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著名地产大亨、慈善家石二群被警方逮捕,历经十几年风雨打拼成亿万富豪的石总,平日里不吸烟,不喝酒,待人诚恳出手大方,对子女也教导有方,深得周围人的敬佩,甚至一度成为了政协委员,妥妥的精英人士。
但谁也没想到,石总成功的背后,居然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腥风血雨,1999年,郑州市某合作银行内的数声枪响,竟是他干的......

1999年12月5日,一个平静的傍晚,郑州某合作社银行内,忙碌了一天的银行职员正在清点钞票准备下班,突然,三名手持铁锤的蒙面歹徒冲了进来,二话不说拿起锤子就开始砸柜台玻璃,随后又有两名劫匪闯入,对着保安连开数枪。
控制住了场面后,5名劫匪便开始有条不紊的从柜台砸破的玻璃中拿钱,短短5分钟他们就带着抢来的208万赃款迅速撤离。

案件发生后,警方赶到现场发现这群劫匪做事缜密,并且全程带了手套,几乎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线索,肯定是有预谋有组织的作案。
但是由于劫匪行动迅速,再加上那个年代又没有监控,此后的案件侦破工作异常困难,而直到16年后,随着刑侦技术的进步,真凶才最终浮出水面,而此时的他,已经成了响当当的“优秀民营企业家”“慈善家”......他是怎么做到的?

犯下这起弥天大案的主谋名叫石二群,一个连小学学历都没有的“半文盲”,但是虽然他学历不行,但能力确实相当的强。

躲过风头后,他开始拿着这笔钱买房买地当起了房地产商,2000年后,中国房地产业迅速崛起,赶上时代浪潮的石二群在此后十几年间身价不断积累到了9位数。
不再缺钱的她在自己的豪华别墅里养着4个“老婆”以及12个孩子,对内,十二群管教有方,严格约束子女行为,俨然一副封建大家长的样子,对外,石二群热情好客,待人尊敬,深受周围人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石二群还非常热心慈善,即便自己家的祖宅破烂不堪,石二群却不管不顾,反而是拿钱给村里修路、种树,逢年过节还送福利,在村子里也是出了名的“大好人”,而对待自己的员工,石二群也从不拖欠工资各种福利不断。
看起来,石二群身上这么多的闪光点,应该是一位“正面人物”,那么他为什么要铤而走险,选了一条不归路?

这一切,都要从石二群出身说起,1962年,石二群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童年的石二群印象中最深刻的两个词就是“贫穷”与“饥饿”。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石二群自然也没有读书上学的机会,在村子里熬到成年后,经人介绍娶了个老婆并生下一个女儿,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石二群也随大流前往大城市当了农民工。

但是连小学学历都没有的他,一开始只能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就像从小村里老人对他的评价:“这孩子脑子活泛,将来肯定有出息”。熟门熟路后,石二群便召集同乡开始自己包工程,并且越干效益越高。
由于都是同乡,石二群给的待遇相当不错,还时不时发点烟酒福利,整个团队干劲十足,效益也是越来越好。有一次,石二群在某开发商那里接到了一个70万的大单,整个团队都非常兴奋,但石二群绝对想不到,这会将他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由于工程款拨发不及时,石二群只能自掏腰包垫付并向银行贷了款,当石二群的工程队顺利完成工程并通过验收后,开发商的工程款却没到位,眼看年关将至,石二群只能拿出自己仅剩的积蓄给工人发工资,就这样,石二群不但背上了巨债,自己的积蓄也花光了。
由于开发商的一拖再拖,咽不下这口气的石二群决定铤而走险,他筹钱托人搞到了一把手枪,然后提着枪就找到了开发商负责人,怒吼道不给钱就鱼死网破。

或许正是这次的成功的暴力催债,给石二群留下了“暴力能够解决一切”的错误思想,于是便有了那次银行大劫案,当年石二群虽然作案缜密,现场留下的物证不多,但其中他使用的铁锤木柄上还是留下了生物信息。

2015年,随着先进刑侦技术逐渐应用,警方重启调查,一次意外机会,在某亲子鉴定中心的数据库中,出现了和当年铁锤木柄上血迹一样的DNA!
警方立即顺藤摸瓜开始排查,很快查出,这是石二群怀疑自己的某个私生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于是带着孩子来做了亲子鉴定留下的,就这样,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从亿万富豪到阶下囚,石二群用16年演绎了一场荒诞的黑色戏剧,做人,他精明、果敢、仁义,做事,他认真、负责、行动力强,对内,他关心家人,教导有方,对外,他待人温和,谦逊有礼,但这一切的正面评价都不足以弥补他犯下的弥天大罪。

正如石二群在审讯中所说:“钱能买到光环,买不到心安。”
不知被抓的那一刻,他是否会感到一丝解脱,又或者,以他的品行和能力,走正道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这一切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总要为了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郑州中院的死刑判决,便是石二群最终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