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酒量有多大?李敏婚礼展露酒量,周总理3斤白酒面不改色

广洲谈过去 2024-08-21 13:59:09

作为拥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国历经千年发展变革也形成了内在的独特文化,酒文化也是其中之一。

我国的名酒很多,像茅台、五粮液、老白干等都声名在外,而这些酒之所以闻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背后隐藏的那些故事。

像长征时期周恩来曾一口气喝过2斤多的茅台酒,更有人说连军队里最能喝酒的许世友将军见到总理喝酒也有三分害怕,外表一副谦谦君子形象的周恩来和他豪放的酒量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虽然号称“千杯不倒”,但总理的很多朋友却对他能喝酒一事从不知晓。

那么总理到底能喝多少酒,最多的一次喝了多少?和周总理相比起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酒量又如何呢?

千杯不倒周恩来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酒都在宴会中占据着极高的比重,在新中国成立逐渐步入正轨后,国家间的外交和往来也逐渐增多,外国元首到访中国也总需要彰显大国礼仪,宴会招待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所谓无酒不成席,宴会上喝酒也是无奈之举,而对于领导人来说,他们喝酒可不像我们普通人三五成群喝酒一样,他们不但需要在宴会上推杯换盏,还要时刻关注着客人的情况。

很多时候宴会结束,还需要重新回到办公室工作,所以这种不同的工作性质也就更加考验陪客人的酒量酒品酒德,而周总理无疑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5年8月,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去重庆进行和谈,当时重庆地区情况复杂,民主人士、社会名流都在,人们都想看看共产党是如何应对蒋介石的。

宴会之上有些国民党将领知道主席不善饮酒,为了让我党领袖出丑,还特意在宴会厅布置了许多记者,只为了抓到领袖失态的样子。

没想到整场宴会期间,周恩来一直陪在主席身边,有人来敬酒总理就和对方一饮而尽。

宴会结束后,毛主席是滴酒未沾,而喝了足足三斤酒的总理虽面色带红,但神情自若,这也是周恩来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显露自己的酒量,同时也赢得了媒体“周恩来一人打败了国民党”的赞誉。

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江西省委书记和夫人邀请周恩来到家做客,自从1927年后总理再也没到过江西,两位老战友见面后也十分激动。

宴会上,周总理一改常态,特意举起酒杯先敬了省委书记杨尚奎一杯,他说:“感谢杨书记这几年给中央作出的贡献,你们每年支援中央十几亿斤粮食,我代表主席、人民谢谢你了。”

杨尚奎和当时江西主管农业的领导纷纷站起身来说:“总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这杯我们敬您,连敬您三杯。”

谁料总理却说:“那我还有一个条件,这三杯酒咱们喝完,你们每年再多缴3亿斤粮食,我做过调查了,你们储备粮不少,需要你们帮助国家度过困难时期。”

杨尚奎在一旁罗瑞卿等人的起哄下咬咬牙说:“总理也就是您张口,我认了。”

随着三杯酒下肚,周恩来又为中央筹集了不少粮食,而这些粮食总理都分给了吃不饱饭的劳苦大众,还将自己原本就不多的口粮又削减了不少,这也足以证明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大公无私。

喝酒后检讨

周总理一生大多数时候其实都在控制饮酒,因为工作繁忙,再加之肩上的担子又重,所以周恩来饮酒并不常见,而周总理的酒量又大,自我控制意识又强,很多时候别人都喝醉了他也就适可而止不再饮酒,所以周总理一直也有着风度翩翩君子的称号,不过在周总理的一生中也有三次喝醉。

第一次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的新婚之夜,那时还是1925年,周恩来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喜宴当晚黄埔军校的许多朋友前来祝贺,周总理也是十分高兴,一杯接一杯的都不知道喝了多少,最后邓颖超等人才劝着周恩来回屋休息,人们这才发现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喝酒的周恩来喝了足足三瓶白兰地。

这第二次醉酒便是在1954年出访莫斯科时,当时中苏两国局势紧张,赫鲁晓夫在宴会上也希望和我国拉近距离,两人也一杯接一杯喝着伏特加,但是总理毕竟对外国烈酒接触不多,那场宴会喝到最后,总理和赫鲁晓夫两人身体都十分不适。

据秘书回忆,两人回房后呕吐不止,第二天早期还无精打采,为表歉意赫鲁晓夫还以个人名义向我党发了致歉信,而总理也做了自我检讨,对自己在国外宴会上略有失态表现做了说明和致歉。

周总理第三次喝醉则是在1958年,这一年远赴朝鲜战场的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其实抗美援朝战役早在1953年就基本结束,但是为了巩固胜利成果,中朝两国商议暂时将志愿军留在朝鲜地区,直到1958年才全部返回。

宴会之上,周总理罕见的举起酒杯向一个又一个20来岁的战士敬酒,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总理在众人的搀扶下回屋休息,而这时总理也已经60岁有余,这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喝了这么多酒。

周总理之所以在很多场合喝这么多酒很大程度上是替主席分担压力,毛主席虽然吃辣椒非常厉害,但是在喝酒这件事上却比周总理差出不少。

主席很多时候也知道总理的良苦用心,毕竟两人身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外如果都不饮酒,多少显得礼节不足,但是他又看不得总理宴饮后难受的样子,尤其是随着二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所以在1960年后,主席还特别下达指令:“总理会见外宾时饮酒不许超过原有的三分之一。”这也算是两位老战友一种无言的默契了。

毛主席的酒量

毛主席作为我党的领导人,在个人饮食习惯上最让人佩服的便是湖南人能吃辣的习惯,战争时期其实几乎所有指战员都有喝酒的习惯,往小了说当时条件艰苦、物资紧缺,尤其是在冬天喝口酒还能解解乏抵御寒冷。

往大了说,部队上战场那都是拿战士自己的性命去拼的,战前战后喝个酒壮胆庆功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在毛泽东担任主席期间,虽然中央下达了禁止酗酒的条例,但是对于规定范围内的战士和干部饮酒,毛主席倒也没有全盘禁止。

很多时候主席也爱小酌一口,不过他的酒量也就是一般人的水平,比起总理和许世友这样的“酒仙”就差出不少。

除此之外,主席身上还肩负着国家建设的许多责任,对于他每天吃的饭菜都有严格定量,更不用说无特殊情况外不能饮酒了。

建国之后,苏联曾派委员米高扬访问中国,当时正值深冬,国内物资紧缺,再加上两国文化和饮食习惯不同,饭桌上也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当时米高扬执意要让主席喝酒,还说:“不喝酒就是不尊重我,不尊重苏中友谊。”

任弼时和周恩来怎么劝也不行,主席却拿来一盘辣椒说:“米高扬同志,我喝一杯,你吃一根辣椒怎么样。”

米高扬哪里知道这辣椒的厉害之处,主席刚干了一杯酒,他连半根辣椒也没吃完就辣的头顶冒汗,这才摆手作罢,一场潜在的政治危机也被主席轻松化解。

从共产党成立之初到新中国建立,毛主席在各大宴会上都秉持着不饮酒、少饮酒的习惯,这也就让许多人误以为毛主席不会喝酒,直到1959年,已然66岁的毛泽东在女儿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上才有了这一生唯一一次开怀畅饮。

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并没有大操大办,以身作则的毛主席只邀请了至亲好友和党内个别和他关系要好的老战友,偌大的中南海也不过只摆了三四桌,虽然人不多,但是气氛却十分热烈,主席担任了主持人和证婚人。

仪式结束后,主席也频频拿起酒杯向二位新人和在场所有贺礼的亲友表示祝贺,出于喜悦的心情,这也是真正意义上毛主席第一次“放纵”的喝酒,到最后喝完一瓶葡萄酒的主席仍意犹未尽,不过在在场宾客的劝解和阻拦下,这才以茶代酒再一次向众人举杯。

结语:

过了耳顺之年的主席和总理其实已经在政治局委员的要求下滴酒不沾,但是人有七情六欲,个别场合上两位老人还是不约而同的举起酒杯表示自己开心幸福的心情,这也难免人之常情。

回顾二人一生,饮酒多是为公,尽管身体不适、尽管公务繁忙,但是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再难受的酒也要咽进喉咙,这也是领导人的魄力所在了。

史料来源:[1]本刊编辑部:辛海庭谈新中国酒正史末(上)[J].中国酒,2007

0 阅读:3

广洲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