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TM-3-12重型铁道炮,曾被芬兰缴获,后来又还给苏联

丹书铁卷 2024-11-24 18:04:41

在上世纪20年代,新生的苏联由于海军实力与英、法等国差距太大,担子就压到了岸防部队肩膀上,可由于苏联需要防御的海岸线很长且分散在不同海域,波罗的海、黑海、西太平洋这三处海域完全独立开来,很难打造统一标准的防御设施,因此苏军高层制定了以旧式舰炮改装的岸防火炮系统,其中包括具备机动能力的重型铁道炮,既可以用来反击登陆、攻击敌方军舰,还能沿铁路主动出击。

1932年,А. Г. Дукельским领导研制成功了可以搭载356毫米重炮的铁路机动系统,也就是TM-1-14,这种强大的铁路机动系统包括了包括了牵引车头、发电车、弹药车、指挥车、餐车、人员休息车等多节配套车厢,当然还有最关键的火炮车厢。因为火炮口径大,火炮车厢采用了前后板车抬轿式的结构,这种设计被很多铁路重炮使用,好处是方便安装火炮,缺点是射界很窄。

TM-3-12是所有服役的铁道炮中威力最大的一款,它虽然使用了修改的TM-1-14机动系统,但火炮却安装了更小的305毫米炮,因为当时苏联并没有现成的356毫米火炮,兵工厂研制中的是为战列舰准备的更大口径火炮,既超出了底盘承受能力,量产时间还不确定,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当时苏联也不生产305毫米炮,大部分人认为TM-3-12的火炮来自打捞的“玛利亚皇后”号战列舰,该舰在一战期间建成,但它于1916年10月20日因弹药库爆炸沉没,船体后来打捞拆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火炮其实是沙俄时代的库存,它原本是为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准备的主炮,不过这个说法存在问题,因为伊兹梅尔级的主炮选择其实是356毫米,对标同时期英、美等国战列舰的356毫米、381毫米主炮,不可能选择威力明显低了一个等级的305毫米主炮,作为备用方案也不可能,因为俄国在1913年就开始研发伊兹梅尔的主炮系统了。

玛利亚皇后号

TM-3-12的研制工作一度因某些原因暂缓,第一门铁道炮在1938年7月才准备完毕,随后参与了除实弹射击之外的测试,在修改了一些缺陷后又建造了2门,这3门铁道炮直到1940年2月才进行实弹测试,之后正式投入使用。TM-3-12赶上了苏芬战争的尾巴,它们向芬兰修建在卡累利阿的曼纳海姆防线发起了炮击,苏军依靠这里的环形铁路支线从容调整火炮射击角度,给芬兰军队造成了巨大破坏。

TM-3-12的巨炮破坏力远超一般陆地重炮,火炮的俯仰采用液压驱动,并安装了自动装弹机,也就是火炮后方带滑轨的那一套设备,这些措施极大提高了火炮的运行效率,它完成一次装填只需要30秒,战斗情况下最大射速约2分钟一发,对这种级别的铁道炮来说已经非常可观。

TM-3-12火炮的射界左右各2.5°,可用于精确微调,炮管俯仰角度则在0°~+50°,它能发射314千克重的高爆弹或435千克重的穿甲弹,标准弹药搭配是75%高爆弹+25%穿甲弹。炮弹出膛速度950米/秒,有的文章称最大射程可达到44千米,不过一些关于305毫米舰炮和“玛丽亚皇后”号的百科及引用文章给的数据是略高于29千米。

在测试中TM-1-14铁路机动系统曾达到过60千米的最大时速,高于设计预期的45千米/小时,这有利于铁道炮的远距离行军,铁道炮在没有牵引车头的情况下可依靠自己的小型发动机缓慢行驶,逐步加速后也可达到22.5千米/小时的最大速度。

卫国战争爆发时这3门重型铁道炮驻扎在位于波罗的海的汉科海军基地,这里不仅有专门的环形铁路,还有专门修建的旋转底座,可原地调整射击角度。该炮参与了基地保卫战,总共发射了大约600发炮弹,但由于整体战事不利,苏军在撤离前将铁道炮进行了深度破坏,一些特殊车厢还设法扔到了海湾里。

但芬兰军队没有放弃,他们搜集零部件修复了这3门铁道炮,缺失的火炮来自“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它是“玛利亚皇后”号的同级战舰。芬兰直到1943年5月才成立新的炮兵部队操作这3门巨炮, 可见改装工作耗费了很多时间。苏军撤离时把相关纸质资料也销毁了,芬兰军队接下来又花费了很多时间测试火炮弹道,其中第3门修复的火炮在发射一枚212千克重高爆弹时最大射程达到了48千米,这枚炮弹可能不是原装炮弹,并且很可能是强装药发射,芬兰人的测试或许就是前文提到火炮最大射程差异的来源。

无论如何芬兰军队确实实际掌握了这3门火炮,芬兰的国防部长、海军司令等高级官员参观了火炮实弹射击演习,它们依旧部署在汉科用于防御,没有参加任何战斗。芬兰在1944年与苏联达成停火协议,芬兰根据协议归还了缴获的苏军装备,其中就包括3门TM-3-12,苏军将它们重新编入战斗序列并在波罗的斯克战斗过,1961年退役,3门重型铁道炮都被保留了下来。

0 阅读:0

丹书铁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