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白大褂变成"催命符":26岁规培生猝死背后的血色计时器
凌晨1点43分的天津地铁站,郑溪溪倒下时手里还攥着没写完的病程记录。这个26岁的医学研究生在生命的最后24小时里,连续工作18小时,处理了3个急诊病例,完成6次夜间查房。当救护车撕破夜幕时,她的心肌细胞已经像被暴雨冲垮的堤坝般成片坏死。

一、血色时间表:一个规培生的"48小时生死劫"
翻开郑溪溪生前最后两天的日程表,我们看到的是一份当代医学生存现状的残酷样本:
3月8日
08:00 交接班查房
10:30 处理新入院患者
13:00 午餐(边吃边写病历)
15:00 教学查房
18:00 急诊会诊
21:00 抢救室急会诊
23:50 处理急诊手术患者
3月9日
00:30 书写抢救记录
01:30 完成病程记录
01:43 倒在地铁站G口
这份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轴,在医学圈内引发集体悲鸣——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规培群体的"生存倒计时"。某三甲医院监控显示,规培生平均每天在摄像头下工作14.6小时,但系统登记的"合法工时"永远定格在8小时。

二、规培制度变形记:救死扶伤者为何沦为"医疗耗材"?
2014年全面推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本应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孵化器,如今却异化成吞噬年轻生命的绞肉机。在郑溪溪倒下的医院,我们拿到了这些数据:
薪资困境:规培生每月实发薪资2867元,时薪不足8元(按每月360小时计算)
睡眠剥夺:87%的规培生日均睡眠<5小时,46%出现过幻觉
健康警报:体检异常率98.3%,甲状腺结节检出率71%,早搏发生率39%
更令人窒息的是"隐形工时"制度:下班后必须随时待命,夜间电话查岗缺席扣分,休息日参加学术会议不算加班。一位不愿具名的带教老师说:"他们就像装在白大褂里的永动机,直到某个零件突然崩坏。"
三、双重绞杀:制度性疲惫与结构性暴力
在郑溪溪的社交媒体账号里,我们发现了237条凌晨发布的动态。这个爱笑的姑娘用专业术语记录着自己的生命衰减:
2023.9.12:"连续36小时值班,心电图显示ST段改变,老师说年轻人扛得住"
2023.12.25:"眩晕发作撞在处置台上,护士长说别矫情,还有三个病历没写"
2024.2.18:"咳血三天,胸片显示肺部结节,但排班表不允许请假"
精神科医生分析这些文字时指出:"这不是简单的过劳,而是制度性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当救死扶伤的理想被碾碎成生存挣扎时,他们的身体会启动自我毁灭程序。"
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当医学生成为"次抛型"劳动力
在郑溪溪倒下的地铁站,我们遇见了同样刚下夜班的规培生小林。他展示了手机里的"保命套餐":
- 00:30 服用降压药
- 01:00 注射葡萄糖
- 02:00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这是师兄师姐用命换来的经验,我们管这叫'医学生续命三件套'。"
这样的黑色幽默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现实:
- 近五年公开报道的规培生猝死案例达27起
- 医学研究生抑郁筛查阳性率高达68.9%
- 应届临床医学毕业生转行率突破43%
---
五、破局时刻:医疗体系需要一场"心肺复苏"
在郑溪溪的追悼会上,她的导师含泪宣读改革倡议书:
1. 实行工时银行制度(超时工作强制兑换休假)
2. 建立"红色警戒"机制(连续工作12小时系统自动锁死工号)
3. 配备随身生命监测仪(异常数据直通卫建委监控平台)
与此同时,北上广多家医院悄然出现"00后整顿职场"现象:
- 到点下班集体关手机
- 建立"反PUA"互助群
- 用《劳动法》怼回不合理排班
---
郑溪溪的工牌至今仍挂在更衣室307号柜,电子排班表上她的名字却永远停在了3月9日。这场悲剧不该只是医疗体系的阵痛,而应成为制度重构的转折点。当救治他人生命的行业开始吞噬自己孩子的青春时,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悼念的蜡烛,更是刮骨疗毒的勇气。毕竟,能治愈中国医疗的良药,不该是年轻医学生的生命。
规培就是扯淡,医学这东西,什么都会点就等于什么都不会,打从一开始就该往专精的方向培养,而不是浪费三年去学一堆别的科的东西,根本没有适用场景。
规培制度出现以来,对比以前直接工作的住院医生的水平,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这跟规培生不规培生没有关系,是医护就这样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金句永不过时
我作为一个医生,365天,天天都要去查房,出夜班手术也是习以为常,有什么办法?
只有规培生吗 上班八年大夫 每个班没少于13小时
病历都是要规培生下班后书写完整,休息日都排规培生值班,研究生一年只有国家补助8千元,有的医院只补不200元的早餐钱。
中国医生的状态基本都是这样的
锁死工号?首程,病历,病情记录手术记录危急值等等等等等等,超时没写,病人出问题了,等着赔钱吧。
规培非法加班草菅人命!
看工作量很小普通护士都比她忙多了,难道每天都是要守到半夜才能走吗?
这和规培没关系,只要是管床大夫就这样,一个月只能休息两天,是白天连夜班,下夜班也不能直接休息,还得干半天。每周工作至少60个小时以上,这样的工作我坚持了21年,直到去年才有了改变,一周能休上一天
谁来维护普通劳动者的权益?
上压下,下只有压土哦,一切都是资本使然……
啥时候也过不去,那行都这样
唉
没有最冷,只有更冷
以前在省级头部三甲医院急诊科规培的时候,那段时间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睡觉,第二是吃饭,没有第三……
规培?你以为普通医生不是这么干的啊[笑着哭]夜班医生8点下班,12点以前能回家,都算不错了[笑着哭]
还是自己干诊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