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救过很多人 ,唯独救不了自己。

一条来自河南的讣告,宣布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段医生,一个年仅25岁的年轻姑娘,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讣告里简单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令人难以接受的死因:因为工作压力太大,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来源:当事人抖音号《这辈子很高兴有你们,下辈子不要再见了》

她选择了氯化钾,这是医生们常用的药,却成了她结束生命的工具。
当网友怀着好奇心,打开段医生的抖音账号里时,一段段视频像散落的记忆拼图,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求生之路。

3月3日,严重的痛经让她不停呕吐,腿脚发软,虚汗不止,但她还是咬牙坚持工作,只能靠药物来缓解。紧接着,高烧和休克也找上门来,病痛似乎要将她彻底摧毁。

即便身体状况不佳,她还是坚持工作,理由是“医院实在没人,调不开”。面对医护人员人手不足的困境,她忍着病痛承担了。
3月4日,段医生持续高烧,但她仍然坚持在岗位上。为了缓解病情,她不得不一边吃药,一边咬牙坚持,强忍着身体的剧烈疼痛,尽力完成救治病人的工作。

面对这种情况,段医生自嘲地说:“自己开药解决就行了,想要请假休息实在太困难了。”
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患者的生命更加重要。即使这意味着付出自己的健康作为代价,他们也在所不惜。

但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和疾病带来的痛苦,最终还是让这位年轻的医生倒下了。
3月5日晚上十点,段医生在抖音上发布了最后一条消息,里面是一张针管和一瓶氯化钾的照片,

“这辈子很幸运能认识大家,希望下辈子不要再见了。”这短短的几句话,既是告别,也是控诉,更是表达了对残酷现实的无力反抗。也许她心情郁闷,去跟不久前去世的朋友见面了。
艰难抉择 对世界的告别我们很难想象,在她按下注射器的瞬间,内心该有多么挣扎,承受了多少痛苦。
氯化钾通过静脉注入,那种疼痛剧烈到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减轻,这或许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抗议。

她的妹妹,接手她账号的护士小花,也曾回应网友的疑问,证实了氯化钾注射确实会带来剧痛。
段医生以前的视频里经常提到工作压力很大,她说自己几乎全年无休待在医院。

上班的时候是医生,努力救治病人,难得休息的时候自己又成了病人,需要被治疗。她开玩笑说,医院赚的钱又都花在医院了,自己根本存不下钱。

这种看似幽默的说法,其实藏着她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这么热爱这份工作,就算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也不放弃呢?

段医生日子过得很简单,工作忙,身体又不好。她省吃俭用,常常一碗面条配点豆腐乳就算一顿饭。

虽然自己手头并不宽裕,但她心地善良,很愿意帮助别人。有一次,她遇到一个不认识的流浪汉,毫不犹豫地拿出钱,请他好好吃了一顿,比她自己平时吃的还要好。

她对自己非常节俭,一个肉夹馍都舍不得买给自己,却主动为流浪汉购买了热腾腾的馄饨和肉夹馍。这种体贴他人、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质,越发让人因为她的去世感到惋惜和心痛。
接手账号 命运惊人相似其实段医生不是第一个在这个账号里宣布离开的人。

她生前运营的这个抖音号,原本属于另一个女孩,同样是2000年出生,命运却很坎坷,是个孤儿。

不幸的是,她在2月18日因病去世。段医生是她生前唯一的好友,所以接手了这个账号。

段医生先是帮好朋友处理了后事,原本打算注销账号,后来选择留下来,在账号里分享自己的生活,也算是另一种陪伴和纪念吧。

从2月20日宣布不再更新账号,到3月5日发布最后的告别,仅仅两周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充满善意的女孩彻底崩溃?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事情的全貌,但从她留下的零星话语中,我们可以模糊地看到,一位年轻的医生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感到身心俱疲、孤独无助,并且在苦苦挣扎。

段医生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医疗行业普遍存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不规律的作息、超长的工作时间、肩负的重大责任,这些都是医生这个职业的常态,但她已经尽力求救了。
最后求救 却没被发现身体上的不舒服,长时间没法好好休息带来的健康问题,还有社会上对医生这个职业过高的期待和道德方面的要求,可能都是造成她最终选择的原因。

她之前在视频里说过,感觉“不知道前途在何方”,这说明她心里非常没劲,觉得没有希望。
段医生不幸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亟待重视,他们的工作生活也需要更多关注。

我们不应该只把他们当作无所不能的“白衣天使”,更要理解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同样会面临疾病的困扰,同样会感到身心疲惫,同样需要社会给予理解和支持。

当她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日常时,我们就应该发现,她是在求救,段医生发出求救信号时,我们忍不住想知道,究竟有哪些人听到了?又有谁真正伸出援手帮助了?

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医护人员的处境,给予了他们应有的支持?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工作,体会他们的压力,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现在的医患环境也比之前紧张,医生在看病时,也在极力考虑患者的感受,只是他们的感受,不知道有没有人关心了。

医生和护士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为了大家的健康付出很多,保障他们的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非常重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我们的社会也能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结语“医生不自医”的说法,是令人难过的事实。

当医生自身遭遇病痛,因为生活的打击心里受挫,却因为行业太卷,难以得到妥善的治疗时,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的保障又在哪里呢。
来源:2025年1月15日关于《张小田谈学医的困惑与出路:“压力山大”的青年医生如何成长》的报道
文|百香果
编辑|百香果
