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赵楼村的村民们经历了一场惊魂事件。当年被赵作海杀害的赵振晌,竟然在白天突然出现在村里。村民们看到他时,纷纷惊恐地喊道:“诈尸了,诈尸了……”这一幕让整个村子陷入了恐慌。
赵振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赵作海的命运,直接证实了赵作海案是一起冤案。这一事实无可辩驳地推翻了之前的判决,为赵作海洗清了罪名。赵振晌的出现不仅为案件提供了关键证据,也让整个案件的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这一转折点让赵作海从多年的冤屈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了自由和清白。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01】
赵作海和赵振晌是赵楼村的同村人,两家房子紧挨着,前院后院的关系。他俩从小就是玩伴,关系一直很铁,可以说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发小。
赵振晌和赵作海一同外出谋生,赵振晌对赵作海非常信赖,每次工作的报酬都由赵作海代为领取,随后转交给赵振晌。
赵振晌文化程度有限,无法自行处理工资结算事宜,因此长期以来都由赵作海代为办理。两人之间的这种合作模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基于这种默契和信任,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工作伙伴,达到了几乎不分你我的程度。
赵作海照常帮赵振晌领取了工资并转交给他,但赵振晌发现工资少了1800元。赵作海告诉赵振晌,工资就是这么多,如果有疑问,可以自己去问包工头。
赵振晌去找工头讨薪,工头却反问:“工钱不是已经全给你了吗?”
赵作海对薪资的具体数额含糊其辞,未明确说明实际发放了多少。这让人怀疑他是否在工资核算过程中动了手脚。
赵振晌原本计划用工资支付彩礼费用,但少了1800元后,这笔钱就不够用了。
由于彩礼问题,赵振晌的婚事告吹了。那次错失结婚机会后,他再也没碰上合适的对象。如今,他已年近四十,依然单身。
赵作海的感情生活很平稳,到了适婚年纪就成家了。婚后,他和妻子陆续生育了四个孩子,包括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赵楼村有个年轻媳妇叫金美,长相出众,村里人常夸她是"村花"。她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因此,村里一些不安分的人总打她的主意。
赵振晌和赵作海兄弟俩都对那位年轻女子心生贪念,渴望不已。
赵振晌单身多年,心里有些想法也情有可原,但赵作海明明有家庭,却还动歪心思,这就说不过去了。
199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赵作海去金美家拜访,喝了些酒后,他趁着夜深人静,心里起了歪念头。他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故意留在金美家里,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迟迟不肯离开。
赵振晌到金美家时,与赵作海发生争执,随即动手。赵振晌持菜刀连砍赵作海数下,正值夏季,赵作海身上多处受伤,血流不止。
赵振晌袭击赵作海后迅速逃离现场,返回家中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认为留在村里已经不安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赵振晌认定逃跑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他迅速整理好行装,趁着夜色匆匆离开了赵楼村。
【02】
赵作海受伤后,一心想要找赵振晌算账,但赵振晌早已从赵楼村人间蒸发,赵作海遍寻无果,只能放弃这个念头。
大约两周后,1999年5月8日,赵楼村的一口荒废机井中惊现一具没有头颅的尸体,村民们惊恐万分,迅速向警方报案。
在发现尸体前,赵振晌的侄子发现叔叔突然失踪,于是向警方报案。他表示赵振晌生死不明,仿佛人间蒸发,并提供了线索,指出赵作海与叔叔之间存在矛盾。
罗明珠担任刑警队的队长一职。
罗明珠灵机一动,认为这两起案件可以合并处理。一起是人口失踪案,受害者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另一起是无头尸案,需要确认死者身份。将这两起案件合并调查,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罗明珠随即下令,迅速将赵作海列为嫌疑人并实施抓捕。赵作海落网后,罗明珠并未进行任何实质性的调查,直接展开审讯,并在过程中动用了刑讯手段。
在审讯过程中,赵作海始终坚持自己与赵振晌的死无关,并否认井中发现的尸体是赵振晌。尽管面对多次讯问,他始终没有改变这一说法。
赵作海对法律条文并不熟悉,但他心里明白一个基本准则:害人性命就得偿命。这种朴素的是非观念,他还是很清楚的。
夺人性命是极其严重的罪行,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罗明珠目前已经锁定了嫌疑人,并且掌握了其作案动机,只缺少供词和具体的证据。为了完善案件证据链,罗明珠决定逮捕金美,期望她能作为关键证人,指认赵作海是杀害赵振晌的凶手。这样一来,案件就有了人证支持。
警方对金美进行了审问,但她始终重复着相同的说法。她承认赵振晌确实在她家中对赵作海动了刀,但她坚称自己并未目睹赵振晌杀死赵作海的过程。金美的证词始终围绕这一点,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这种做法明显是在诱导对方说出特定内容。
金美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更别提法律知识了,这些复杂的事她压根儿搞不明白。
然而,她始终不愿意出面指控赵作海。
罗明珠命令金美跪地,禁止她起身。金美持续跪了整整三天三夜,但即便如此,她仍未指认赵作海。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警探走进了审问房间,凑近罗明珠低声说了几句话。罗明珠一听,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随即转身走出了房间。
警方早已拘押了赵作海的配偶高晓丽,并对其采取了与金美相似的审讯手段。他们迫使高晓丽长时间跪地,持续数日。审讯过程中,调查人员向高晓丽展示了一个尼龙袋,质问道:"这个袋子是从你家找到的,上面的缝线是你亲手缝制的,没错吧?"
高晓丽对警方的举动感到困惑,她明确表示:“这个尼龙袋不是我的,我从未见过它。”
警方发现高晓丽未按指令行动,随即命令她跪下,并不准她有任何休息。面对持续的折磨,高晓丽终于无法继续承受,向警察质问:“我已经交代了一切,你们究竟还想让我做什么?”
在警方的引导下,高晓丽逐渐意识到,他们希望她承认那个尼龙袋属于她家。面对这种情况,她最终坦白道:“那个尼龙袋确实是我家的,上面的缝线也是我亲手缝制的。”
警方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找到了关键证据,证明赵作海涉嫌杀害赵振晌。这个证据就是一个尼龙袋,正是用来装井中尸体的袋子。经过调查,这个袋子属于赵作海家,成为案件的重要物证。有了这个证据,警方对案件的侦破信心大增。
在案件调查中,一旦获取了确凿的实物证据,证人证词的作用相对减弱。此时,审讯工作的重点自然转向了获取嫌疑人的供述。
赵作海再也无法忍受了。
在短短33天内,他连续九次供认不讳,坦白自己就是杀害赵振晌的凶手。
尽管赵作海已经承认了杀人事实,但案件并未就此了结。警方要求他详细描述作案的具体过程和现场位置。在严酷的审讯下,赵作海被迫编造了虚假的供述。
赵振晌是我亲手结束生命的,原因在于他之前曾用刀伤害过我,这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怨恨。
行凶后,我切下了死者的头颅和双腿,用火焚烧。待烧成灰烬,我将这些残骸抛入了河中。
无法分割的部分,我用尼龙袋装好,丢进了荒废的机井中。
用于包裹遗体的尼龙袋是从家中取来的,袋口的缝合痕迹出自我妻子之手。
警方在赵作海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先后三次向检察机关提交了起诉建议,但每次都遭到了退回。检方给出的理由是:案件事实尚未查清,关键证据不足,存在多处疑点无法解释。因此,检察机关认为目前不具备提起公诉的条件。
罗明珠对检察院公诉科的王继华产生了不满,认为对方有意针对自己。在多次调查结果被否决后,她决定向副局长丁中秋寻求帮助。
只要他稍微留意一下,就能看出这案子问题不少。法医报告显示,井里那具男尸身高大约170厘米,但赵振晌才165厘米,显然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这个案件一直进展缓慢,迟迟没有实质性突破。
最终,案件移交至商丘市政法委处理。政法委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讨论会,经过深入分析,他们认定此案符合公诉标准。基于这一判断,检察院最终同意对案件提起公诉。
由于赵作海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他获得了减刑机会。通过积极改造,他的刑期从原判减至20年有期徒刑。
不公正的判决由此产生。
赵作海在案件侦办过程中遭受了警方的暴力审讯,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入狱后,他连提出申诉的勇气都没有,更别提为自己喊冤了。在那段日子里,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保住性命,其他的都不敢奢求。
【03】
然而,错误的判决终究无法改变其不公的本质。
2010年4月30日,赵楼村的居民们被一则消息震惊了:已经离世十余年的赵振晌突然在村里现身。
赵作海已经被认定杀害了赵振晌,为何赵振晌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再次现身?
赵振晌拖着受伤的腿,慢慢走在赵楼村的路上。村民们看到他时,全都愣住了,这才明白过来:赵作海根本没杀赵振晌,他确实是被冤枉的。
赵振晌一回到赵楼村,赵作海的亲属就赶紧通知了警察。警方迅速赶到现场,直接将赵振晌带走。
那天晚上,赵振晌用刀砍伤了赵作海,随后匆忙收拾了一下,便离开了赵楼村。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敢回去,也与家人彻底失去了联系。
十几年过去了,赵振晌原本一直没打算回来。直到他突发偏瘫,丧失了劳动能力,这才不得不返回家乡。
赵振晌因身体原因无法工作,考虑到自己单身无子女,符合五保户条件,他决定返回家乡。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回村后能获得五保户待遇,从而维持基本生活,最终选择回乡。
赵振晌的突然现身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风波,这直接证实了赵作海案确确实实是一起冤假错案。
赵作海在狱中得知赵振晌回村的消息后,情绪彻底崩溃,一个成年男子痛哭失声,几乎喘不过气来。这泪水背后,是他心中难以平复的冤屈。
【04】
2010年5月7日,有关赵振晌身份核实的相关文件被正式提交至商丘市人民法院。
5月8日,法院正式撤销对赵作海的指控,认定其无罪,并立即予以释放。同时,启动了国家赔偿程序,以弥补其因错误羁押所遭受的损失。
2020年5月9日,河南省第一监狱正式宣布赵作海无罪,并立即予以释放。这一决定标志着赵作海案件的最终了结,也反映了司法系统对冤假错案的纠正。
2010年5月13日,赵作海决定接受65万元的国家赔偿,并同意不再提出其他赔偿要求。这一消息一出,连赵楼村的村民都感到惊讶,认为赔偿金额偏低。
据赵作海的叔叔透露,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与赵作海达成协议的过程颇具戏剧性。事情发生在5月13日凌晨两点,法院工作人员一直在他家中软磨硬泡,最终才促使协议签署。这种深夜登门、持续施压的做法,让人不禁对协议的签署过程产生疑问。整个过程不仅时间点选择特殊,而且法院人员的行为方式也显得过于执着,这反映出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某些异常之处。
拒绝签署协议,绝不离开。
在意识模糊的状态下,赵作海最终签署了文件。
赵楼村机井命案再次启动调查,警方深入勘查现场,在废弃的机井中发现了受害者的头颅。这一发现充分暴露了罗明珠当初办案时的严重失职与草率态度。
假如他当时搜查得更仔细点,井里的断肢就不会遗漏。
机井命案迅速告破,死者身份确定为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的高宗志。案件起因是他在与三位合伙人经营生意时发生严重冲突。这三人设局将高宗志诱骗至赵楼村,将其杀害并肢解,随后将尸体和残肢丢弃在一口废弃的机井中。
高宗志失踪后,他的家人一直在努力寻找他的下落。有一次,他们听说赵楼村的一口废弃机井里发现了一具无名男尸,家人立刻想到这可能是高宗志,便打算前去确认。然而,后来得知这具男尸的身份已经查明,并非高宗志,家人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有继续前往。
真相终于水落石出,然而赵作海的人生已经彻底崩塌。
赵作海入狱后,他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女改嫁他人,留下两个较大的儿子。这两个孩子当时一个刚读完小学,另一个才上三年级。由于家庭变故,他们不得不中断学业,依靠亲戚的接济生活。
赵作海服刑期间,家人从未探视。妻子和子女都选择与他断绝联系,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父亲的身份成了家庭的污点,让他们在社交场合感到难堪。这份亲情早已消磨殆尽,他们对赵作海已没有任何牵挂。
赵作海最终得以平反,但他最宝贵的时光已在牢狱中消磨殆尽。当年他被捕时,家庭生活原本幸福美满。
然而,命运弄人,他刚获释,便发现自己的住所已是一片废墟,空无一人,院子里杂草丛生,无人打理。
【05】
2010年5月13日,罗明珠因被指控参与刑讯逼供,遭到刑事拘留。
5月27日,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正式对罗明珠等六名嫌疑人提起诉讼。其中,罗明珠和丁中秋分别被法院判处一年至两年的有期徒刑。详细判决结果请参考文章末尾部分。
他原本指望靠那笔赔偿金安享晚年。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到了2018年,那笔65万元的资金已经全部用完了。
赵作海的首要开销是为大儿子筹备婚礼,他支付了10万元作为结婚费用。由于长期服刑,他深感对儿子有所亏欠,因此认为这笔钱是他应尽的责任。
家庭财务上的另一个重大损失是大儿子擅自挪用了父亲账户中的14万元。在拿到这笔钱后,他便离开了村庄,至今下落不明。
此后,赵作海与大儿子彻底失去了联系。
第三笔损失是被非法传销团伙诈骗了17.5万元。
赵作海独自生活感到寂寞,手头宽裕后便找了个伴侣。这位新伴侣的三个女儿参与了传销活动,还说服赵作海和妻子也加入其中。最终,赵作海为每个人投入了3.5万元,总计花费了17.5万元。
第四项资金投入用于支持权健项目。
赵作海出狱后带着一大笔钱回到家乡,很快引起了权健公司员工的注意。他们频繁上门拜访,用各种花言巧语游说赵作海,最终成功说服他投资了大约20万元。
赵作海拿到手的65万元,很快就花得差不多了。这笔钱原本不算少,但在他手里没撑多久就见了底。具体怎么花的,他没细说,但结果显而易见——钱没了。这种事儿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人拿到一笔钱后,总觉得能花很久,结果一转眼就没了。赵作海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赵作海的亲戚也开始打他钱的主意。他的一位堂兄提出,当初赵振晌回来时,是他报了案,如果不是他,赵作海可能还在监狱里。因此,他认为赵作海应该感谢他,并要求支付一笔“酬劳”。他最初索要5万元,赵作海觉得数额过高,但最终还是支付了几千元,这才平息了这件事。
赵作海在短短几年内就花光了65万,经济状况再次陷入困境。
赵作海的积蓄基本上都被人骗光了,主要原因是他长期在监狱服刑,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完全跟不上社会的节奏,导致他屡次上当受骗。
目前,有关部门为赵作海提供了就业援助,为其安排了环卫岗位。同时,其配偶也在政府机关从事保洁工作。夫妻二人每月合计收入约三四千元,基本能够维持日常生活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