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关键词搞懂道家经典《黄庭经》

卫昌国学说说 2025-01-06 13:36:51

道家丹道经典很多,但要说养生《黄庭经》才算养生第一经。

《黄庭经》虽然版本众多,并且有内、外、中三经之分,但道家研究者多只认可内、外二篇。

吕祖洞宾曾题诗说:“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要说《黄庭经》之妙,从魏晋到唐宋深入其中者太多,南宋陆放翁晚年才真正懂得黄庭经的妙处,感叹:“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

陆游放翁先生一生到处奔波,工作压力远超当代爆肝族,但却长寿85岁,可见其也是养生专家。

《黄庭经》被众多养生家喜爱,还在于其系统简略明晰,可操作性强,可浅可深,即便只是掌握其中一点,也可直接有受益。

陈撄宁先生也非常推崇《黄庭经》,并将其要点总结为八个要义。 解读如下:

一、“黄庭”要义

黄庭和丹田是道家养生非常重要的概念。

“黄庭”即说中丹田。黄为中,庭为阶前空地。

“黄”为土色,五行方位中,火为南,水为北,木为东,金为西,土为中。

五脏中,黄对应脾土,因此黄庭经解读中,不少注者认为中丹田即脾所在区域。

陈撄宁先生将“黄庭”其解读为“肚脐内空处。”

陈撄宁先生认为人身如树干,以肚脐为分界,上部生机向上,下部生机向下,其原动力在肚脐。婴儿以肚脐呼吸,出生后放以鼻窍呼吸。

道家讲胎息,即道德经所说“息息归根”。所归之根即在“黄庭”,肚脐内空处。

空处具体地方则为“玄窍”,每个人体会不同,不具体说。

《黄庭经》中说:“上有黄庭下关元,前后幽阙后命门……幽阙夹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

二、“泥丸”要义

泥丸即说上丹田,医家说为百会穴。周天火候必然后升前降,泥丸为升的终点,降的起点。通俗讲,就是所谓还精补脑。

但此阴阳升降非用意用力强之,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化生灵质,方可有用。于是,“性有所寄,命有所归。”

《黄庭经》讲:“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闭观内自明。”

“三奇”即三元,元精、元气、元神。恬淡者,少思虑,节欲望。

存想泥丸核心在于:“返观内照。”《道德经》讲节欲与返观内容非常多,其实就是具体的方法。

曹文逸老师大道歌中说:“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元只在灵台。”灵台即泥丸。

三、“hun魄”要义

“道德经”讲“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即说,hun魄合一才是修炼中和之道。陈撄宁先生解释,能以魂hun守魄,则hun以魄而益精,魄以hun而有生意。hun之热而生凉,魄之冷而生暖,二者不离,则阳不燥,阴不滞,而阴阳相和,水火既济。

《黄庭经》言:“高供无为hun魄安。”

陈撄宁先生认为,hun魄合一,贵在和平,不偏激。hun魄能和,才气可化津,津也可化气。和平之极,归于静定,hun魄自然安宁。

四、“呼吸”要义

陈撄宁先生说,修道方法各异,但核心无非“积精累气”,呼吸为关键要素。

“黄庭经”言:“呼吸虚无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

养生呼吸贵在以神驭气,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神气打成一片,凝成一点,则息息归根,久之能成胎息。遍身毛窍开合,鼻中不觉出入。

呼吸之法,勿忘勿助,是真口诀。口中生津,顺而吞之。

五、“漱津”要义

人体漱津相当于山中泉水,从下而上。这是因为静坐或练功时,神气相合,身中热力蒸动下焦水气上行,所谓水火交融,口中化而为津。此津液由炼气而生,吞如腹中,大有补益。

《黄庭经》讲:“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天百邪玉炼颜。”

明代养生功非常强调漱津,如坐功八段锦。仅此一项即可养生。

六、“存神”要义

存神不同于存想,存神,无所想,不过神.光凝聚一点,不限身内身外。存神,即神之自存,非依靠他力而后存。

释家“内观”也是此意。

《黄庭经》说:“真人在己莫问邻,何须远索求因缘。”又说,“三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冥万事毕。”

修道者,守静制动,再存神安心,后虚心练神。

七、“致虚”要义

致虚其实是对具体修养技术的心法补充,因为学者非常容易陷入技术之道,过于在于作用。譬如前面说存神、呼吸、漱津种种方法,如果过于执着,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用致虚来破。

但致虚,不是枯坐顽空,是动中之静,不是一切不依,而是心依于息,息依于心,浑然而寂照。

《黄庭经》说:“物有自然事不烦恼,垂拱无为体自安。体虚无物神自闲,寂寞旷然口不言。”即是此意。

曹文逸老师讲得更直接:“勤苦之中又不勤,闲闲只要养元神。”

八、“断欲”要义

对于现代人而言,其实看前面几个就好,断欲不管它就好。

但是断欲不行,节欲应当重视。

《黄庭经》讲:“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气亡液漏非己行,专闭御景乃长宁。”

说实在的,现在不少人学习养生就是为了房中更强,别说断,节就很难了。

所以,我才说,现代人不必追求真正的修道,能懂点养生并实践就好了。如果心灵上再有一些体悟,也算入道之门了。

卫昌国学

2025年1月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