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专门来看望,许世友发牢骚:见了总司令,就说我对他有意见

西西不嘻嘻 2025-03-19 15:49:37

两员勇将在延安战场上结缘,历经激战,结下深厚战斗情谊。

1950年抗美援朝战起,十九兵团接令出征。司令员杨得志赴济南访许世友,共游大明湖、趵突泉。杨得志将赴京见朱德,许世友遗憾未参战,请杨转告朱总司令其心意。

延安,中国革命圣地,承载诸多革命故事。1935年秋,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此,名将杨得志与许世友在这片黄土地上首次深入交流。

革命战争年代,杨得志在山东领兵游击,战功显赫;许世友则在华中以大刀队著称,成为敌人惧怕的“大刀将军”,两人转战陕北至东北各战区。

战争年代,杨得志高度赞扬许世友的指挥才能。许世友作战风格豪放而严谨,粗中有细,常能以奇制胜,让敌人措手不及。

许世友性格豪迈,痛恨邪恶。战场上,他率大刀队迅猛冲锋;生活中,他平易近人,和战士共历甘苦。

1947年淮海战役爆发,杨得志在此关键战役中指挥攻克多据点,为胜利立下大功。许世友则在别区作战,两位将军虽未并肩,却各自为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革命成功后,许世友获任山东军区司令员,重任在肩,守卫山东海防。同时,杨得志辗转全国,致力于巩固新建立的人民政权。

战争年代,两位将军虽常分离,却相互钦佩。杨得志赞许世友指挥与为人,许世友亦敬杨得志战场英勇及指挥才能。

两位将军自延安至解放,横跨华北至江南,革命历程绘就宏伟历史篇章,彰显中国军人优秀品质:勇猛果敢、运筹帷幄、献身家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得志率十九兵团备战入朝,许世友驻守山东负责后勤。两人虽处不同岗位,却共担重任,均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十九兵团驻扎于山东地区。

1950年12月,北京发出毛主席亲签的绝密电报,指令第十九兵团务必于12月5日前抵达津浦铁路山东段兖州、泰安、滕县区域集结,准备执行任务。

时局严峻,命令必须执行。杨得志获令后,即刻部署队伍前往指定位置,部队迅速行动,不久便成功到达兖州。

山东民众热情迎接十九兵团。百姓涌上街头,为赴朝部队送行,并自发捐赠食物与保暖物资。

群众纷纷表示:若非距离朝鲜遥远,定如支援淮海战役般,用小推车送解放军至鸭绿江畔。这些真挚言语,彰显了山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杨得志部署兖州部队后,接获军委急电。朱德总司令召其赴京,欲当面传达重要指示。

杨得志与兵团政委李志民在动身赴京前商议,决定先赴济南探望许世友司令员,意见一致。

此决定非仅出于礼节,实乃对许世友的尊重。他身为山东军区司令员,为十九兵团接应及后勤保障付出诸多努力。

从兖州前往济南途中,杨得志与李志民讨论了许世友对十九兵团的援助,提及山东军区在人力物力上的鼎力支持,确保部队已充分准备入朝作战。

许世友闻杨得志、李志民将至,即刻停工。他亲至院门迎接,脸上满是热情笑容。

欢迎!许世友拉着两位老战友的手步入,边走边说,其爽朗之声在济南军区司令部院内回响。

许世友向战友介绍山东军区对十九兵团的支援:军区正全力进行,同时省委、省政府亦在竭力支持。

许世友拍胸脯保证:“需人派人,需物供物,要钱我拿出津贴!”山东各界正全力支援十九兵团,行动迅速且扎实。

在济南军区司令部会客室,许世友详述山东状况,着重介绍山东人民的淳朴热情。

许世友道:“你杨得志曾在山东工作,了解山东人民的优点。”他面露自豪。解放战争时,山东百姓的淳朴热情就给杨得志留下了深刻记忆。

谈话时,许世友忽提欲尽地主之礼,欲亲自引领两位战友游览济南大明湖与趵突泉。

杨得志与李志民欣然接受提议。次日清晨,三位将军共赴济南两处名胜。

抒发不满言辞,透露将军心意。

游览济南名胜次日,天气晴朗。许世友携杨得志、李志民漫步大明湖,遥指远处古迹,向战友细述济南人文景观,介绍其独特风貌。

湖面上白帆点点,水波轻摇。三位将军边走边交谈,许世友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流露无遗。

从大明湖漫步至趵突泉,济南的秀丽风光令三位将军陶醉。许世友对战友言:“济南虽无北京之繁华,然其山水之美,堪称一绝。”

游览完毕,许世友建议次日举办打猎活动。革命战争时,打猎对将军们而言,既是娱乐也是实战锻炼。

许世友在山东多年狩猎,熟知周边地形。他向杨得志推荐了几处附近适合打猎的地点。

然而,杨得志委婉拒绝了许世友的好意,表示总司令在北京等候,时间紧迫,不宜久留。

闻言,许世友面露遗憾。他长久沉默,立在院中,迟迟未开口说话。

夕阳映照许世友脸庞,他终开口:“不强留了。”言罢,院子里再次陷入沉默。

片刻后,许世友对杨得志缓言道:“如遇总司令,请代我传话。”言语间透露出深思熟虑,颇为慎重。

许世友继续道:“称我许世友在抱怨也罢,征战半生,现今却让我负责后方的粮草筹备工作。”

此语坦率道出老将军心声。作为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肩负重任,确保后方稳定,全力支援前线。

此特殊历史时期,山东地理位置关键,既为防敌登陆的前线,又是支援抗美援朝的后方重要基地。

作为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每日关注前线供给,确保粮食、弹药、冬衣及药品等物资无遗漏,每项工作均严谨对待,不容疏忽。

临别时,许世友立于军区大院门口,注视杨得志与李志民远去。夜色渐浓,门灯映照下,将军的身影愈发伟岸。

向朱德总司令传达此言,需极大勇气。许世友便是这样勇于直言之人,此刻,他的直率与坦诚尽显无遗。

山东军区司令部灯下,三位将军身影渐散。杨得志与李志民启程北上,许世友则返回岗位。

此次短暂会面,于历史长河中铭刻生动篇章,彰显革命将领间真挚情感,更映射出特殊年代将军们的责任担当。

以大局为重,务必坚守山东防线,确保稳定。

许世友的抱怨传至北京,军委高度重视。朱德总司令了解许世友性格,亦懂其忠诚之心。

军委深思熟虑后决定许世友不参加抗美援朝,因山东半岛战略地位重要,北接渤海,东临黄海,位置关键。

国际形势复杂,美军太平洋军事活动频增,山东因漫长海岸线成为防御关键。

在此形势下,山东需一位经验丰富且指挥果断的将领,许世友为最佳人选。

山东军区事务繁杂,海防仅是其中一项。作为志愿军后勤关键基地,山东肩负众多保障重任。

许世友迅速投身工作,指挥山东军区官兵加固海防,组织民兵训练,成功构建了一条坚实的防御线。

同时,前线支援工作正紧张推进,粮食及物资自山东持续输送至前线。

许世友亲力亲为督导后勤,常通宵达旦。其引领下,山东军区圆满达成多项任务。

1951年初,美军频繁企图在山东沿海骚扰登陆。许世友率军冷静应对,成功挫败了敌人的嚣张攻势。

这些军事行动表明,军委选派许世友镇守山东极为明智。他确保了山东安全,同时为抗美援朝胜利筑牢了后方防线。

许世友领导山东军区,工作获中央军委高评。毛主席赞誉,许世友在山东,可保无忧。

此评价证实军委初时决策之正确。善战将军需兼备冲锋陷阵之勇气与坚守岗位之担当。

许世友未赴朝鲜战场,但在山东的贡献同样关键。他通过实际行动表明,后方的努力对战争胜利至关重要,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抗美援朝时,山东军区在许世友指挥下,顺利达成所有军事任务。此成就为许世友军事生涯增添了辉煌篇章。

许世友回忆时表示,当时虽有不满,但仍深知革命军人应服从命令。此言彰显了一位老革命家的深刻觉悟。

山东军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贡献显著。许世友坚守岗位,深刻践行了“革命战士坚决听从党的指挥”的原则。

许世友以实际行动表明,在任何岗位,凡利革命事业,皆应竭尽全力。此精神,后人应永记。

2 阅读:369
评论列表
  • 2025-03-19 22:01

    乱写 淮海战役与杨得志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