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子慢慢过,听我慢慢和你说。
有事来谈心,没事和我来唠嗑。
作者 | 梅姨
讲述:
梅姨,您好。我是一个35岁的女人,结婚八年,有个六岁的女儿,在单位是个中层,收入稳定。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结难解的结——我爸妈,从小到大,都没把我当“真正的孩子”。
我上面有一个哥哥,小我三岁。我小时候成绩比他好,听话懂事,从不惹事,可爸妈从来都是围着他转。新衣服是他有的,我穿旧的;好吃的先紧着他;他做错事,他们说“男孩子淘气”,我做错事,他们说“女孩子不能这样没规矩”。
最让我心寒的是,后来我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但我爸居然说:“一个女孩读那么多书干嘛?赶紧嫁人不就得了。”大学四年我自己打工赚生活费,他们只象征性给了我一点。我那时就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靠自己,不能指望这个家。
后来我结婚买房,是我和老公一起凑的首付。我爸妈连一分钱都没出,甚至还让我偷偷给我哥还过一次信用卡债务。我不怪他,他有点混,但我真怪我爸妈——他们总说:“他是你弟,他以后要扛家的。”
现在他们老了,我哥没什么出息,还总惹事。他们开始一天天找我,说我“日子过得好,应该帮帮家里”;说“女儿也是孩子”;说“再计较就是不孝”。
我不是不想尽孝,可我不明白——这个“家”,我什么时候真正拥有过?
我该不该继续管?我该不该逼自己放下那些年被区别对待的委屈?
一个永远排在后面的女儿
梅姨回复:
一个永远排在后面的女儿,
你说得好委屈,我也看得好心疼。
你这封信,是很多“被轻视长大的女儿”心里一直没敢说出口的话。
你说你“从来不是这个家的孩子”,这话听着重,可细细一看,你说得一点也不夸张。你考上大学没人鼓励,给哥还债没人道谢,如今他们一句“你日子过得好”,就要你收拾“原生家庭的烂摊子”——你不是他们的孩子,只是他们“临时需要”的备胎。
这不是亲情,这是索取。
你爸妈说你“不孝”,我想告诉你,真正的孝顺,不是无条件的牺牲。不是一边舔着伤口一边倒贴金钱和力气,不是你受了伤,还要回头拥抱打你的人。
你小时候那么努力,是不是一直在想——如果我更乖一点,是不是他们就会看见我了?可你都三十多岁了,你还要再等他们良心发现吗?
有句话你要记住:你不是不孝,是他们从来没教会你什么是“被好好爱着的孩子”。
现在你有家庭,有女儿,你最该做的,是把爱给懂得珍惜你的人,把力气用在值得的生活上。如果你心软想帮,可以量力而行,但那是“施恩”,不是“该还”。
别为了讨一个“他们也许会变好”的幻想,把你女儿、你自己未来的幸福赔进去。你不是天生就要补你哥的窟窿,也不是生来就要做“工具人”。
你现在排在后面没关系,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自己排到人生的第一位。
有时候“觉醒”并不是一场大哭大闹,而是你终于敢说一句话:我不欠你们的。
放过自己,才是真的孝顺。
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值。
梅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