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社会都在关注西北名校兰州大学的一举一动。由于备受网络舆论谴责的直播虐杀小奶猫考生徐某祥被南京大学“刷下”,申请“调剂”到兰大的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令兰大压力倍增。
好在兰大方面也不是吃素的,她比较“识时务”,非常聪明又巧妙地拒绝了该名复试调剂的考生。4月8日晚间,在研招调剂复试环节全部结束之后,兰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一时间在学院官网发布了预录取公示名单,公示日期为4月9日——4月11日。虐猫的徐某祥没有出现在该名单上。
进入兰大复试调剂名单的考生,需要经过三个环节:复试笔试、复试面试和思政考核。按照兰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实施细则》(调剂考生复试时间除时间安排外参照该实施细则)规定:
(1).不参加复试者不予录取;
(2).复试笔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3).复试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4).复试总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5).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事实上,徐某祥的笔试成绩为75分,但面试成绩仅有56.17分,未达标,没有进入思政考核的环节,已经提前被淘汰出局。
这个结果,其实在舆情发酵的第一天就已经注定,它是一种必然。因为这是兰大根据自己的“游戏规则”而做出的“选择”。既然是“规则”,参与游戏的各方就必须遵守,公众无可厚非。
不录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录取了,反而会“石破天惊,激起千层涟漪,叫人刮目相看”。
为了自身的羽毛和声誉,兰州大学显然没有这种胆魄和勇气,更不敢尝试用“拂逆民意”的方式来挑战“走不寻常路”,而是心甘情愿地被裹挟、被推动着,亦步亦趋,开开心心成为舆论的附属品,最后各方相安无事、皆大欢喜。
因此,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一切都是平庸开始、又平庸收场。
只是有些许的“遗憾”!
兰大在“面试环节”给该考生打了60分以下,得到一个“不及格”的评价,直接将之挡在“思想政治考核”之外,避免事后更多的辩解和口舌之争,及时脱困,远离舆论漩涡,省却了很多麻烦事。
但凡一个正常的中国人都知道,“面试”透着较强的主观性,具有极大的操作空间(maoni)。懂的都懂。
兰大如此处理,可谓将中国式的“人情世故”哲学运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非常精明、非常完美。既顺应了舆情、堵住悠悠众口,又维护了百年学校的声誉,同时制造出按规则流程办事的公平正义形象,还将这个“问题考生”的棘手问题扔回给社会,一举四得、高明无比,比菜市场的小商贩还觉悟厉害三分。
一所“精明的大学”?总让人感觉很滑稽,怪怪的味道。当“人云亦云、众口一词”成为美德,“不拘一格、别出心裁”却被打压时,我们的社会不只是遗憾,更多的是深深的悲哀。
“千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我们的百年名学府,是否该反思这句两千年前就回荡在历史上空的经典哲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