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人,回到老家过完年还没来得及感慨,父母就开始往后备箱塞满大包小包的土特产,热乎乎的馄饨刚出笼就赶紧打包,从不考虑车子能不能装得下,反正使劲塞就对了。
谁说后备箱只能放行李,李先生从金华回杭州的路上,车里车外全是妈妈的心意,两坛土烧高粱酒在后排座位上东倒西歪,腊肠和糯米藕挤在一起散发着醉人的香气,十几斤手炒的瓜子被妈妈分装成小包,说是怕一次开多了容易受潮。
清晨五点多,妈妈就偷偷溜进大棚摘草莓,一颗颗红艳艳的果子被仔细挑选过,放进保鲜盒里码得整整齐齐,临走前还不忘叮嘱说堵车的时候可以解解馋。
从河南洛阳返程的小张,后备箱里装了足足二百斤的家乡特产,自家腌制的咸菜占了大半个空间,剩下的地方全被各色干货填满,连副驾驶的位置都不能幸免。
湖南婆婆凌晨三点就起床忙活,为了让儿媳妇带回去的鸡蛋不会碎,一个个用纸巾包好,码在泡沫箱里像宝贝一样,连装箱的动作都放得很轻。
来自浙江的阿姨种了一冬天的萝卜,临走前挑最大最水灵的拔了,泥都来不及擦干净就往后备箱塞,说城里买的就是不如自家地里长的甜。
从老家返程的路上,打开后备箱时总能闻到若有似无的乡土气息,那是农村特有的泥土和柴火混合的味道,夹杂着父母浸透在食物里的牵挂。
一路上车厢里飘着各种食物的香,有些人还没到家就忍不住打开尝了起来,咸香的腊肉、酥脆的糕点,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满载而归的幸福感过后,如何处理这些食材成了大问题,新鲜的蔬菜水果需要分门别类地存放,冰箱里腾不出太多空间,只能想办法分批处理。
腊味类的食材最好选择通风阴凉的地方挂起来,定期检查防止发霉,肉类和海鲜要分小包冷冻,需要吃的时候取出来刚好一餐的量。
父母总觉得孩子在外面吃不好,每次临走前都要往车里多塞几样,即使知道冰箱放不下也坚持要带着,生怕少带了什么让孩子在城市里馋着。
有时候看着这些堆积如山的食物,会觉得父母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填补因为距离产生的空缺,食物成了联系彼此的纽带。
新鲜蔬果要用保鲜袋分类存放,绿叶菜最怕出水,要用厨房纸包好再放进冰箱,水果要根据品种区分存放温度,有些适合常温有些必须冷藏。
肉类要趁新鲜分装冷冻,主食要放在干燥处避免受潮,零食要注意保质期,开封后要及时食用,有些需要转移到密封罐里保存。
父母总说超市里的菜不新鲜,自家种的就是不一样,即使明知道孩子住的地方什么都买得到,还是要把自己种的那几颗菜塞进后备箱。
这种固执的爱意让人感动又无奈,明明可以就近购买,却偏偏要大老远背回去,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家乡的味道,是任何商品都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