎瞬间站了起来,齐刷刷地敬了个礼,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

“总司令来了!”一个新兵不小心喊出了声,接着,战士们纷纷围了上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兴奋与敬佩。

朱德的态度却异常平易近人,他拍了拍几个士兵的肩膀,微笑着点头回答。

原本的寒冷似乎在这简单的对话中被驱散了许多。

几天后,一场规模盛大的动员大会在兖州召开,原计划只让团以上干部参加,但消息传开后,许多普通战士也偷偷赶来了。

会场外人头攒动,那些没能挤进会场的士兵干脆爬到树上或站在墙头,只为一睹总司令的风采。

朱德走上主席台时,全场瞬间寂静,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紧跟随着他。

他扫视了会场一圈,仿佛看到了所有战士的心中所想,他没有拿讲稿,只用最平实的语言说道:“同志们,这一仗很重要,我们要去帮朝鲜的兄弟打退敌人,同时也是保卫我们的祖国。”

“我知道,许多人心里可能会有顾虑,觉得对手很强大,自己能不能打得过?但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中国军队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从来没有怕过谁。”

“从南昌起义到长征,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我们都走过来了,这一次,我们同样可以赢!”

朱德的声音不大,但字字铿锵,他的目光温和,却充满力量。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战士热泪盈眶。

会后,朱德没有急着离开,他与战士们挨个握手、合影,甚至与他们一起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大锅饭。

就在这场寒冬里的动员会后不久,19兵团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踏上了跨过鸭绿江的征程。

他们不仅带着武器和装备,更带着朱德总司令赋予他们的坚定信念,踏上了注定载入史册的战场。

跨过鸭绿江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终于跨过了鸭绿江。

渡江前夕,19兵团的每一位战士都完成了体能和装备的最后检查,步枪、刺刀、手榴弹,甚至是棉被和干粮,都被整齐地捆扎好。

敌人的坦克和飞机几乎无处不在,19兵团的士兵们却没有退缩,反而像一根绷紧的弓弦,充满了向前冲锋的力量。

19兵团投入的第一场战役是一场异常激烈的遭遇战。

敌军的机械化部队在火力上占据明显优势,他们的飞机盘旋在头顶,不断投下炸弹,而坦克部队则沿着公路强行推进。

杨得志清楚,硬碰硬绝对不是最好的办法,他决定利用地形和敌人轻敌的心理,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

他命令几支部队伪装成撤退的模样,将敌军引入山谷,然后用步兵奇袭包围。

战斗开始时,敌人的重炮将山谷炸得满目疮痍,硝烟弥漫。

19兵团的战士们却隐蔽在岩石和沟壑后面,屏息以待,他们没有盲目开火,而是紧紧盯着敌人的动向,等到对方的坦克进入射程后,才用反坦克炮一发精准命中敌军先头部队的装甲车。

“轰——”巨大的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敌军的阵型瞬间被打乱,与此同时,埋伏在两侧的志愿军迅速展开反击,将敌人压缩在狭小的地形中。

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志愿军士兵们高喊着“冲啊!”端着刺刀冲入敌军阵地,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这场战斗持续了许久,双方的伤亡都不小,但最终,19兵团以顽强的斗志击溃了敌人的重装部队,成功夺回了制高点。

敌人并非不可战胜,那些看似不可一世的坦克和飞机,只要策略得当,也不过是移动的靶子。

而他们自己,凭借血肉之躯与钢铁抗衡,硬是在战场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他们要一仗接着一仗打,让敌人知道,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军队,不是他们想欺负就能欺负的!

他们保家卫国的先锋,每一个人都开始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他们一定能赢得这场战争。

他们跨过鸭绿江时带着朱德总司令的殷切期望,也在归来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他们不仅赢得了战争,也铸就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

0 阅读:0

牛辅饭前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