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了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千里跃进大别山实际上是在冒险,而且冒很大风险。而且后面遇到的困难,直接改变了解放军发动群众的土地革命,那就是在新解放区暂时先不实行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之所以千里跃进大别山,其实跟红军长征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并不是一直打百战,相反,打了很多胜仗。然而,因为蒋介石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加上战争一直在苏区打,苏区的人力物力消耗非常大,打到最后,苏区越来越小,已经承受不起了。再不走,就有可能被蒋介石消灭了。
蒋介石呢,虽然消耗也很大,并且比红军消耗更大,但是蒋介石的地盘大人口多经济发达,打完了再补充就是了。因此,只要战争一直在苏区打,那么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是蒋介石一方的,事实也确实如此。红军最后被迫离开苏区就是证明。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跟蒋介石在陕北采取围困苏区的办法类似。彭老总和中央毛主席虽然带着胡宗南兜圈子,但是延安被胡宗南占据了,西北解放军粮食人力补给非常困难。只有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在解放区外打,才能让胡宗南抽调部队回援,才能减轻陕北压力。
刘邓大军在物资、后勤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出发去了大别山。大别山是革命老区,但正因为是革命老区,当地群众都被国民党军队打怕了,特别是被地主阶级组织的武装打怕了。导致刘邓大军派到地方进行土改的工作队得不到支持,人民心中那个时候就是不敢相信他们能获得土改分到的土地。
刘邓看到一味强行土改不是办法,民心不支持,因此,建议在大别山先不要进行大规模土地改革,先搞减租减息,争取绝大多数人支持。在这之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在新解放区,实施的都是减租减息。大规模土改是在新中国成立,国民党已经被赶到台湾之后了。
《大别山岁月:刘邓大军在1947年的那个寒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