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就是关于“变”的学问

仰之亦行之 2025-02-14 19:51:00

前段时间,我在头条上发表了两篇哲学文章。这是多年来自学哲学尤其是毛主席哲学思想,加上来到云南省的元江过冬后在县图书馆看了三本哲学书即李达的《唯物辩证法大纲》、陈扬炯的《哲学漫谈》以及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之后的两篇体会性的哲学刍议。不想引来了许多网友的热议。赞成鼓励的有之,异议相与析的有之,这使我很受鼓舞。但是,其中一个评价说哲学是无用的,骗人的。这是我很不能接受的,我也懒得回复他。今天有空,就用这篇哲学文章来答复他一下吧。

归根结底,哲学就是关于“变”的学问。“变”是宇宙间亘古不变的内在规律,“变”缘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的事物和矛盾的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事物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和发展就是对立面的转化。旧的对立面消失了,新的对立面又产生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一这就是“变”的学问,也即哲学。研究哲学就是研究“变”的规律,因为在“变”的背后没有什么需要人类去认识的了。

你看,自然界不是在变化吗?就拿太阳系来说吧,有天文学家推论它们可能是第三代星球了。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加快,久而久之,年的时间也要变短。就别说太阳和地球的最终消失的问题了,这不是短暂的人生所能看得到的。但它们却时时刻刻无不处在变化中,不是变大而是变小,这个变的总趋势也是确定不移的。

你看,人类社会不是也在变化吗?目前为止,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已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后,人类社会还要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人类社会最高级的形态。只有到那时,人类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的束缚以及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的束缚而进入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境界无比高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有人说,你这是乌托邦!那么,那些宣扬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合理”的、“最终的”社会形态的说法是不是乌托邦呢?一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二战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不是说明了那些宣扬资本主义是“最终的”社会形态的理论才是真正的乌托邦吗?有人又说了,社会主义国家有反复,比如苏联。略懂历史的人都知道,除了奴隶社会不明显外,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有反复的,但历史总的变化趋势是向前的,这个变化规律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

你看,人的思想不也在变化吗?过去年代孝敬父母是天下公德,现代社会却出现了“倒行孝”的逆公德思潮,这种变化又所为何来呢?解答这些个问题必须从产生变化的内部矛盾说起。

自然界的“变”在非生物界说来是排斥与吸引、化合与分解的矛盾引起的;生物界的“变”是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引起的;人类社会形态的“变”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而思想的“变”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矛盾在人的主观意志方面的反映。

就拿“倒行孝”这个问题来具体说一下吧。这一方面是个道德层面的教育问题,另外一个方面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矛盾在人的思想上的反映。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就业压力大,工资收入相对较少或者说积蓄少,而成家立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难以自立,所以要向老人伸手求援。而老人身为人母人父但凡能帮孩子的都不会袖手旁观。但苦就苦了那些无能为力的父母,他们有心无力又无钱,自己尚要艰难渡日,又怎么去帮孩子?尤其是那些条件优渥的家长又很“会”娇惯子女,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孩子们的攀比心理。即使那些工作好,收入不菲的孩子也竟相攀比起来。于是乎,“倒行孝”便大行其道起来。大多数身为平常百姓的家长们则有苦难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惶惶乎不可终日了。九满所撰写的散文《卑微的母亲》不就是对这种思潮的极好写照吗?!

学了哲学后,明白了“变”的根本原因,也就能使家长们和孩子们都能够从两个方面好好想想,从而缓和一下心中的郁闷了。然后开诚布公、相互沟通一下,化解掉亲情处理问题上存在的一些家庭矛盾也就容易一些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难道不是和我们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吗?这怎么能说学哲学是无用的,又怎么能说哲学是骗人的东西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