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李先念找李德生谈话:我级别比你低,要你辞职是毛主席的意思

经史如诏 2025-02-10 09:00:00

1974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忽然找到了当时身兼数职的李德生,向他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请求,希望他可以主动向毛主席递交辞呈。

在得知让自己辞职是毛主席的意思后,李德生一时间不知所措,他更不解的是,毛主席为何会对他有如此安排?

特殊时期,李德生为何身兼数职

20世纪70年代的李德生,一人身兼数职:他既是中央委员会的副书记,又是沈阳军区的司令员,还是解放军总政治部的主任。

李德生的朋友,都开玩笑说他在那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是“最忙”的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德生能够在当时身兼数份要职?这需要从李德生的革命履历开始说起。

1930年,年仅14岁的李德生就加入了工农红军的革命队伍,追随红军完成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德生又成为了八路军129师第三十团的团长。

解放战争爆发后,李德生升任第十二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李德生更是奔赴朝鲜战场,在第五次战役中屡立奇功。

但就是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人,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极度低调的状态。

直到1968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注意到,当时在安徽主持工作的李德生,将当地的秩序以及经济发展得势头强劲,是同辈人中治国理政的佼佼者,才把他提拔了上来。

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询问李德生,把安徽省治理得井井有条,究竟有什么经验时,李德生只说了四个字:“大造舆论”。

这让一向关注百姓心声,同时还有过新闻记者经历的毛主席,从此对李德生的欣赏有增无减。

在毛主席的支持之下,李德生前后在党内、军内担任数个要职,其中奠定李德生显赫地位的,莫过于1973年8月,让他担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职,党内职务和周总理、叶剑英平级。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德生会继续攀向人生事业的高峰时,意外却突然来临。1974年,李德生忽然收到了毛主席让他辞去一切职务的要求。

毛主席为何主动提出让李德生辞职

当时劝说李德生辞去所有职务的,并非毛主席本人,而是受毛主席之托的李先念。

李先念生怕李德生难以理解,在告知李德生消息时,李先念对他说道:“虽然我的级别比你低,但你要知道主席的难处,他希望你能主动递交辞呈。”

令李先念未曾想到的是,在辞职这件事上,李德生答应的速度却是非常痛快:“只要是毛主席的命令,我都无条件选择接受!”

或许,服从党中央的命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而不计较个人得失,正是毛主席当时信任李德生的主要原因。

那究竟是因为什么,竟让毛主席不得不让李德生“解甲归田”?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德生在20世纪70年代身兼数职,引来许多羡慕眼光的同时,也自然免不了各种流言蜚语。

面对这些传言,李德生也曾一度犹豫,自己还要不要继续身兼数职?急流勇退对自己来说是不是更好的选择?

1970年12月,在安徽布置工作的李德生收到中央办公厅的电报:毛主席急召李德生回京,希望他汇报当地的情况。

李德生趁热打铁,在叙职的时候询问主席:“主席,我身上担任着这么多的职务,总政治部的事要不要管?”

毛主席似乎发觉了李德生的顾虑,爽朗地对他说道:“总政治部的事,你当然要管,要发挥好总政治部承办批转的作用嘛!”

虽然毛主席对李德生的信任,帮助李德生挡住了一时的风波。但在20世纪70年代历史的暗流汹涌之下,李德生意识到:为了让毛主席放心,把建功立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自己也确实到了该和组织告别的时候。

在1974年的各大军区会议上,李德生最后一次向组织汇报自己的工作状况。已经把军区各项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他,仍然屡次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李德生看来,组织的正常运转,国家的发展大局,这一切都要比他个人的去留荣辱重要得多。

1975年1月,在十届二中全会上,李德生正式向毛主席递交辞呈,辞去了党内的多个职务。

李德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离毛主席这一去,竟然是和主席最后的诀别。

1976年9月9日,在家中赋闲的李德生,听闻毛主席因病逝世的消息后,顿时伤感不已。

李德生深知,若没有毛主席的赏识,他不可能功成名就,更不可能一度身兼数份要职,在北京工作5年之久。

幸运的是,党组织终没有忘记曾经为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李德生。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德生重获历史客观、公正的评定,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春”。

1985年,李德生受党组织之邀,同张震一起参与国防大学的组织和建设工作。

当时的李德生就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等职务,专门负责国防大学中学员的思想建设工作。

得知国家准备重新启用自己,李德生内心分外感激,他明白,自己这些年来为国家的辛苦付出,最终还是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国家没有忘记自己,人民更没有抛弃自己。

直到1990年,年过八旬的李德生彻底退居二线。虽然当时的李德生年事已高,但他依旧关心着党和国家的事业。

晚年的李德生以著书立说为生,他凭借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书写下了《李德生回忆录》和《军事思考录》这两本书,为日后我国的军事史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历史材料。

2011年,李德生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6岁。

时至今日,李德生不慕名利,主动辞去职务的历史美谈仍流传于世间,他是后世永远的榜样与楷模

0 阅读:8

经史如诏

简介:经略史海,一诏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