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政治局常委,一生开过四次追悼会,去世后骨灰至今都没找到

经史如诏 2025-02-11 09:23:57

1980年3月20日,北京市中山公园举行着一场特殊的追悼会。

本应容纳逝者骨灰的寿盒内空无一物,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副眼镜,这是逝者留在世间的唯一遗物。

被追悼的逝者,名叫李立三,是我党史上的工人运动的领袖,也是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而匪夷所思的是,在此之前,我党曾为李立三举办过三次追悼会,但1980年的这一次,参加追悼会的人都深知: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李立三,再也回不来了……

红色“坦克车”,罢工总指挥

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的一户书香门第家庭。秀才出身的父亲李昌圭为他取名“李隆郅”。

十六岁的李立三初识毛主席时,毛主席曾开玩笑地说:李立三的这个名字不接地气,难读也难写。或许这正是李立三后来改掉自己名字的原因。

但有趣的是,继承父亲一身秀气的李立三,竟然还有一个听起来“刚猛十足”的外号:坦克车。

1919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李立三,和周总理、陈毅等人一样,也踏上了留法求学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故乡巴黎,一听到有人提及国内的反动军阀、土豪劣绅胡作非为时,李立三就愤怒地挥舞拳头,高呼“推翻”“打倒”。

李立三在同学面前时常一副热血沸腾的模样,让他获得了“坦克车”的美誉。

1921年,归国之后的李立三成为了我党最早的一批党员。思想保守的父亲李昌圭发现孩子从法国回来,仿佛变了一个人。

当父亲得知李立三想要推翻北洋,建设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时,他不禁勃然大怒:

“给你们一千年的时间,你们也搞不成!”

听闻父亲训斥的李立三立即顶嘴道:“怎么搞不成?军阀有枪,我们有人民,人民就是真理!”

1922年9月,得知江西安源路矿当局拒绝发放工人工资的消息时。李立三与毛主席、刘少奇等人风尘仆仆地赶到现场,发起震惊中外的“安源铁路大罢工”。

号称“坦克车”的李立三,当时走在罢工队伍的最前列,面对军警的枪口,他临危不惧,高呼“打倒军阀”、“打倒黑心资本家”。

很快就有民间消息传出,“不怕死”的李立三在安源铁路大罢工时被军警打死。不知情况的同志亲友们误以为李立三真的牺牲,就为他办了一场追悼会。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不是李立三人生中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干革命坚贞不屈,认错时虚怀若谷

历经安源铁路大罢工后的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华夏大地上一支不容小觑的革命力量。

1925年2月,上海日本纺纱厂管理人员将一名童工殴打致死,此举点燃了一众日商厂工人们的怒火。李立三瞅准时机,再次领导工人掀起大罢工,是为“五卅运动”。

这场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持续近1个月,共有50万人参加。北洋政府很快便与英、日两国勾结,对罢工运动进行暴力镇压,并下令全国通缉李立三。

北洋政府和英日军警镇压罢工时,现场共有13人死于非命。

民间又有消息传出,李立三被拘捕后惨遭杀害,于是不知情的同志亲友们,又在1925年给李立三办了场追悼会。

令人欣喜的是,逃过一劫的李立三竟再次死而复生,出现在众人面前。

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李立三,很快便又一次将生死置之度外,投身到如火如荼的革命事业当中。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李立三是党内率先一批意识到要用“枪杆子”解决问题的人。

在李立三等人的建议下,“八一南昌起义”爆发。虽然此次起义使我军成功拿下南昌城,但在敌军的“围剿”之下,我军还是不得不迅速撤离。

在此期间,又有人传出李立三在南昌起义中牺牲的消息,不明真相的人,于是又为李立三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三场追悼会。

在党早期“摸石头过河”的革命时期,李立三凭借着自己对革命的满腔热血,为我党闯出了一片革命的新天地。

可难免有些书生意气的他,偶尔也会对时局的判断出现谬误。譬如在南昌起义后,李立三依然坚持认为,中国应当效仿俄国的“城市中心主义革命”路线。

李立三的“城市中心”路线,与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大相径庭。后来,毛主席用井冈山的革命实践,证明了哪条路线才是历史的选择。

意识到自己局限性的李立三很快幡然醒悟,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便辞去党内的工作,于1931年抵达苏联继续学习深造。

归国后从事翻译工作,一腔热血显露对党忠贞

在苏联学习的日子里,李立三没有一日不心系祖国的革命事业。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我党与苏联共产国际一度失去了联系。

就在所有人为红军的生死存亡担忧之际,李立三自告奋勇,亲手编译密码,搭建电台,在中苏边境寻找红军的信息。

找不到红军确切位置的李立三,曾焦急地向共产国际建议,由自己乔装打扮成商人,从新疆潜入到大西北,寻找红军的去处。

由于共产国际认为李立三的这一提议太过冒险,所以最终没有批复。

直到1935年,李立三派遣刘长胜携带电台秘密,从外蒙入境,历经一年后才在陕北找到了“春风吹又生”的红军。

在苏联工作的日子里,李立三也曾受到过苏联“大清洗”的波及。

1938年,他被苏联内务部带走,甚至被开除党籍,但李立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

1946年,阔别祖国多年后的李立三,终于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离国多年的经历,让李立三错过了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我党依然没有忘记,他在早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

回国后的李立三,凭借着精湛的俄语,从事起了翻译工作,他本人亲自翻译出了第一本俄语版的《毛泽东选集》,让伟人的思想传遍世界。

1967年6月22日,为共产主义信仰辛劳一生的李立三终于倒下了,从此再也没有起来。

匆匆离去的李立三,在当时像普通人一样被送入火葬场,由于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导致李立三被草草火化,其骨灰至今仍处于丢失状态,这也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直到1980年,。时隔13年后,党组织正式为李立三补办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追悼会,缅怀这位我党的早期领袖、坚贞不屈的革命英豪

0 阅读:53

经史如诏

简介:经略史海,一诏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