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食其这行径太过分!他莫非要学嫪毐?汉惠帝刘盈在长安皇宫内,一向以仁厚出名,此刻却气得不行。只见他身旁,满地都是摔碎的瓷器碴儿。
那几天,老有人去汉惠帝那儿告状。讲左丞相审食其向来没啥功绩,能当丞相全因是吕后的男宠。他们还说了审食其好多坏话,这一下就把脾气好的汉惠帝给彻底惹火了。
对汉惠帝而言,母亲找男宠这事本就不体面。可这人竟还进入朝堂,当了丞相。这不明摆着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跟吕后的关系嘛,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汉惠帝身为吕后之子,头一个念头便是把审食其杀掉。如此一来,相关事情没了对证,就能当作没发生过,将此事彻底翻篇。
随后,他编了个由头把审食其关进大牢,计划找个合适日子将其斩首。
【审食其与吕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吕后听闻消息,心急如焚。她心里清楚,只要自己说句话,汉惠帝肯定会放人。可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她愣是没办法说出口。
对她而言,养个男宠并非大事。可要是在亲儿子面前承认,这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毕竟,即便内心觉得无所谓,真要当面讲出来,还是难以启齿。
况且,经汉惠帝这么一折腾,这事已然闹得沸沸扬扬,大街小巷都在热议。这时候她要是替审食其说情,无疑是做实了审食其是她的男宠这一说法。
实际上,要是审食其仅仅是个男宠,那去世也就罢了。可对吕后而言,他意义重大,不只是男宠,更是恋人、心腹与蓝颜知己。他是吕后最大弱点,是吕后在世上最为信赖之人。
自打吕后嫁给刘邦,日子就没舒坦过。刘邦成天无所事事,到处闲逛,压根不操心家里吕后和孩子的生计,把一家人的担子全丢给吕后一人。
向来生活优渥、养尊处优的吕后,因形势所迫,为求生存,只能每日四处奔走忙碌。
刘邦成汉王之后,她本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没想到彭城之战,刘邦的37万诸侯联军,被项羽3万精骑打得大败,刘邦匆忙逃窜,吕后连同刘邦家眷都被项羽给俘虏了。
吕后在项羽那边时,日子着实艰难。亏得审食其始终相伴身旁,吕后这才觉得生活有了能依靠的人,否则不知会多难熬。
审食其和刘邦是老乡,刘邦称沛公起兵反秦时,审食其当了刘邦的侍从,负责照料其家人。后来,他跟吕后等人一道,不幸被项羽给俘虏了。
在楚营的时日里,天天对吕后关怀备至的,唯有审食其。他成了吕后心里最坚实的倚靠,吕后瞧见他,就觉着日子没那么没指望,还是能有所期待的。
在楚营那困苦的环境里,这一男一女情投意合。对于吕后而言,在审食其身旁,她头一回感受到爱的滋味。而刘邦呢,这辈子都没能让她有过这种体验。
他俩对这份感情彼此都明白,却都没挑明。只因各自身份的缘故,就像有层窗户纸隔在中间,谁都不敢去戳破,只能默默将情感藏着。
刘邦离世后,吕后掌控大权,没了约束,便大力提拔审食其。吕后期望从审食其那获取更多爱意,审食其并未推辞。毕竟他多年单身,心里头一直装着吕后,这大家都知道。
与其把他看作吕后的男宠,倒不如讲他类似吕后的恋人。比起单纯的男宠关系,他和吕后之间,似乎更有着恋人般的情感与关联。
吕后掌权后,任命审食其为左丞相。这左丞相无需处理常规事务,主要职责是帮吕后盯着朝中大臣。还常进宫陪吕后,大多就是聊聊天。他俩都上了年纪,没了别的心思,剩下的唯有相互扶持的深厚情谊。
难以料到,这般简单的幸福竟有人蓄意破坏。有些嫉妒审食其或对吕后心怀不满之人,跑到汉惠帝那打小报告,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场景。
【群臣劝说汉惠帝,未能成功】
吕后既然没法干预这事儿,那其他人咋样?像审食其的同事和挚友,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啥都不做?总不至于都袖手旁观吧。
这么讲吧,审食其的同事们真心想救他。为啥呢?原因在于大家都受了审食其很大的恩惠,心里头都记着这份大人情呢,所以就想着能帮他摆脱困境。
刘邦驾崩后,吕后忧心大臣们不听她号令,竟盘算着在为刘邦发丧之际,把朝中大臣统统解决掉,以此稳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这事儿影响重大,吕后心里没底,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就把审食其叫来,跟他一起商量该咋办。
审食其听后,赶忙一个劲儿摇头。他劝太后:“这事儿可干不得。那些大臣都不是好对付的。像周勃、灌婴打仗厉害得很,陈平又鬼点子多。其余人也都打过不少仗,主意也多。稍有差错,可就彻底完蛋了。”
吕后陷入长时间的思索,脑海里反复权衡。过了好一会儿,她缓缓颔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审食其瞧见这般情形,心里头的大石落了地。他先前讲的那堆话,不过是托词罢了。其真正意图是阻拦一场灾祸。审食其为人善良宽厚,不愿见吕后随意大开杀戒,所以才拼力制止这件事。
好在吕后采纳了审食其的提议,不然吃亏的就是她自己。没多久,她与审食其的交谈就被一众重臣知道了。这些重臣都是随刘邦打江山的功臣,在宫中安排眼线,对他们来讲并非难事。
虽说他们能战胜吕后,可也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付出了很大代价。这次因审食其的缘故,他们侥幸躲过危机,心里自然对审食其的恩情铭记于心。
汉惠帝把审食其关进大牢后,好多大臣赶忙去为审食其说情。然而,汉惠帝决心已定,态度坚决,直接驳回了大臣们替审食其求情的请求。
大臣们不好多言,总不能直白跟汉惠帝讲:审食其并非偷懒怠工,而是跑去太后那做工作汇报了。
虽说吕后那隐秘之事众人皆知,但要是有人胆敢在汉惠帝跟前提及,无疑是自寻死路。
试了好多办法都没用,群臣没办法,只能放弃。毕竟大家都拼尽全力了,对审食其也算是仁至义尽,没啥可愧疚的。
【最后还是汉惠帝的男宠出马,救下了审食其】
吕后没办法干预,大臣们的营救也没成功,审食其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并非如此。好在审食其为人忠厚,平常到处结交好人,这才得了一线生机,不至于没了活路。
审食其没啥大能耐,所以特敬重有本事的人。那时有个叫朱建的名士,人称平原君,以前做过淮南王英布的相国。英布要反叛,朱建坚决阻拦,劝了好多回都没用,最后朱建就离开了。
之后,朝廷把英布的叛乱给平定了。朱建没掺和这事儿,还三番五次劝英布别乱来,所以没被牵连,躲过了这一劫。
然而朱建丢了工作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收入没了着落,经济变得捉襟见肘,生活面临着诸多因缺钱带来的困境。
审食其知晓朱建的事,对他的为人和才能颇为欣赏,便想和朱建结交。可朱建瞧不上审食其靠巴结上位当丞相这事儿,压根不想和他往来。所以审食其每次去,都被朱建拒之门外。
审食其既没生气也没恼怒,依旧时不时就跑去朱建家里关怀问候。哪怕每次去,朱建都不给他好脸色,像热脸贴冷屁股,可他根本不当回事儿,还是照去不误。
之后朱建母亲亡故,家里穷得没钱办丧事。审食其晓得这情况,就派人送了100金,好让朱建给母亲下葬。朱建嘴上没谢审食其,可心里已把这份恩情记下来了。
所以,当他晓得审食其陷入大困境,连想都没想,就直接挺身而出。
不愧为名士,朱建做事就是与众不同。你瞧,不光吕后藏着不为人知的事儿,连汉惠帝也有自己的秘密,真让人意想不到。
汉惠帝身边有个男宠叫闳籍孺,朱建琢磨着把他当成切入点,借此想法去搭救审食其。
闳籍孺怎么说也是皇帝跟前的得宠之人,平常人哪能轻易见到。可朱建却有办法,硬是能和闳籍孺见上面,不得不说他这能耐确实不一般。
他一看到闳籍孺,满脸惊愕,赶忙说道:“大人呐,您这都面临大祸了,咋还这么淡定?居然还在家中喝酒寻欢呢。”
闳籍孺满脸疑惑,问道:“先生为何这么说?”
朱建满脸无奈地回应:“大人,您跟陛下啥关系,旁人不清楚,我和太后可都明白。如今陛下要杀太后的男宠,太后不好直接阻拦。等审食其一死,您想太后能罢休?肯定得拿您这陛下男宠去给审食其抵命,您这不就是被殃及的嘛。”
闳籍孺听了这话,顿时冷汗直冒。他心里琢磨,确实啊,这段时间光瞧热闹了,险些把太后可不是好惹的这事儿给抛脑后了。
闳籍孺向朱建躬身行礼,感激说道:“先生教诲太及时,不然我恐怕会像戚夫人那般下场。您这份恩情我记住了,等这事办完,定会重重答谢您。”
朱建摆摆手,直言:“不用重谢。我只是不想陛下跟太后为这点事儿闹不愉快,搞得朝堂不安稳。真那样的话,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次日,闳籍孺赶忙进宫。他连哄带劝,又软又硬地一通折腾,汉惠帝最终改变想法,不再追究审食其,审食其因此逃过一劫。
恢复自由后,审食其得知是朱建救了自己,赶忙登门致谢。朱建很淡然,说:“小事一桩,不值一提。帮你,一是以前受过你恩惠,二是觉得你人不错。吕后心狠,没你劝着,不知要多造多少杀孽。救你等于救人,不必谢我。”
审食其又拜了两拜,应道:“先生宽心,我必定竭尽全力。”
审食其堪称男宠里的别样存在。别的男宠常倚仗主子宠信胡作非为,可他不一样,既重情义又心怀仁爱。正因如此,他遭遇困境时,不少人乐意帮他,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着实不多见。
正因如此,吕后一死,功臣和宗室清理吕氏及其党羽时,不少人出来保护他,让他逃过危机。汉文帝仅撤了他丞相之职。由此能看出,多做好事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