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27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38,创下2018年5月份以来新高后,5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势还在继续。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72个基点,报6.3858。
人民币升值预期愈演愈烈,甚至有观点认为,应当适当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5月27日召开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澄清了市场对汇率走势的误区。会议认为,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企业要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4月以来美元指数已下跌3.6%进入5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出现明显升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5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总体呈现波动上行态势,最高向上突破逾600个基点。
而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同样表现强劲。根据同花顺数据,截止5月27日18点30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3726,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3686, 年内升值均达到2%。
与人民币强劲走势相反的是,美元指数进入5月之后,节节败退,于5月18日晚间再度失守90关口,4月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下跌了3.6%。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这种走势,民生银行研究员王静文表示,这一轮持续近两个月的汇率升值,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
首先是美元贬值。这是最重要的因素。4月以来,随着欧洲疫情逐渐受控、经济形势好转,以及美联储出于呵护就业目的持续释放宽松信号,美元指数从高点回落,5月25日跌至89.6685的低点,接近2018年2月的上轮低点88.5685,期间贬值幅度达3.9%,高于同期人民币的升值幅度2.8%。
其次是贸易向好。在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促进外需回暖,以及新兴经济体疫情恶化导致订单转移的双重效应下,我国出口继续保持高景气度。
第三是资本流入。由于我国仍然是为数不多的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国家,且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基调已恢复正常,债券收益率仍高于其他主要国家,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资金通过资本与金融项目加速流入。4月资本与金融项下的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接近65亿美元,大幅高于3月的32.7亿美元。5月流入A股的北向资金连创新高。
最后是监管态度。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注重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近段时间以来,央行已经关注到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和潜在的美债收益率上升风险,对于汇率升值的容忍度明显提升。
四行业未来收益对于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中金宏观称,中短期内随着美元震荡偏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受其驱动双向波动。此外,展望下半年,随着10月起中国国债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将带来被动资金流入。但随着全球复苏深化,外生产能力的恢复和进口价格的上升,预计经常账户顺差会低于2020年,增长动能可能有所放缓,复苏不完善不均衡的结构性问题可能会有所发酵,经济或面临调整压力。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空间可能有限,需警惕一定程度的回调风险,但判断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也不会很大。
人民币又到重要关口,哪些行业有望受益?
西部证券认为四行业未来可能收益幅度较大:
一是航空公司,由于采购飞机航材等需要承担较多外币负债,人民币升值后其偿债压力会出现减弱。此外,随着新冠疫苗普及,全球交流将恢复至疫前水平,国际间商旅需求的增加将为航空公司带来显著业绩修复。另外一旦海外疫情缓解,境外旅游将有望迎来显著增长,航空、机场及旅游等相关行业将显著受益。
造纸包装:我国是全球最大纸浆进口国,造纸也是第三大的用汇行业,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造纸企业降低成本。
能源资源品:全球石油、原油、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品主要以美元计价,人民币走强将降低我国工业生产原材料成本。
金融地产: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而导致热钱大量增加,国内地产、债权等资产价格也将上升。
人民币升值下,
外贸企业如何进行汇率风险防范?
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上,关于上市公司面对人民币升值有何应对之法,也成了投资者的热门提问。而《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大多上市公司的回复中提及“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那么,外贸企业具体应如何进行汇率风险防范,如何选择合适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应当更加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动态。”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有所增加,汇率的双向波动特征也会增强。这就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外汇资金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在资金管理上,一方面要选择合理的结售汇时间点;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外汇负债,以抵消外汇资产的贬值风险;在风险管理上,从管理层、决策层到实际业务层都需要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比如可以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控制,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灵活运用金融衍生品工具等。
“对于进出口公司来说,可以利用自己既是买者又是卖者的身份来平衡汇率波动造成的价格差异。因为当汇率下跌时,导致出口收汇缩水,同时进口业务支付的实际金额也相应减少,可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以此为机会增加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这样一增一减也就使得本公司内的财务指标达到了平衡。”明明说。
“对于从事出口的企业而言,从根本上破解压力的办法是要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强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升值会给出口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如果企业不做好套期保值,则会面临着汇率风险敞口。因此,出口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正确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关于外贸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金融衍生品,明明认为,首先要考虑主营业务规模、业务收益和成本等多项因素。远期结售汇是目前企业较为广泛使用的工具。此外,企业还可以考虑外汇掉期以及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等工具,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这些金融工具进行汇率避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选择金融衍生品时,必须要明确目的。运用金融衍生品是为了有效地锁定企业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切忌将金融衍生品当作投机工具,最终造成大额亏损影响企业发展。
央行:
企业要避免“炒汇”行为,久赌必输
5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
会议认为,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会议强调,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企业要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炒汇”,自身也不宜“炒汇”,否则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还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外汇自律机制要坚持不懈,持续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制度护航,注重实效,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