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军军长在南京被判处死刑,临刑前高呼:毛主席万岁

逗逗娱 2025-02-13 09:39:22
前言

一时轻信就可能犯下大错,在战争时期更是这样。在到处都充满危险的年代,各方都得重视提高警惕性。

就在快要迎来光明的时候,这位起义将领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背后捅了一刀,可他对党的向往丝毫没有改变。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军将领黄樵松的家庭生活陷入很大的困境,我党知道这事儿后,在给予帮助的同时,还带去了慰问。

黄樵松是国民党的将领,同时也是起义将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口中高呼“毛主席万岁”。那时候,他对蒋介石已经彻底失望,内心向往着我党的思想理念。黄樵松都经历了些啥?为啥没能等到解放?

一、黄樵松的起义行动

抗战的战火燃起时,没有哪个中华儿女能置身事外。十四年抗战,黄樵松就参加了八年,而且是其中最热血沸腾的八年。

太原会战的时候,娘子关战役那可是又危险又激烈。这仗是在孙连仲指挥下打的,可敌我实力差得太多,咱的部队死了老多的人,受伤的也数不过来。

战役刚打响的时候,咱们的部队特别巧妙地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朝着日军的部队就发动攻击了。这一场阻击战打了老长时间,咱部队也拼了命地抵抗到最后,可还是没能拦住日军往前推进的脚步。

这一时期,咱的部队都跟日军打起巷战了,可太原最终还是没保住。咱自己牺牲了好多战士,日军那边也没少死人。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咱部队以后打仗积攒了不少经验。

黄樵松在那儿拼命抵抗,可还是顶不住敌人那猛烈的炮火。黄樵松参军的初衷很简单,他和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就是为了有口饭吃。

但后来的黄樵松可是在坚定地保家卫国。黄樵松是接受过一些教育的,只要有人稍微给他点拨一下,他就能形成非常积极正面的思想观念。

高树勋对他特别关照、非常重视,在高树勋的帮助下,他在国民党军队里的地位一个劲地往上升,抗日的功劳也频频出现在战报里。

“内战”还没爆发的时候,黄樵松心里想着国家能有几年太平日子,不用再打仗了。哪知道蒋介石挑起了内战,他作为国民党军队里的一员,只能上战场打仗去了。在过去好些年的抗战期间,他可是看到了共产党的忠诚,还有毛主席心里装着老百姓、装着国家的那种精神。

就这样,高树勋起义之后,黄樵松也开始内心纠结斗争起来了。这时候,咱们党的劝说工作也没停,高树勋、徐向前他们都在等着黄樵松表明态度。

黄樵松没让大家失望,给了肯定的答复。可就在起义前夕,他在对部队进行调整和掌控的时候,出岔子了。他本以为那些跟随自己多年的人会跟自己一条心,结果却看走眼了。

黄樵松把起义的前因后果都跟戴炳南说了,戴炳南听了又惊又有自己的担心。黄樵松满脑子都是起义的事,没发现戴炳南有啥不对劲。

就这样,戴炳南担心起义要是搞砸了,自己和家人都得倒霉,于是就把这事儿告诉了阎锡山,阎锡山可是个势力不小的人。

这样一来,黄樵松起义当然就失败了,他自己的命恐怕也保不住了。不过阎锡山问他的时候说:“你现在后悔不?本来你在这儿也能享受很好的待遇。”

黄樵松斩钉截铁地回应:“后悔?哪有这种可能。内战我本来就不想参与,在这场斗争里,我一直都是站在共产党这边的。”

1948年,黄樵松在南京被枪毙。临死的时候,他喊出了心里一直惦记着的事儿,也喊出了坚定的决心。虽然他起义没成功,可他的行为还是深深影响了不少人。

二、黄樵松的抗战信念

凡是和黄樵松有过接触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在抗战时期,他为战争事务忙前忙后,还为宣传工作出了不少力。黄樵松个子不高,可思想境界很高。他眼神炯炯有神,眉毛又浓又密,这让他的抗战信念看起来更加坚定了。

黄樵松说起话来斯斯文文的。他可机灵,会巧妙地运用自己的作战经验,让民众心里的顾虑烟消云散。他特别亲民,老百姓都可喜欢跟他唠嗑了,这在那个紧张的年代里也算是件让人开心的事儿。

百姓们就会问他:“黄将军,你们打仗的时候害怕不?我听讲日军的装备比咱们的强多了。”

黄樵松常常提起台儿庄的事儿,他会说:“没什么好怕的,他们有武器又怎样,咱们也有炸弹能把他们给炸个稀巴烂。”

咱们的战士可厉害着。他们就算有坦克,但是坦克外面发生啥事儿,里面的人也没法马上做出反应。咱们大家要是去的话,也差不了多少。

百姓们听了都迫不及待想试试,黄樵松的话也激发了百姓们的抗战热情。有位大娘还讲:“我要不是个老太婆,肯定也奔前线去了。”

黄樵松在这个时候,他的人生走向就已经确定了。他爱读书,希望从书中获取知识。他结交的朋友大多是有志气的人,朋友来了,他会很有礼貌地迎接,还会拿笔把朋友来过这件事记下来。

黄樵松自始至终都坚守着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不管是读书还是带兵打仗,他都会满怀热情地去完成每项任务。

就这样,他起义的决心非常坚定。在黄樵松心里,国家和老百姓才是最要紧的。

三、黄樵松夫妇的光芒

黄樵松和他的夫人在革命与抗战之路上就像一缕阳光,给许多人带来了希望。黄樵松有六个孩子,那时候日子本就艰难,他家过得特别紧巴,可他们心地善良,还是见不得老百姓受苦。

那时候,一边得抵抗日本鬼子的侵略,一边还得遭受天灾人祸,这可太让人揪心了。旱灾一来,老百姓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你看大街上那些老百姓,穿得破破烂烂像乞丐似的,脸脏兮兮的,嘴唇都干裂了,手里拿着树皮就往嘴里塞。

家里人多的,甚至会扔掉自己的孩子,实在是没别的办法。黄樵松都看在眼里,他就号召好多战士给这些人提供点保障。

黄樵松,他先是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资,然后带着战士们“勒紧裤腰带”,给那些吃不上饭、买不起饭的老百姓,送去一点生活的希望。

在河南,有好多人称赞他,都会这么讲:“今儿个黄将军又放饭,咱能活下来可全靠他们。”

黄樵松看着街上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瞧见没人管的小女孩,黄樵松实在狠不下心,就把小女孩带到军中,然后问道:“孩子,你家里人?”

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抽泣着说:“妈妈不要我。”

黄樵松做了父亲,他看着小女孩,鼻头忍不住一酸,说道:“没事儿,我要你。”

黄樵松把她带回家后,他妻子一点怨言都没有,就觉着这女孩怪可怜的,说道:“孩子,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他们都是你的兄弟姐妹。”

黄樵松和他老婆对待小女孩就跟对自己孩子似的,吃的、穿的、用的都一视同仁,丝毫不亏待。

黄樵松目睹百姓身处疾苦之中,他的想法和我党挺接近的。他以及他的家人,是应该得到我党的敬重的。

结语

黄樵松起义虽未成功,可他的事迹相当壮烈。他认可我党思想,还以实际行动践行毛主席的精神。他最后的呼喊就是他内心的追求,也是他至死都不屈服的信念。

好人肯定会有好报的。黄樵松的精神那可是咱们前进的动力,他做的那些事,咱们可得牢牢地记在心里。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