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时候,北京大学向北京八宝山公墓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请求,想在9月2日那天,为他们学校一个家境贫寒的学生张培祥举行葬礼。这个年轻的女孩去世时仅仅24岁,正值青春年华,却不幸离世了。张培祥葬礼那天,好多北大的老师、同学,还有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朋友,都自己来了,手里都拿着花,想最后再送她一程。葬礼是由北大有名的主持人撒贝宁来主持的,他脸上也是满满的伤心。
北京八宝山公墓,是我国最顶级的墓地之一,里面主要安葬的是对国家做出过特别贡献的人士。普通人要想在这儿安息,机会比较少,而且还得有一定的财力才行。为啥贫困学生张培祥能有这么隆重的葬礼呢?她活着的时候都做了啥好事?还有,她到底是怎么走的呢?【贫困家庭的金凤凰】张培祥是个才女,北京大学的高材生,1979年来到这个世界。她家在湖南醴陵一个很远的小山村,家里穷得叮当响,几乎到了没衣服穿、吃不饱饭的地步。她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跟她爸妈的情况有很大关系。她爸身体差,老得吃药;她妈有小儿麻痹,一只手不方便,脑子也不太灵光;再加上家里还有个弟弟年幼,得靠张培祥来照顾。
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张培祥比同龄的朋友更早明白要勤劳肯干的道理。她了解爸妈种田很辛苦,肩上压力很大,所以总是尽量给家里搭把手,把弟弟照顾得好好的。尽管家里不富裕,张培祥的爸妈却给了她满满的爱,他们特别宠张培祥,还给她起了个昵称叫“琼宝”。张培祥刚开始上小学时,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闺女,咱家要想翻身,全靠你读书了!到了学校,可别光顾着玩,得记着咱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爸爸对张培祥寄予厚望,她没有让爸爸失望,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最好的,远超其他人。当别的小孩在外面玩时,张培祥却专心地看书;就算朋友们喊她出去玩,她也坚持学习不动摇。老师对这个学生特别有好感,但就是想不通为啥她学习这么拼命。其实,只有张培祥心里清楚,她小小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呢!张培祥的街坊邻里、七大姑八大姨都说她学习顶呱呱,以后肯定能成大器!但好景不长,张培祥才十岁那年,她爸身体就出了问题,赶紧上医院瞧病,这一治就是好多钱。虽说病治好了些,可家里头是真的没钱了,连锅都揭不开了!
那是九月头上,爸爸身体好转些后,老爱蹲在大门边,低着头不吭声,眉头拧得紧紧的。想了好久,他终于把女儿张培祥叫到跟前,叹了口气说:“闺女,家里头实在是没钱供你念书了。要不咱就算了吧,你帮衬着你弟弟,让他好好上学去!”张培祥一听就急了眼,拽着父亲边哭边嚷嚷,但父亲闷声不响,径直回屋把门一关。那一刻,张培祥感觉自己的求学路,怕是要到此为止了。第二天,当其他小朋友都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时,张培祥却只能待在家里,帮父母到田里做农活。她看着同龄人在放学时欢声笑语地从学校大门走出,心里别提多羡慕了!可自己手里拿的却是锄头,书本对她来说成了奢望。
张培祥在家里呆了快二十天,每天就是到田里忙活,接着跟爸妈一起去集市卖米,靠这个过日子,这段经历让她一直忘不了。但没过多久,情况就有了新的变化。【两位贵人的帮助】那时候,张培祥的姑姑听说了她不上学的事儿,心里头那个急啊,一听说张培祥现在在家种地干活,气得一蹦三尺高,直接就冲到张培祥家门口,咚咚咚地敲开了门。一进门,姑姑就冲着张培祥的爸爸问,咋就让孩子不读书了呢?爸爸叹了口气说:“家里穷得连学费都拿不出来了!”姑姑听了这话,拉着张培祥的手,坚决地说:“你要是不让她上学,那我就来管!”
从那以后,姑姑就开始负责张培祥的学费,一直支持她读到初中毕业。但姑姑家其实并不富裕,生活条件挺一般的;而且总让姑姑的女儿帮忙出钱供自家孩子上学,张培祥的爸爸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所以,初中毕业后,张培祥被爸爸带回家里,家里太穷,她又上不起学了。家里一分钱多余的都拿不出来,而且高中学费特别贵,张培祥只好接着去地里帮忙干活。老爸对张培祥劝道:“咱家这条件,真是没办法,心里想帮你,可实力不允许啊。高中一读就是三年,这钱咱真拿不出来!”张培祥很理解,只能听老爸的,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但爸爸不知道的是,张培祥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是全校顶尖,特别棒。中考那会儿,总分750分,她考了727分,全县第一,好多重点高中都盯着这个学霸呢。张培祥中考结束后,竟然没有中学录取她。这让醴陵一中的校长罗定中感到十分意外,于是他开始到处询问张培祥的情况。多亏罗定中帮忙打听了一下,张培祥才没走错路。那时候,有些不太正规的职业学院因为招不到学生,就跑到了张培祥的老家去招生。他们骗张培祥的爸爸说,学费全免,可以让张培祥去学个技术。
张培祥那时候心想,只要自己有了门手艺,就能赚钱养活家里,让家人不再过苦日子,所以毫不犹豫地就签下了字。后来,罗定中知道了这事儿,他特地跑到这个小山村来,劝张培祥去他的学校读书。罗定中在紧要关头赶到了,那时张培祥差点就跟着别人走了。幸好他来得及时,罗校长一进门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把负责招生的人都吓跑了。然后他问张培祥:“你还想不想继续好好上学啊?”张培祥兴奋地回答:“我当然想啊,特别想!”罗定中瞧出了张培祥的坚定,于是去找了她的爸爸,对他说:“让你女儿去那种学校,不是浪费人才嘛!你女儿前途无量,在那儿可就把青春耽误了。我知道你们家境不好,但也不能急不择路啊。以后让你女儿到我这儿来念书,三年的学费我全部负责!”
对张培祥来说,罗定中校长就像是她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二个大恩人,特别重要。罗定中和张培祥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但他却慷慨解囊,承担了张培祥三年的学费,让她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三年的高中生活里,张培祥出色的表现简直说都说不完。她虽然是插班进来的,但第一次期末考试就一跃成为班上的领头羊。从那以后,她就像开了挂一样,挡都挡不住!从班级第一冲到全校第一,再从全校第一跃居全县第一。张培祥的才华已经耀眼得藏不住了,校长罗定中一看她的成绩,满意得直乐呵!那时候他亲自去张培祥家探望,不少人还都纳闷着呢!但现在,张培祥凭借出色的成绩,不仅显示了自己的实力,还让大家看到了校长独到的眼光,这让不少同事都对她俩竖起了大拇指。
张培祥跟那些所谓的“天才小孩”有所不同,她不光埋头苦读课本,还懂得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尽管农村的日子清苦,但这为她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她写的文章充满奇思妙想,结构新颖,写作上的才华已经藏不住了。课余时间,张培祥爱往高中图书馆跑,翻阅各式各样的书,细细品味里面的妙处。她身上有种难得的沉稳,连老师都对她赞不绝口。1997年,对张培祥来说是个重要时刻,她要参加人生的大事件——高考。这次高考,张培祥真是大放异彩!她凭借株洲地区的第一名,湖南省排名前五的好成绩,成功迈进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大门。
村里人听说张培祥考上了北京大学,高兴得又是敲锣又是打鼓,这可是咱们村头一个考上北大的娃,百年来头一回啊!她这么出息,全村人都觉得脸上有光!村里人都晓得张培祥家里过得不容易,大家就一起凑钱,帮她支付了学费、路费和日常开销,还备了不少生活用品。张培祥肩负着全村的希望,踏上了去首都的路,到了大学后,她依然努力发光发热。【北大著名才女】1997年9月,湖南姑娘张培祥,拎着大包小裹,迈进了北大的校园,从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法学院的一员。选法学院这事儿,是她和校长一块儿琢磨出来的。虽说张培祥在文学上特别有天赋,但校长觉得法学更实用,社会上也需要这类人才。张培祥进了北大后,像是鱼儿入了大海,自由自在地施展身手。她不仅用心学习,还热衷参加各种社团。那时候的北京,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繁华地儿,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为了尽快适应这座大城市,张培祥满心欢喜地学着那些新奇玩意儿。
尽管她出身在偏远的乡村,但她从没觉得低人一等,做起事来既大方得体又有分寸,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称赞,大家都对张培祥心生敬意。张培祥的老师是曲三强,曲老师对张培祥赞不绝口,因为在法律学习方面,她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比好多同学都要出色呢。关键的是,曲三强和张培祥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喜欢文学。曲三强自己爱写写诗,捣鼓捣鼓小说。那时候,法学院的学生写小说都太一本正经了,唯独张培祥的,满满的都是孩子气和细腻,看得曲三强心里头暖暖的,特别感动。
曲三强依据自己对文学的感悟,常给张培祥分享知识,还带着她去找文学院的好几位老师,一起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那些文学院的老师们听后都纷纷称赞:“真没想到法学院里还藏着这么一位文学高手,太可惜了!咋就没来我们文学院呢!”有了北大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张培祥的文学水平快速提升,她脑海里冒出一个新奇念头,那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红楼梦》。看过《红楼梦》的朋友想必都清楚,这本书可是中国古代文学里的顶尖之作,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琢磨它,解读的版本多得数不清。不过,像张培祥那样,十几岁就有胆子去琢磨这本书的人,那真是凤毛麟角。
张培祥取了个笔名叫“飞花”,这是她英文名字“Flyingflower”的中文翻译。她在北大论坛上贴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题目挺有趣,叫《聊聊红楼梦》。没想到,这篇文章一发出去,就收获了好多人的好评。张培祥在学校里成了同学们的偶像,大家都纳闷,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呢。《大话红楼》一出来就大受欢迎。那时候网络还不怎么普遍,但它却火遍了好多大学校园,可见这篇文章有多厉害!张培祥对于自己突然受到关注,表现得非常冷静。当有记者和媒体找上门来采访时,她直说:“我其实只是想练练自己的文学水平,没想到大家这么认可我!”
之后,张培祥仍然一心一意地搞创作,陆续写出了像《飞花读红笔记》、《聊聊红楼梦里的十天》还有《七样乐器小记》这些长短不一的作品集。因为这些,张培祥也被大家叫做“北大才女”。张培祥的作品火了之后,她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亮,连在中央电视台当记者的撒贝宁这位校友都知道了。他读了张培祥的作品,觉得写得特别好,心里一直念叨着想见见这位同校的才女。张培祥发表的作品很受欢迎,赚了不少稿费。当她收到第一笔稿费时,开心得不得了,赶紧拿着钱给爸妈寄了过去,还在信里高兴地说:“爸妈,我做到啦!以后能好好孝顺您们了!”
当孩子今天的成绩传到老家,爸妈瞬间眼泪就下来了。老爸高兴地说:“闺女,真有你的!”但真正让张培祥名声大噪的,是她临近大学毕业时写的那篇短篇小说《卖米》。这篇小说讲的是张培祥自己卖米的亲身经历,从小事着手,展现了父母深深的爱。写这篇文章时,张培祥好几次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她心里清楚,这是专门为爸妈写的。虽然爸妈读书不多,但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自己现在的日子!
那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看过之后都感动得掉眼泪。北大的教授们读了也是赞不绝口,直说这文章得收进咱们中国孩子的课本里!张培祥摘得了当年北大青年原创文学奖的桂冠。虽然参赛的好多都是文学院的高手,但最终这个奖项还是被学法律的她给拿走了!站在颁奖台闪闪发光的张培祥,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可就在张培祥享受这荣耀顶点时,病魔却悄悄缠上了她!
【才女的陨落】张培祥上大学那会儿,为了学习经常熬到很晚。每次写东西,她都特别用心,花了不少心思。而且,她还是学法律的,自己的专业课也一点没落下。在大学的四年时光里,张培祥在高手如云的北大法学院学习,她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十名。要知道,她那届法律系的学生有一百多位呢,但她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都是靠他自己刻苦努力学来的!但要是为了学习不顾身体,那可就是拿命在拼了!2001年的时候,张培祥觉得身体有点不对劲,但她没当回事儿,毕竟马上就要毕业了,好多公司单位都抢着要她,盼着她能过去工作呢。
张培祥本来打算继续学业,但一想到家里弟弟上学正缺钱,加上她想在湖南老家找份工作,就决定不继续深造了,而是去了湖南电视台做策划。在电视台做节目,日子过得没啥规律。不过张培祥这人,走到哪儿都是个工作狂,每当有人让她歇口气,她总是随口就说:“没事儿的,我还能撑!”每当身体不舒服时,她总是随便抓点药吃吃就算了。因为张培祥不是学电视这行的,所以她得额外学很多东西,为此她还特地看了撒贝宁的一些访谈节目,学学撒贝宁是怎么主持的。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张培祥特地去找了导师,通过导师的介绍联系上了撒贝宁,想去他那学习点经验。撒贝宁早前就听说过这位才女的大名,所以很乐意分享自己的心得,还盼着哪天能见到这位学妹呢。有了学长的帮忙,张培祥策划的《新青年》节目在湖南卫视顺利播出了。这次,张培祥身兼多职,她不光是策划和导演,还得当主持人。没想到节目才录到第三期,张培祥就因为高烧突然在大家面前晕倒了,吃了好多药也不管用。电视台的同事们可都慌了神,赶紧把她送去医院。结果一检查,竟然发现她已经是白血病晚期了!
更关键的是,紧接着非典疫情爆发了,因为得严格防疫,导致好多人都不能去医院探望她。就连张培祥的爸妈,急急忙忙赶到长沙医院后,也只匆匆见了女儿几面。孩子需要做手术,但家里没钱,爸妈没办法,只好向医院和电视台求助。电视台费了好大劲联系上了北京大学,还把这事儿告诉了大家。这样一来,好多好心人都愿意帮忙,都想救救这个有才的小女孩。哎,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张培祥这一年多,全靠一口气强撑着,虽然早就病歪歪好多回了,但一直没在人前露怯。可这回,她是真扛不住了。
北大的老师们心疼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才子,不愿她就这样离去,连忙联系顶尖医院,千里迢迢转到北京医治,但遗憾的是,什么办法都没用了。张培祥在病床上度过了她人生中最后的八个月时光。在八个月的时间里,张培祥日日受到病痛的煎熬,她再也拿不动笔,只能天天含泪望着窗外,可这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了!不过日子久了,张培祥也渐渐看开了,生死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经历,只是她心里有点遗憾,就是没能让父母多享几天福,亲眼看着弟弟长大!2003年8月27日,张培祥因为白血病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时她才24岁。她这一辈子虽然不长,但却活得特别精彩。她那超凡的文学才华和出色的写作能力,真的是没人能比得上。
真是命运弄人,那么有才华的一位女作家,竟然被疾病夺走了生命。撒贝宁也听说了张培祥去世的消息,他一直希望能见见这位学妹,可最终还是留下了遗憾。不过,他觉得自己得为张培祥做点什么才行。得知张培祥离世后,北大法学院的领头人和她昔日的班主任、指导老师都感到万分悲痛。他们一起向北大提出申请,希望能为张培祥举办一场隆重的告别仪式,以此缅怀这位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天才女子。最终,学校采纳了这个提议,并向北京八宝山提出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地点选定在八宝山的菊厅。由于张培祥的文章当年风靡一时,连八宝山的工作人员都对她有所耳闻,所以申请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北大请来了校友撒贝宁来主持,这正好圆了他的一个梦。9月2号那天,来参加葬礼的人特别多,把大厅挤得满满的,有社会各界的朋友、张培祥的领导、老师、同学,还有她的读者,大家都来了。现场那个哭啊,真是“全场静默,只有哭声”!大家有多想念她,从这就看出来了!张培祥离世后,湖南醴陵政府特别关心她的家人,把她的爸妈从山里接到了城里,给了他们很多福利待遇。爸妈看病不用花钱,弟弟上学也不用交学费和杂费,这些都是政府为了纪念这位才女所做的。
张培祥这位才女,虽然生命只有24载,但她用这有限的时间绘出了精彩的人生篇章!她的青春岁月,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她对知识严谨认真,写作时笔触温柔细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去效仿的。不过,青春时光既要努力拼搏,也得有个好身体!可别光顾着干活儿,忽略了身体的小毛病,那样可就亏大了!张培祥这辈子真是活得光彩照人,让她的家人后来都过上了好日子。直到现在,还是有不少人会去她的坟头,怀念这位有才华的女子。可叹的是,人已经不在了!生命一旦逝 去就无法挽回!我们只能在这里怀念才女张培祥,同时也希望她的家人能够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