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邓小平病魔缠身,遗言令人落泪,直言一件事让他抱憾终生

今古言堂 2023-08-15 15:17:08
前言

1997年2月24日上午9:00许,从北京301医院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道路两旁站满了首都各界群众与知名人士。

大家似乎正等待一个重要人物的到来。

9点刚过一刻,301医院的大门缓缓驶出一辆装饰黑纱白布的灵车。围观群众看见这辆灵车后,情绪一下失控,脸上沾满了泪水。

有的上了年纪的老同志,早已哭得悲天怆地。

原来,这辆灵车上装载的正是邓小平同志的遗体。

5天前的1997年2月19日晚,世纪伟人邓小平因病突然逝世。噩耗传出,全国人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中,这才引出群众夹道欢送小平同志的动人事迹。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儒雅随和的小平同志晚年饱受疾病折磨。

临终之际,他老人家留下三条遗言。同时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悔恨终生……

图|世纪老人邓小平一、邓小平的晚年生活

1904年,邓小平生于四川广安。早年的他曾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归国后一直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

20世纪60~70年代,邓小平因为特殊的时代环境与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屡次受到错误对待。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邓小平不负众望,成为党和国家的领路人,随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新征程。

复出工作的同时,邓小平还在党内数次提出:老同志应该以身作则,把舞台让给青年才俊。

20世纪80年代末,他用实际行动打破领导干部“终身制”。

那是1989年,85岁的邓小平请求退休,他对江泽民同志说道:“对我的评价不要过分夸张,分量不要太重,更不要把我放在毛主席之上,这样就不好了。我很怕有这样的东西,名誉太多太高其实是个负担。”

经党中央与相关部门和领导同志再三思考,邓小平辞去国家领导人职务的请求得到批准。

退休后的邓小平与家人共同居住于北京某处四合院里。

他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希望可以上街走走,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商店买东西。

此外,邓小平很喜欢孩子推着小孙子的童车在院里散步。

他每天在家中还会抽出大量时间读书看报、阅读文件,且每天坚持步行3公里。

闲暇之余,邓小平还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打桥牌。

在日常饮食方面,他没有特殊的标准。除了读书看报与小孙子娱乐之外,邓小平晚年还十分喜爱观看足球赛事。

1990年第14届世界杯开赛时,邓小平与亿万中国球迷一样,每天熬夜看直播比赛。

据秘书统计,在这届足球杯比赛开始到结束时,邓小平连直播加录像整整看了50场。

当然,尽管邓小平已经退休,但他并非不管任何事。在必要的时候,邓小平会根据自己的宝贵经验,给党中央以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与意见。

“我退休了,但并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邓小平曾对来访的老朋友基辛格这样说。

邓小平一生曾五次路过香港,作为主人踏上香港的土地是他一生的愿望。

1992年在深圳视察时,他曾站在皇岗口岸深情地眺望香港。

在退休的当天,他也曾袒露最后一个心愿: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我要踏上这块祖国的土地,哪怕就是坐着轮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钟也好。

虽然邓小平在世的时候与撒切尔夫人和一众英国政要经过长时间的唇枪舌剑,敲定了香港回归的具体时间,但他老人家去世时,距离香港回归只有不到半年。

没能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踏上香港这块土地,可以说是邓小平一生比较后悔的一件事情。

但与另一件事情相比,香港回归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邓小平虽有遗憾却不至于抱憾终生。

真正令邓小平感到耿耿于怀的,其实是台湾回归的重大问题。

图|参加植树的邓小平二、邓小平抱憾终生的一件往事

1989年5月16日,尚未退休的邓小平设宴款待前来中国访问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席间,两国领导人曾有这么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戈尔巴乔夫诚挚地向邓小平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在身体允许,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前往苏联进行访问。

邓小平以自己年龄不允许的理由,婉拒了戈尔巴乔夫的邀请。

同时他话锋一转,主动提及了:“我一生只剩下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恐怕做不成了,便是台湾问题。”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父子于1949年底逃往宝岛台湾。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使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台湾,被人为地与祖国母亲分隔开来。

为了解决这一重大历史与民族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与设想。

其中包括著名的“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等等。

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没有能进行第三次合作,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随着蒋介石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病去世被长期搁置下来。

邓小平作为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不同时间段多次参与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决策。

当邓小平再次复出工作后,他首先把解决台湾问题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1978年1月初,邓小平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时主动谈到台湾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解决台湾问题就是用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以和平方式解决,用这只手的力度要大一些;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那就是军事手段。

在这方面不可能有什么灵活性,要说灵活性,就是中国人民愿意多等一段时间。”

包括后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代表了中央政府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政策方针。

此后数年,邓小平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多次对解决台湾的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包括他天才般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不是为了香港,而是为了台湾所准备的。

只可惜,尽管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多次释放善意,对岸的台湾国民党当局仍然错误认为一旦与共产党进行统一或者合作,自己必定吃亏。

再加上当时蒋经国对于台湾回归问题的态度一直暧昧不明,使得邓小平在退休之前,台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针对这一现象,邓小平曾深情地说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祖国要统一,不统一就没有出路。如果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的时候总是会责备我们。这是大事情,前人没有完成,我们有条件要完成。”

可见,邓小平十分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台湾回归祖国。

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台独”分子李登辉成为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

彼时,“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大肆制造“一国两府”的企图,令邓小平非常不满。

直到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行期间还思考如何能在台湾问题上实现“一国两制”的方案。

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期间,有年轻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对他说:您老在我们年轻人心目中是最德高望重的。

邓小平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这不太好说,我有一点贡献,也做了一点事,但有很多大事没有来得及做,也做不完的大事。

邓小平这里说的“做不完的大事”,指的就是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大业。

面对人生遗憾,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21世纪还是要靠你们。

在台湾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邓小平早已预见自己很难看到这一天的到来,所以在多次谈话中,他清楚地表达了这一晚年遗憾。

三、临终之际,邓小平留下哪三条遗言?

自从1993年之后,邓小平很少出现在公开场合,他也几乎不当众发表任何重要讲话,为的就是减少自己的影响,不给新一届的中央核心领导集体带来麻烦。

然而,一些西方媒体故意制造“邓小平已经去世”或者病入膏肓的假消息,以此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每当有工作人员针对这一乱象请示邓小平该如何处理时?他老人家总是满不在乎,既不生气也不恼怒,更不会指名道姓找某些人的麻烦。

正是这样豁达随和的心态,让晚年的邓小平身体状况一直都比较好。

老话说得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1996年12月12日清晨,邓小平按照以往的习惯,一大早醒来后准备去洗漱间洗漱一番,然后吃早餐。

刚刚醒来,邓小平就感觉身体非常不舒服,呼吸不畅,长时间咳嗽。

图|1992年,邓小平南行

保健医生急忙为邓小平简单检查了身体。

为了双保险,他赶忙通知工作人员备好车,把邓小平送到301医院。

到了医院进行了一番全面仔细地检查后,医生发现邓小平的心脏、肝脾没有任何异样,他甚至没有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邓小平早晨起来突然感觉身体不畅?

症结出在了他的神经系统,用大白话来说,邓小平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已经折磨邓小平长达十余年时间,一开始的时候症状较轻。

当病情越来越重,邓小平偶尔会感觉到呼吸不畅,吃饭喝水吞咽困难,导致其行动不便。

既然找到了邓小平身体不舒服的原因,医务人员立即给他安排了病房。专家们立即开会研讨:如何不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尽量保证邓小平的身体状况逐渐转好。

正当医务人员商讨治疗方案时,他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

医院只好对邓小平进行了国内外最新的治疗手段,各种靶向药也被运用到临床之上。

那时的邓小平已是90多岁的耄耋老人,由于病魔缠身,加上每天24小时都要进行输液,身体上插满了管子,各种新式药物对他老人家的身体创伤非常大。

尽管如此,邓小平在住院的这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一声不吭,从没有向医生和护士抱怨什么。

据小平同志的妻子卓琳回忆,即使是在病重之时,邓小平还是嘱咐家人千万不要给医生添麻烦,他无条件支持配合医务工作人员提出的任何治疗方案。

话虽如此,尽管近几十年人类的医学医疗水平相较以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却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消除病症。

时间兜兜转转就到了1997年新年除夕,邓小平依然待在医院里。

因为家人无法探视,更不能吃自带的食物,医护人员就简单做了几个菜,包了饺子,大家发出了一个共同心愿:祝小平同志早日康复!

此时的小平同志正躺在病房里,他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浓浓的新年气氛似乎也感染到了他。

突然,他察觉病房里的电视机出现了一个他比较熟悉的身影。

1997年新年那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正播出刚刚制作完成的大型纪录片《邓小平》。

图|邓小平题字“希望工程”

在医护人员黄琳的陪同与解释之下,邓小平本人观看了这一部有关于他的纪录片。

当电视机上播出了邓小平过往的光辉事迹,以及党和人民对他的评价时,这位世纪老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脸上还流露出了一丝谦虚,甚至有些害羞的神态。

他老人家这些细微的脸部表情被医务人员黄琳敏锐地捕捉到。

然而,人生人死乃自然规律。即使是医务工作人员全力抢救,每天24小时彻夜不离守在邓小平的身旁,可奇迹还是没有发生。

1997年2月19日晚9:00许,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2月24日清晨,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前往301医院送邓小平最后一程。

不久后,邓小平的遗孀卓琳与子女们怀着巨大的悲痛之情,抱着他的骨灰、遗像乘坐一架专机,将小平同志的骨灰撒向了祖国的山河湖海。

据说,这是邓小平在去世的前几天,向夫人卓琳和党和国家提出的要求。

除了骨灰撒向大海之外,邓小平还有两点要求:不搞遗体告别仪式,设灵堂;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

伟大之人必有伟大之处。

很难想象,身为“改革开放总工程师”的邓小平,在临终之际没有为自己与家人向组织提出任何附加条件。

即使是被病痛折磨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他还是不愿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麻烦。

甚至想最后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图|北京的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的旗帜

一句“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对他的由衷感激之心。

结语

当小平同志病逝之后,工作人员要把他的衣物与遗体一同火化时,居然发现了一件带着洞眼的中山装。

看这一件破洞的衣服,工作人员再一次潸然泪下。谁能想象,如此重要的伟大人物居然会穿着破洞的旧衣?

1 阅读: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