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肃穆的人民大会堂,86岁的马毛姐荣获“七一勋章”,她是谁,为何曾两次受到毛主席的邀请?这位安徽无为的老人,年仅14岁就参与了艰难的渡江战役,用小小的渔船成就了大大的英雄传奇。如今在建党百年之际,她何以再次受到这样的国家级荣誉?
这个老人名叫马三姐,她是安徽无为市马家坝村的人。要说起马三姐的故事,得从渡江战役讲起。
在1949年,马三姐注意到村里的墙上贴满了解放军的公告。家境贫苦的她虽然没能上学,因此不识字,但好在她哥哥能读出那些公告上的每一个字。听哥哥念完后,马三姐立即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
那时,解放战争已进入关键时刻。一旦渡过长江,南方的解放就指日可待。虽然蒋介石的失败已成定局,他仍试图利用长江自然防线进行最后的抵抗。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分裂图谋,解放军迫切需要过江,但这一任务困难重重。为此解放军开始征用沿江村庄的渔船。马三姐毫不犹豫,决定贡献自家的船只,亲自参与这场历史的渡江行动。
回家后,她兴奋地告诉父母:“我要帮解放军过江,我们要去抓蒋介石!”然而,她的父母对这个决定深感忧虑,毕竟战争无情,她又是个年轻的女孩。他们劝说道:“你这个小姑娘怎么参加战斗呢?子弹可不长眼睛。
但马三姐性格坚毅,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决定,她机智地改变了策略,说:“那我就和哥哥用咱们的船帮忙运送粮食。”见女儿不再坚持前线作战,父母终于松了口,同意她参与后勤支援。
不过,马三姐比她表面上显得更加狡猾。第二天一早,她和哥哥秘密前往一个距离自家较远的村庄报名参加渡江行动。一开始,负责人看到她年纪轻轻,表现出一丝犹豫。但当得知她是第一个自愿报名的女性时,首长收下了她,还告诉她:“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船只,还有懂水性、善于驾船的爱国人民。
几天后,征船工作仍进展缓慢,大多数村民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不愿加入。随着五月的汛期临近,渡江的难度日增,马三姐和哥哥急切中感到了压力。他们决定亲自参与动员工作,挨家挨户地去说服其他渔民。经过一周紧张的动员后,他们成功征集了200多条渔船和大批经验丰富的船工。
解放军随即在船工的指导下,开始在江边进行划船训练。虽然只有14岁,马三姐在水性和划船技巧方面却颇有造诣,她主动承担起培训解放军的任务,同时解放军战士也教她如何使用枪械和手榴弹。
4月20日的一个午后,两名解放军战士紧急通知村民前往部队召开的会议。马三姐意识到渡江战役的开始迫在眉睫。晚饭后不久,部队首长宣布渡江战役即将启动,并呼吁组建突击队作为先锋军。这个消息一出,现场一片沉默,众人都知道突击队的危险性。
然而马三姐却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大声表达了自家船只参加突击队的决心。首长对她的勇气表示赞赏,笑着鼓励道:“看看,小姑娘都敢站出来,男士们你们可不能被小姑娘比下去。”在马三姐的影响下,其他人也纷纷挺身而出,很快,四艘突击船的名单就填满了。
到了夜幕降临,突击队的战士们开始集结准备渡江。就在部署的最后阶段,首长发现马三姐依旧在船上,他担心她的安全,便劝她回家:“这场战斗太凶险了,小姑娘,你若是看到真枪实弹可能会害怕。
马三姐不甘心,假装下船的同时,机智地跳回了船上,随着船只启动,她藏身在后舱,直到船行至江中,才被战士们发现,但此时已无法返回,只得继续前行。船只行至江中,敌方炮火开始猛烈攻击,周围水域内爆炸声连绵不断,两艘突击船被直接击沉。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马三姐毫不畏惧,立刻接管了受损船只的控制权。她凭借着对江面熟悉的驾驶技能,成功地导航船只穿过枪林弹雨,将船上的战士安全送至对岸。这艘船成为了首批登陆的部队之一,并被载入史册,称为“渡江第一船”。
另外马三姐对对岸地形的精准了解为解放军提供了巨大的战略优势。她指引部队避开了敌军的雷区和堡垒,还亲自参与炸毁了敌方数个重要防御点。她的勇敢和智慧,为解放军的渡江战役贡献了无可替代的价值。
在随后的战斗中,马三姐与哥哥不知疲倦地穿梭在长江之上,不断地将解放军战士运送到战场。虽然她在战斗中受伤,但她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为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的激动和自豪。
当渡江战役宣布胜利,整个地区的人们沸腾了,庆祝的声音响彻云霄。战后的庆功会上,马三姐的哥哥被授予了一等功,并收到两双新鞋、五十斤大米和两套新衣作为奖励。
然而因为马三姐的年纪太小,她的英勇事迹并未在那时得到官方的认可。哥哥感到有些惭愧,向她透露了他也曾试图为她请功的事实,但因为她年纪的问题未被接受。马三姐对此却显得非常豁达,她笑着说道:“我帮助大家渡江,不是为了名誉或奖励,而是为了让人民能够获得自由,没关系的。
不久后的一天,正当马三姐和家人在田里忙碌时,远处走来了一队人马,锣鼓声音响彻田野。她本以为这阵仗是为村里其他什么事情而来,却没想到这一行人直奔她而来。
这群人将她从田间带回家中,亲手为她戴上了大红花。原来在庆功会之后不久,部队的高级首长们回忆起了那个在战场上镇定自若、熟知地形、带领战士们安全渡江的英勇少女,决定为她颁发“渡江特等英雄”的荣誉称号,并专门为她举行了一场庆功大会。
庆功会上,当首长们邀请马三姐发言时,这位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少女突然感到害羞,面对聚集的人群竟然说不出话来。
庆祝活动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游行仪式,马三姐骑着装饰华丽的马匹,在县城中巡游,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与掌声。那位曾经在战前阻止她参战的首长,也在人群中向她表达了诚挚的歉意。
虽然马三姐成了当地的名人,“小英雄”的称号广为人知,她却并未因此自满。她继续与家人一起辛勤工作,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作,就像战争之前一样平凡。村里的老人们看着她,常说:“这小丫头不简单,将来定能成大事。”但马三姐对此只是微笑,依旧专注于她的农活。
在1949年9月,马三姐在家中接到了一封邀请函,来自远方北京的邮差递交到她手上。信中写着,毛主席邀请她参加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以表彰她在渡江战役中的英勇表现。马三姐读着邀请函,心中波澜起伏,想到能够亲眼见到伟大的毛主席,她内心无比激动。
然而她的父母对这个消息反应复杂,他们担心长途跋涉对一个年轻女孩来说太过危险。尤其考虑到马三姐以前未曾远离过家乡,更不用说去过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马三姐虽然心中满是向往,但看到父母的担忧,她决定牺牲个人的愿望,优先考虑家庭的感受和农活的繁忙,于是她决定婉拒邀请。
当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他并没有生气,反而被马三姐的这种家国情怀和责任感所感动,笑着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样有责任心的小英雄更值得敬佩,希望将来还有机会与她相见。
两年后的1951年9月,毛主席再次发出邀请,希望马三姐能够到北京参加国庆节庆典。这一次,安徽代表团的负责人亲自前往马家坝村,向她的父母详细解释了这次北京之行的意义及国家对马三姐英雄行为的高度认可。父母经过一番考虑,终于被说服,同意让马三姐前往北京。
马三姐知道毛主席还记得她,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这次她决定不再拒绝,一定要亲自去北京,感谢毛主席的认可与邀请。第一次远行的马三姐对即将见到的首都充满好奇,整个旅途中她既紧张又兴奋。
在1950年的国庆庆典之际,马三姐作为安徽代表团的一员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在中南海举行的盛大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马三姐有幸向毛主席敬酒。得知她正是那位曾婉拒自己邀请的勇敢女孩后,毛主席对她的勇气和坚持表示高度赞扬,并亲切地与她握手。这份特别的肯定让马三姐非常感动,她的眼眶中满是激动的泪光。
几天后的10月3日,中央领导和来自各地的代表一同观看京剧,马三姐被安排在毛主席的旁边。在休息间隙,毛主席温和地询问她的名字。马三姐回答说自己在家排行第三,习惯被称作“马三姐”。旁边的陈毅元帅听后感叹:“我们的小英雄竟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毛主席接着笑着说:“这样的英雄怎能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呢?
第二天一早,根据毛主席的安排,马三姐被接到了毛主席的家中。主席见到她来了,热情地打招呼,并对自己的女儿李讷、李敏说:“看,这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小英雄,你们是同龄人,她已经是女英雄了,你们要向她学习。
这时毛主席才想起小英雄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便给她起了个名字“马毛姐”,并征询她的意见。马毛姐自然没有任何异议,反而心中非常高兴,毕竟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名字,而且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为她起的。
马毛姐回到家后,她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去了附近的学校读书,并加入了共产党,一心一意地帮助群众,做了许多好事。2021年6月29日,在“七一勋章”颁奖仪式上,马毛姐作为第一个上台领奖的人,这枚勋章象征了荣誉,更是对她一生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